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政务公开 > 政府工作报告

2006年《政府工作报告》
发布日期: 2006-02-15 11:06 浏览次数:

政府工作报告

2006年2月15日在嘉善县

第十三届人民代表大会第四次会议上

嘉善县县长  何炳荣

  各位代表:

  现在,我代表县人民政府,向大会作政府工作报告,请予审议,并请各位政协委员和其他列席人员提出意见。

一、2005年工作回顾和“十五”计划执行基本情况

  2005年是攻坚克难、锐意进取,全面完成“十五”计划的最后一年。一年来,在上级党委、政府和中共嘉善县委的正确领导下,全县上下认真落实科学发展观,主动适应国家宏观调控,牢牢把握经济建设这个中心,深入实施招商引资“一号工程”和“百姓致富工程”,扎实开展“招商引资提升年、项目推进深化年、机关效能建设年”活动,全面建设“平安嘉善”,努力克服要素制约、霍乱疫情、强台风侵袭等诸多不利影响,开拓进取,扎实工作,较好地完成了县十三届人大三次会议确定的年度目标任务。

  ――国民经济平稳较快增长。全年实现地区生产总值128.27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增长14.2%;完成财政总收入15.33亿元,增长17.6%,其中地方财政收入7.28亿元,增长19.3%;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76.88亿元,增长16.3%;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6529元,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8042元,分别增长8.7%和13.8%。农业生产稳步发展。粮食生产保持稳定,种养业又有了新发展,大云镇被命名为“浙江省十大特色花卉乡镇”。建成姚庄、丁栅两个高效生态农业示范园区和省级汾湖休闲渔业基地,新增县级以上农业龙头企业10家、农民专业合作组织3家,碧云花园成为嘉兴市唯一的省级林业重点龙头企业。完成了投资550万元的县农产品质量安全检测中心硬件建设,新增省级无公害农产品基地12个、国家无公害农产品3个。全面部署高致病性禽流感防控工作,各项措施落实到位。切实加强水利建设,投入资金9387万元,完成标准化圩区建设5.1万亩,新建护岸工程60公里,改造中低产田2.1万亩,荣获省政府颁发的“大禹杯”银杯奖。工业经济较快增长。出台了《嘉善县工业结构调整指导意见》、《嘉善县鼓励发展重点产业及产品导向目录》,狠抓工业有效投入,完成工业生产性投资54.06亿元,增长18.2%,其中设备投资占比达到55.7%。工业项目建设扎实推进,50项县重点工业项目开工率达到86%,完成投资15.2亿元,占全部工业生产性投资的28.1%;特别是单个投资规模超3000万美元的帝闻、丽正、汇宝、九德等电子项目相继开工建设,将有力地推动电子信息产业的快速提升。规模企业不断培育壮大,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现产值252.1亿元,增长40.5%;年销售收入超亿元的企业达到40家,其中超5亿元企业5家,超10亿元企业2家,超亿元企业比上年增加14家。鼓励和引导企业注重科技创新,工业经济运行质量明显提高,新增省级以上新产品115项、市级以上名牌19个,实现新产品产值24.8亿元,增长140.9%。十一项综合指标考核得分206.53分,比上年提高16.72分。第三产业加快发展。出台了《关于促进服务业发展的若干意见》,加大三产项目招商力度,引导社会资本投资三产,完成限额以上投资20.6亿元,增长10.9%。嘉善宾馆、罗星阁宾馆、华都国际大酒店、世博大酒店等一批高星级标准的酒店相继建成,时博汇商业街建成运行,浙江(嘉善)农产品批发市场首期工程建成并即将开业。实现全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40.43亿元,增长14.3%;旅游总收入达到17.2亿元,增长30%。全县年末本外币存贷款余额分别比年初增加15.73亿元和4.22亿元。认真落实房地产调控政策,商品房价格基本保持稳定。

  ――对外开放水平不断提高。深入实施省委、省政府“接轨上海、开放发展”战略,开放型经济取得了新进展,全年合同利用外资4.38亿美元,实际利用外资2.12亿美元,利用外资综合考核名列全市第二位、全省第八位,县经济开发区综合考核继续名列省级开发区前茅,4个镇利用外资跻身全市“十强”。项目质量明显提高,全年共引进总投资1000万美元以上的外资项目26个,投资总额达到6.7亿美元,占全部外资项目总投资的80.2%。“零土地招商”成效明显,新批外资项目中有47个项目未新增用地,合同利用外资达到5999万美元,占全部合同利用外资的13.7%。外资项目开工开业率明显提高,全年新开工项目49个,新开业项目76个,外资到位率达到48.4%,比上年提高9.1个百分点。引进县外内资11.93亿元,其中引进市外内资9.76亿元,名列全市第二位。对外贸易创历史新高,实现进出口总额10.8亿美元,增长45.4%,其中出口8.07亿美元,增长58.4%。

  ――城乡建设扎实推进。编制完成了《嘉善县域总体规划》和《嘉善县城城市总体规划》,新城区建设和旧城拆迁工作不断推进,15万平方米拆迁安置房交付使用,新增城市绿地102万平方米。出台了《关于加快小城镇建设的若干意见》,姚庄小城镇建设试点工作初见成效。城乡供水一体化工作全面启动,完成了北部水厂选址和工程设计,总投资1.07亿元的地面水厂三期改扩建工程建成运行。城乡交通快速发展,嘉善路全线通车,康庄工程“双百”目标顺利完成,城乡公交通村率达到80.3%。电网建设力度加大,新建牛桥、姚庄两个110kv变电所和115公里高压线路,新建和改造低压线路42公里。生态县建设全面推进,认真实施浙江省“811”环境污染整治行动,切实加强对重点污染行业和重点污染企业的整治,建成环境信息监控中心,加大污水集中处理力度,全县日收集处理污水能力达到4.5万吨,改造县城住宅小区雨污分流面积2平方公里,推广使用沼气池171座;“千顷绿化”和“千里清水河道”工程建设进展顺利,新增绿化面积8884亩,疏浚河道187公里;顺利通过了国家级生态示范区验收,大云镇成为“全国环境优美乡镇”,西塘镇、洪溪镇成为省级生态镇。村庄整治成效明显,新增省级全面小康示范村4个,完成了“一镇十村”重点整治村建设任务,农村生活垃圾实现了集中收集。

  ――各项事业协调发展。省级“科技强县”创建工作全面开展,科技创新体系日益完善,企业自主创新能力不断增强,投资7500万元的科创中心一期工程正式投入使用,签约项目累计达到42项,新增市级区域创新中心4家、各级企业技术研发中心8家、市级以上高新技术企业8家、省科技型中小企业6家、市民营科技型企业13家、省级高新技术产品20个,授权专利240件,商标国际注册实现“零”的突破,国家火炬计划“嘉善新型电子元器件产业基地”通过专家论证。教育事业加快发展,认真实施“学校标准化建设工程”,新建了泗洲中学和第二实验小学,义务教育继续保持全省领先水平,高考万人比位居全市第一位。“文化名县”建设全面启动,文化艺术中心土建工程基本完成,广场文化、社区文化等文体活动丰富多彩,姚庄镇、洪溪镇成为省级体育强镇。公共卫生工作不断加强,建成了县公共卫生中心,启动实施了镇卫生院改造,大力开展了爱国卫生运动和环境卫生大整治活动,县肿瘤防治研究所荣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建立健全食品安全监管网络,加大食品药品监管力度,狠抓食品安全和职业卫生安全。进一步深化计生优质服务,计划生育率达到98.9%。实现了省级“双拥模范县(城)”三连冠,国防、征兵和预备役工作得到加强,气象、档案、地方志等在经济社会发展中发挥了积极作用,外事、侨务和对台工作不断创新,妇女儿童、老龄、残疾人等工作继续得到了重视和发展,政府实事工程建设进展顺利(详见文件18)。

  ――社会保持和谐稳定。就业和再就业工作得到加强,城乡居民职业技能培训和农业实用技术培训人数达到2.8万人次,新增城镇就业岗位5018个,帮助5115个农村劳动力实现了非农就业。社会保障覆盖面不断扩大,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和医疗保险参保人数分别增加4500人和3640人,城镇和农村居民合作医疗参保率分别达到68.8%和92.6%,被征地农民养老安置人数增加9094人。切实关心困难群众生活,发放低保资金538万元,实施慈善救助救济11049人次,城镇“三无”人员和农村“五保”对象集中供养率比上年提高5个百分点。认真贯彻民族宗教政策,积极支持宗教事业发展。组建“新嘉善人”管委会,建立工作网络,实行“市民化”管理。安全生产形势根本性转变,首次实现了安全事故数、死亡人数、直接经济损失“三个零增长”的目标。认真贯彻国务院新颁布的《信访条例》,邀请人大代表参与综治司法信访联动中心工作,努力解决人民群众关心的热点、难点问题。切实加强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全面完成“四五”普法工作,强化社会治安防控体系建设,依法严厉打击各类违法犯罪活动,治安品牌进一步打响,县公安局第六次荣获“全国优秀公安局”称号,并先后被省政府、国务院命名为“模范公安局”,“平安嘉善”建设的各项工作扎实推进。

  同时,突出改革重点,嘉善黄酒股份有限公司深化改革工作稳步推进,农村综合改革试点工作基本完成,政府机构改革不断深化。切实加强政府自身建设,依法行政工作积极推进,科学民主决策制度日趋完善,反腐倡廉各项工作深入推进。认真部署各类应急预案编制工作,应急预案框架体系初步建立,处置突发公共事件的能力不断增强。面对建国以来罕见的“麦莎”、“卡努”等强台风袭击,面对“霍乱”疫情,各级领导到岗到位指挥,全县上下团结一致,奋力防灾抗灾,最大限度地减少了灾害损失,夺取了抗灾救灾的全面胜利。

  各位代表,2005年全县经济社会各项目标任务的完成,为全面实现“十五”计划画上了圆满的句号。五年来,全县人民在中共嘉善县委的正确领导下,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紧紧围绕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提前基本实现现代化的战略目标,深入实施“外向带动、科教兴县、城市化、可持续发展”四大战略,坚持“开放兴县、产业强县、生态立县”的发展路子,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奋力拼搏,全县经济社会发展实现了新的跨越。

  五年来,坚持三次产业协调发展,综合实力跃上新台阶。农业结构调整成效显著,粮食生产基本保持稳定,农业产业化经营水平不断提高,农产品质量安全工程建设大力推进,高效生态农业发展步伐加快,建成标准农田33.3万亩,农业增加值比“九五”末增长45.3%。工业经济持续快速增长,工业生产性投资年净增10亿元以上;工业增加值达到64.5亿元,比“九五”末增长109.5%,实现翻番。第三产业发展较快,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年递增13.9%,第三产业增加值比“九五”末增长104.3%,实现翻番。三次产业结构从2000年的13.1:58.1:28.8调整为10.3:56:33.7。综合实力不断增强,全县生产总值比“九五”末增长101.8%,实现翻番,年递增15.1%;财政总收入和地方财政收入分别是“九五”期末的3.77倍和4.04倍。在全国综合实力百强县中的排名由“九五”末的第34位上升到第26位。

  五年来,坚持推进改革开放,经济市场化和国际化进程明显加快。基本完成国有和城乡集体企业改制任务,初步建立了国资有效监管体制。全面推行农村税费改革,农民人均负担由2000年的102.1元下降到2005年的16.6元。实施第二轮行政审批制度改革,削减审批事项32%。推进社会领域改革,实施了事业单位分类管理。营造民营经济发展的良好环境,民营经济占国民经济的比重达到78.1%。充分发挥区位优势,接轨上海“桥头堡”的地位和作用日益明显,开放型经济得到迅猛发展,连续五年获得全省“利用外资成绩显著县”称号,累计合同利用外资17.34亿美元,实际利用外资7.49亿美元;2005年合同利用外资、实际利用外资分别是“九五”末的8.5倍和10.1倍;五年引进县外内资47亿元。2005年实现外贸进出口和出口分别是“九五”期末的3.4倍和4.4倍。对外交流进一步扩大,区域分工与协作取得了明显成效。

  五年来,坚持统筹城乡发展,基础设施建设不断推进。完成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262亿元,是“九五”期间的4倍。启动城市新区建设,县城建成区面积达到19平方公里,城市化水平由“九五”末的36.2%上升到50.2%。建成善江公路、嘉善路等交通干线,建设通村公路255公里。太浦河、红旗塘、北排工程等重点水利项目建设顺利完成,建设块石护岸341公里、标准化圩区面积18.2万亩。电力、信息等基础设施条件不断改善。生态建设和环境保护得到加强,基本完成了城网污水一期工程建设,完成绿化造林4.05万亩,县城人均公共绿地由“九五”末的6.2平方米提高到10.4平方米。村庄整治力度不断加大,城乡面貌焕然一新。

  五年来,坚持实施科教兴县战略,社会各项事业全面发展。科技综合实力不断增强,荣获“全国科技进步先进县”称号,县科创中心一期工程建成使用,清华大学长三角研究院嘉善院区正式启动运行。人才工作得到加强,增加各类人才9241人,人才总量达到2.7万人,每万人拥有人才数达到722人。教育事业蓬勃发展,新建改建中小学21所,建成上海杉达学院嘉善光彪学院,率先在全市实现了省级“教育强镇”满堂红,成为省级“教育强县”。卫生、文化、广电、计生、古镇保护、史志、老龄等事业快速发展,建成了县公共卫生中心和广播电视中心,根据嘉善田歌改编的原创音乐剧《五姑娘》荣获第七届中国艺术节“文华奖”,古镇西塘列入全国首批十大“历史文化名镇”并荣获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颁发的“文化遗产保护杰出成就奖”称号;另外还获得了“全国计划生育优质服务先进县”、“全国婚育新风进万家活动先进县”、“浙江省老龄工作先进县”、“中国地方志年鉴特等奖”等称号。

  五年来,坚持以人为本,人民生活水平明显提高。市场导向的就业机制基本形成,增加就业岗位24218个,10833名城镇下岗失业人员实现了再就业。养老、失业、医疗等社会保险覆盖面不断扩大,城乡居民合作医疗制度全面实施,被征地农民“以土地换保障”机制不断完善,社会福利、社会救助工作得到加强,残疾人保障和慈善事业快速发展。居民收入不断增加,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和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分别比“九五”末增长76.2%和67.5%,城乡居民恩格尔系数分别由“九五”末的40.2%和48.2%下降到35.8%和43.6%,生活质量明显改善,总体水平向富裕型小康迈进。

  五年来,坚持依法行政,政府职能转变步伐加快。加强民主法制建设,坚持重大事项向人大报告和政协通报制度,自觉接受人大及其常委会的依法监督和政协的民主监督,加强与民主党派、工商联的联系,依法加强宗教事务管理,积极支持工会、共青团、妇联、科协、文联等群众团体开展工作,建立健全重大事项公示制度和社会听证制度,“法治嘉善”建设成效明显。全面贯彻实施《行政许可法》,强化行政监察和审计,政府的从政行为不断规范。切实加强廉政建设,认真执行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规范市场经济秩序,建立统一的招投标中心,进一步完善了建设工程招投标和政府采购制度,反腐倡廉工作取得新成效。扎实开展“机关效能建设年”活动,大力推进电子政务建设,机关作风有了明显转变,办事效率有了明显提高。

  各位代表,过去的五年,是我县历史上经济发展最快、人民群众得到实惠最多的五年,是统筹城乡协调发展、实现城乡共同繁荣的五年,也是社会事业全面发展、现代化建设不断向前推进的五年。这些成就的取得,是中共嘉善县委正确领导和全县人民弘扬“坚韧不拔、敬业争先”嘉善精神的结果,是县人大及其常委会监督支持的结果,也是县政协和各民主党派、工商联、人民团体及各界人士大力支持的结果。在此,我代表县人民政府,向积极投身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全县人民,向驻善部队指战员和武警官兵,向所有关心和支持嘉善发展的朋友们,表示衷心的感谢和崇高的敬意!

  五年来,特别是近三年来的发展,我们取得了前所未有的成就,也积累了十分宝贵的经验。面对不断变化的国际国内新形势,必须始终坚持与时俱进,走“开放兴县、产业强县、生态立县”的发展路子,一心一意谋发展,全力以赴抓落实,推进全局工作取得新突破。面对经济发展的瓶颈制约,必须始终坚持科学发展,主动适应宏观调控,不断调整和创新工作思路,千方百计克服各种困难,创造性地开展工作,想方设法谋求新发展。面对竞争日趋激烈的周边环境,必须始终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筑大筑精发展平台,做强做优特色经济,抢占加快发展先机,赢得发展新优势。面对各种不同的利益取向,必须始终坚持执政为民,牢固确立民本思想,关注民生民情,千方百计解决与人民群众生产生活密切相关的热点、难点问题,尽最大努力使更多的人享受到改革开放的新成果。面对日益繁重的发展任务,必须始终坚持效能建设,增强责任意识、竞争意识和服务意识,凝聚强大的工作合力,切实转变工作作风,不断提高办事效率和服务质量,以服务创造优势,以环境促进发展,推动各项事业新进步。这些经验来自实践,来自基层,来自群众,是指导我们今后加快发展的宝贵财富。

  各位代表,在肯定成绩的同时,我们也清醒地看到,我县经济社会发展中还存在不少矛盾和问题:企业自主创新能力还不强,粗放增长的发展方式还没有根本改变;城乡发展还不够协调,保持社会和谐稳定的任务还比较艰巨;政府职能转变仍不适应发展的要求,依法行政能力需要进一步提高。对此,我们必须采取有效措施,努力加以解决。

二、“十一五”发展目标和主要任务

  “十一五”时期,是我县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提前基本实现现代化的关键时期,也是我们必须紧紧抓住的重要发展机遇期。综观国内外形势,经济全球化深入发展,世界经济将保持平稳增长;科学发展观的落实,和谐社会的构建,为保持经济社会又快又好发展提供了保证;长三角区域一体化进程明显加快,为我县接轨大上海、融入长三角、参与区域分工与合作提供了良好的环境条件;我县“十五”期间的快速发展,为“十一五”时期打下了良好的发展基础。但土地、资金等要素瓶颈制约已经成为常态,结构调整任务十分艰巨,可持续发展面临严峻挑战,农业增效和农民增收的不稳定因素有所增加。对此,我们必须保持清醒认识,既要看到发展机遇和有利条件,又要直面存在的问题和矛盾,切实增强忧患意识和责任意识,把握机遇,趋利避害,克难攻坚,奋发有为,努力实现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基于上述分析,根据《中共嘉善县委关于制定嘉善县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的建议》,“十一五”时期我县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指导思想是: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六大和十六届五中全会精神,坚持以科学发展观统领经济社会发展全局,牢牢把握经济建设这个中心,大力实施“开放带动、经济品质提升、城乡一体化、科教兴县和生态立县”五大战略,加快建设长三角新兴现代化中等城市、接轨上海前沿阵地、省际交界经济重地和江南水乡人文胜地,着力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努力构建和谐社会,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提前基本实现现代化打下坚实基础。

  “十一五”时期我县经济社会发展的奋斗目标是:地区生产总值年均增长12%以上,人均地区生产总值(按户籍人口计算)达到6万元以上。到2010年,形成比较完善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和全方位、宽领域、多层次的对外开放格局,基本实现由初级市场经济向现代市场经济转变;基本建成覆盖全县的基础设施和社会事业共享体系,初步形成城乡一体、互促共进、协调发展的新格局;循环经济发展初见成效,资源利用效率明显提高,生态环境整体改善;文化名县建设取得重大进展,民主政治建设进一步加强,人民生活水平和社会文明程度显著提高。

  “十一五”时期我县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任务是:

  (一)优化经济结构,不断争创产业竞争新优势。坚持走新型工业化道路,加快推进先进制造业基地建设,重点发展电子信息、精密机械和高档家具制造业,大力发展高新技术产业,加快改造提升传统产业,积极培育新兴产业,力争在新材料、生物技术、环保产业等领域取得新的突破。积极实施品牌工程,努力增强企业自主创新能力,加快内涵提升步伐,大力培育规模型企业,尽快形成一批具有自主知识产权、自有品牌、较强竞争力的优势行业和龙头企业。继续强化对农业的投入,切实加强农业基础设施建设,大力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加快发展高效生态农业,组织实施第二次农业经济普查。到2010年,全县95%以上的农产品达到安全标准,各类农业龙头组织带动农户60%以上。积极培育消费市场,大力发展现代服务业和旅游业,加快发展商贸物流业和新兴服务业,推动房地产业和金融保险业健康发展,不断提高第三产业在国民经济中的比重,第三产业增加值年均增长13%以上。

  (二)深化改革开放,着力增强加快发展新动力。在改革方面,大力促进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进一步营造个体私营等非公有制经济发展公平竞争环境,坚持走外引和内育相结合的发展路子,推动民营经济实现新的飞跃,五年引进县外内资80亿元。深化行政管理体制改革,切实强化规划管理,建立公共财政体制,完善政府投资项目决策机制和绩效评价机制,建立健全企业投资项目核准、备案以及相关行政许可配套的联动机制。大力推进教育、文化、医药卫生等体制改革,强化公共服务职能。加快推进户籍管理、农村宅基地、土地征用、村级集体资产股份制、社会保障等城乡配套改革,促进人口和生产要素的合理流动。在对内对外开放方面,牢固树立开放发展理念,统筹规划以县经济开发区为主体的“临沪新区”和申嘉湖(杭)高速公路沿线的工业区,强化发展平台建设。切实加快接轨上海和接轨国际步伐,加强区域交流与合作,强化招商引资,提高利用外资水平,转变外贸增长方式,优化外贸结构,鼓励有条件的企业对外投资和跨国经营,实现优势互补、共同发展。五年实际利用外资10亿美元以上,外贸进出口年均增长15%左右。

  (三)坚持可持续发展,努力开创资源有效利用新路子。加快完善区域性科技创新体系,加强省级“科技强县”和“人才强县”建设,着力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到2010年,培育省级以上高新技术企业累计达到30家,规模以上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比重达到10%以上;每万人拥有各类人才达到1000人以上。大力发展循环经济,全面实施省委、省政府“991工程”,抓好循环经济的重点领域、重点行业和重点项目,积极推广清洁生产。加快推进资源节约利用,严格土地管理制度,切实抓好节地、节水、节能和节材工作,着力构建资源节约型社会。加强生态建设和环境保护,切实加大环境治理力度,重点抓好大气环境和水环境污染防治,着力构建环境友好型社会。到2010年,单位生产总值综合能耗下降15%,水环境质量明显好转,大气环境质量和噪声环境质量达到功能区要求。

  (四)推进新农村建设,加快形成统筹发展新格局。把解决好“三农”问题放到更加突出的位置,坚持工业反哺农业、城市支持农村,加快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全面落实《嘉善县城乡一体化发展规划纲要》,到2010年,农村居民在教育、卫生、文化、科技、广电等公共服务设施方面与城镇居民基本达到同等享受水平。加大农村基础设施投入,完成农村供水管网改造,完善农村交通设施,全面实现城乡供水一体化和城乡公交一体化。大力推进农村新社区建设,完善村庄布点规划,积极稳妥地开展村庄整合,加大村庄整治和建设用地复垦力度,大力实施河道综合整治和生态绿化工程建设,健全村务公开和民主管理制度。完善县域城镇体系,加快推进县城建设和小城镇建设,提高城镇管理水平,增强服务功能和辐射能力,基本建成新城核心区,城市化水平达到60%以上。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和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年均增长8%以上。

  (五)加快文化名县建设,大力推进社会事业新进步。以先进文化为导向,广泛深入开展精神文明系列创建活动,到2010年,全县11个镇全部建成省级“东海明珠工程”,县级以上文明村建成率达到70%。优先发展教育事业,重点支持农村教育,强化职业教育,努力实现城乡教育的均衡协调发展。大力发展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发掘文化底蕴,加强文化设施建设,培育和发展特色文化镇、文化村,推动文化与经济的相互促进和融合。积极创建省级“卫生强县”和“体育强县”,切实加强公共卫生体系和县镇村三级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建设,大力发展群众体育,保障城乡居民身体健康。认真贯彻计划生育基本国策,切实加强人口与计划生育工作,提高出生人口素质。

  (六)强化“平安嘉善”建设,全力打造和谐社会新环境。实施就业优先政策,完善城乡统筹就业服务体系,努力促进充分就业,每年新增城镇就业岗位4000个以上,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4.5%以内。切实加强社会保障工作,建立健全城乡养老保障体系,努力扩大医疗保险覆盖面,逐步提高城乡居民最低生活救济补助标准,支持发展慈善事业,切实关心特困群众和弱势群体的生产生活,五年新建拆迁安置房25万平方米、经济适用房5万平方米和廉租房2万平方米。切实加强社会管理,扎实推进民主法治,组织实施“五五”普法教育,认真落实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各项措施,高度重视安全生产,全力保障公共安全,确保社会和谐稳定。

三、扎扎实实做好2006年工作

  各位代表,今年是“十一五”规划的开局之年,也是本届政府的换届之年。做好今年的工作,为“十一五”发展起好步、开好局,对完成今后五年的目标任务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2006年我县经济和社会发展的主要预期目标是:地区生产总值增长13%;财政总收入增长15%,其中地方财政收入增长13%;合同利用外资4亿美元,实际利用外资2亿美元;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增长12%,其中工业生产性投资增长12%;外贸进出口总额增长20%,其中出口增长25%;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11%;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8%,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增长8%;人口自然增长率稳定在2‰以内;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4%以内。

  为了实现上述目标,今年的政府工作必须在抓早、抓紧、抓实上下功夫,着重抓好以下七个方面。

  (一)大力促进经济结构调整。实施经济品质提升战略,开展“经济提升服务年”活动,切实转变经济增长方式,努力保持经济又快又好发展。

  加快发展高效生态农业。加强粮食安全体系建设和基本农田保护,稳定粮食生产,确保粮食安全,完成6万吨储备中心粮库建设,努力建设成为“储备大县、加工大县、物流大县”。大力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新建高效生态农业示范园区2个,新增农产品加工企业、农业龙头企业、农民专业合作组织各5家,重点抓好一批骨干农业龙头企业技术改造,培育整合农业品牌。大力发展休闲农业,建成南部以碧云花园为代表、北部以白鱼荡休闲渔业为示范的休闲农业基地。继续实施农产品质量安全工程建设,组建县农产品检测中心,完善农产品质量安全检测网络,逐步实行市场准入制度,定期公布检测结果,农业标准化生产达到80%以上。积极实施省政府“百万农民信箱工程”,推进农业信息化进村入户。切实抓好动植物疫情监测和防控工作。加强以防灾减灾为重点的水利建设和以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为主的农业综合开发项目建设,新建标准化圩区5万亩,改造中低产田1.5万亩,复垦农田面积1800亩。

  加快发展先进制造业。着力推进工业结构调整,积极推动主导产业升级,加快改造提升传统优势产业,大力发展循环经济,积极培育发展新兴产业和高新技术产业,单位生产总值综合能耗下降4%。切实加大工业有效投入,全力推进一批重点工业项目建设,不断增强工业经济发展新后劲,企业技改投入和新建项目设备投入占全部工业投入的比重分别达到35%和55%以上。继续实施“518”工程,大力推动规模型企业提升发展,新增年销售收入超亿元企业20家以上,其中超5亿元企业5家以上。加强重点工业区基础设施建设,抓紧做好县经济开发区五期的扩容报批工作,突出抓好产业特色明显的重点工业功能区基础设施和集中供热、集中治污等配套设施建设,做大做强发展平台,不断提高特色产业集群发展新水平,争取达到嘉兴市乙级以上工业功能区4个。强化企业服务,选择一批有代表性的企业,切实加强对生产经营管理的指导和帮助,努力推进企业管理实现新的提升。加快推进企业信息化建设,支持企业技术创新,鼓励企业打造自有品牌,着力提高企业自主创新能力,争创省级名牌7个、驰名商标4个。加快机立窑水泥、粘土砖瓦等落后生产能力的淘汰工作,为发展先进制造业基地腾出资源和能源空间。

  加快发展现代服务业。坚持引进和培育相结合,加大三产项目招商和建设的推进力度,加快服务业发展步伐,不断提升服务业层次和水平。做大做强旅游业,着力推进古镇西塘旅游精品工程建设,举办“中国·古镇西塘国际文化旅游节”,抓好汾湖、大云生态旅游的开发与保护,积极开发“农家乐”休闲项目。加强商业网点规划建设,加快推进专业市场改造和提升,大力发展餐饮业和现代物流业。深入实施“千镇连锁超市、万村放心店”工程,加快农村商业网点建设,进一步繁荣农村消费市场。鼓励发展房地产业,促进房地产市场健康发展。积极发展金融保险、电信、邮政等产业,规范律师、会计、咨询等中介服务业。

  (二)着力推进对内对外开放。实施开放带动战略,坚持把招商引资“一号工程”和“百姓致富工程”放在同等重要的位置,努力争创开放发展的新优势。

  加快接轨上海步伐。依托民营资本,主动承接上海产业的梯度转移和资本输出、技术扩散,加强与上海的合作,加快形成与上海错位发展、配套发展、延伸发展的新格局。主动融入长三角,加强区域经济交流与合作,加大对国内民营资本的招商力度,重点突出对上海、温台等地的招商,力争引进县外内资15亿元以上,努力推动民营经济实现新的跨越。鼓励民营企业“走出去”,充分利用“两个市场”、“两种资源”,实现优势互补、共同发展。

  努力提高利用外资水平。按照“巩固港台、主攻日韩、拓展欧美”的招商思路,创新招商方式,重点围绕电子、精密机械以及为国内产业配套的汽车零部件开展产业招商。进一步拓展利用外资领域,在抓好工业项目招商引资的基础上,加快推进服务业、农业和基础设施领域的开放发展步伐。着力提高引进项目质量,注重引进关联度大、带动作用强的龙头型、基地型项目,注重引进技术含量高、资源消耗低和产出率高的项目,注重引进与本地民营企业融合发展的项目,推动传统产业改造提升和产品升级。

  加快转变外贸增长方式。着力优化出口结构,扩大高新技术产品和农产品的出口,支持具有自主知识产权和自主品牌商品的出口。合理调整贸易结构,大力发展加工贸易,延长出口产品的生产链,推动加工贸易的转型升级。完善外贸出口扶持政策,规范外贸出口。高度重视贸易壁垒对外贸出口的影响,支持行业协会、帮助出口企业积极应对贸易磨擦。鼓励进口资源性产品、先进技术和关键装备,提高对外贸易效益。

  (三)加大统筹城乡发展力度。准确把握两个“趋向”,实施城乡一体化战略,开展“城乡环境优化年”活动,全面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加快推进城市化进程。强化城市经营理念,拓宽城市建设的投融资渠道,盘活城市资产,多渠道筹集城市基础设施建设资金,继续推进“10路33桥”工程建设,基本建成新城核心区的道路框架。启动中山路、兴贤路等地块的拆迁工作,积极推进东门历史街区改造,建设拆迁安置房10万平方米、经济适用房2万平方米。积极创建省级园林城市,启动实施南门滨水街景观等园林工程,基本完成晋阳西路等3个停车场建设,不断提高城市品位。按照“建管并举、重在管理”的要求,加大城市综合执法和宣传教育的力度,切实加强物业管理,建立健全市容市貌长效管理机制,着力提升城市管理水平。积极推进小城镇建设,注重培育小城镇特色,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完善配套服务功能,切实发挥小城镇的辐射带动作用,促进小城镇尽快成为繁荣农村、服务农业、集聚农民的重要节点。

  切实加强城乡基础设施建设。全面推进城乡供水一体化工作,启动北部水厂建设,加快新城区供水管网建设,推进旧城区和农村管网改造。全面完成污水城网一期工程建设,组织实施污水城网二期工程,继续推进小区雨污分流改造,大力推进姚庄、西塘污水处理厂建设,启动建设垃圾焚烧发电厂,努力提高城市污水处理能力和生活垃圾处理水平。做好申嘉湖(杭)等高速公路和航道升级工程建设的协调工作,加快构建县域公路网络,新建县客运中心,完善康庄工程建设,城乡公交通村率力争达到95%以上。进一步加强城乡电网建设,完成500KV西塘变、220KV善南变和陶庄、杨庙、惠民和亭桥等4个110KV变电所建设。

  积极推进农村新社区建设。加强农村社区基础设施和服务设施建设,加速城市文明向农村辐射。继续实施“新市民培训就业工程”,培训人数2.5万人次,帮助5000个农村富余劳动力实现非农就业。深入实施省委、省政府“千村示范、万村整治”工程,突出抓好城郊结合部和交通主干道两侧的村庄整治,创建省级全面小康示范村5个。采取积极措施整治违章搭建,鼓励企业自建职工宿舍,加强农民房屋出租管理,改善农村居民居住环境。启动开展村级集体资产股份制改革的试点工作。继续实施“千顷绿化”和“千里清水河道”工程,新增绿化面积5000亩,疏浚河道160公里,努力建设和谐优美的农村新社区。

  (四)优先发展科技教育。深入实施科教兴县战略,不断夯实人才基础,努力增强自主创新能力,不断提高区域竞争的软实力。

  加快推进区域创新体系建设。以创建省级“科技强县”为抓手,充分发挥县科创中心的创新平台作用,支持和鼓励国内外高校、科研院所、企业和高学历人才创办各类科技创业型企业,力争创建省级科技孵化器,引进孵化项目15个,组建电子产品检测中心等公共技术服务平台,新增企业(行业)研发中心3家,专利授权量达到300件,构筑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产学研结合的开放型区域创新体系,全面提升科技综合实力。坚持“有所为、有所不为”,集中优势资源和财力,大力扶持高新技术企业和产业发展,做大做强新型电子元器件产业基地,促进高新技术产业化,新增高新技术企业4家。

  大力促进教育事业均衡发展。继续深入推进素质教育,高标准、高质量实施九年制义务教育,从2006年秋季开始对全县义务教育阶段的学生免除杂费,对困难家庭子女的课本费和生活费实行补助。进一步加大对农村义务教育经费的统筹力度和保障力度,全面实行农村中学县管体制。启动新一轮学校布局规划,实施嘉善第二高级中学西扩工程,新建城北小学,做好嘉善四中迁建的前期准备工作,撤并扩建一批农村小学,全县学校标准化率达到75%。实施城乡教师互动和农村中小学教师素质提升工程,逐步缩小城乡教育差距,努力实现城乡教育的均衡协调发展。大力发展职业教育,探索实施定向教育新模式,努力培养有文化、有技能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启动建设嘉善光彪学院二期工程。大力开展“平安校园”建设,加强对“新嘉善人”子弟学校的管理、督导和评估。

  切实加强人才队伍建设。准确把握人才工作面临的新形势,加强“人才强县”建设,健全各项激励机制,建立“绿色通道”,重点引进高层次人才和紧缺人才,鼓励国内外优秀人才以各种方式参与我县经济建设,吸引各类人才集聚。加强人才市场建设,强化市场服务功能,搭好供需双方交流的平台,充分发挥人才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基础性作用。积极探索人才培养的新机制,强化继续教育,组织开展企业家素质培训和各类实用技能培训,努力培养一大批适应我县特色优势产业发展要求的实用型、技能型人才,新增各类人才1000名以上。

  (五)全面发展文化卫生事业。把握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开展“文化建设推进年”活动,不断满足人民群众精神文化需求和促进人的全面发展。

  切实加强精神文明建设。深入贯彻落实《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以创建省级“示范文明县城”为契机,全面推进文明素质提升工程建设,倡导嘉善人文精神,增强社会责任意识。切实加强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健全和完善学校、家庭、社区“三位一体”的德育教育网络,促进青少年身心健康成长。加强科普宣传教育,深入开展系列文明创建活动,倡导科学、健康、文明的生活方式,不断提高全县人民的思想文化素质和全社会的文明程度。

  大力发展文化事业和产业。全面实施“文化名县”六大工程,完成县文化艺术中心建设,积极推进县级文化达标镇、达标村建设。广泛开展群众性文化活动,深入开展文化下乡、文化进社区活动。加强文保单位的保护、开发和利用,加快西塘省级文化产业示范基地建设,进一步挖掘、保护和发展“嘉善田歌”。加强文化产业市场的培育,全面推行文化市场的综合管理。加快广播电视事业发展步伐,有线数字电视入网户数达到5000户。大力开展省级“体育强县”创建工作,加快县体育场、汾湖水上训练基地等体育设施建设,广泛开展全民健身活动,注重竞技体育发展。

  加快发展卫生计生等事业。以创建省级“卫生强县”为目标,建立健全覆盖城乡的疾病预防控制、卫生监督执法、社区卫生和妇幼保健的工作网络,切实加强重大传染病的防控工作。优化整合卫生资源,加快卫生设施建设,改造镇卫生院3所,新建社区卫生服务站35个。巩固国家卫生县城创建成果,大力开展爱国卫生运动,加快推进农村改水改厕。加强医疗质量安全管理,提高医疗服务质量,建立健全医疗事故争议的调解处理机制。积极探索卫生医疗体制改革,推进多元化办医模式,努力创造公平、开放、有序的竞争环境。加强计生优质服务,重点抓好流动人口计划生育管理。认真贯彻老年人优待政策,加快发展老龄事业和老龄产业,保护老年人的合法权益,不断提高老年人的生活质量,积极探索老龄事业社会化的新路子。继续深入开展“双拥”活动,进一步加强国防教育和国防动员工作。

  (六)努力构建和谐社会。坚持以人为本,认真实施生态立县战略,全面建设“平安嘉善”,切实加强社会保障和公共安全,全力维护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

  加强环境保护。以创建国家级生态县为目标,全面实施生态镇村建设,创建“全国环境优美乡镇”3个,创建省级生态镇2个,30%的行政村达到县级生态村建设标准。进一步加强农业面源污染的综合治理,严格控制农药、化肥使用量,依法审批农村新建的畜禽养殖场,切实加强农村规模养殖场的环境污染治理,新建沼气池1万立方米。进一步加大对重点区域、重点行业和重点企业的依法整治力度,严厉打击各类违法排污行为。切实抓好工业、建筑、交通等噪声治理,严格控制烟尘污染。划定太浦河水源保护区,加强水源地保护。严格环保执法,加强环保在线监测和建设项目的环境管理,控制新的污染源产生。严肃环保责任追究制,及时妥善地处置好环境信访和环境纠纷事件,重点解决一批危及人民群众生命健康安全和群众反映强烈的环境污染问题。

  强化社会保障。认真落实就业和再就业各项政策,强化职业技能培训,引导和鼓励企业吸纳本地劳动力,加大对困难群体的就业扶持力度,新增城镇就业岗位4000个。不断巩固和扩大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覆盖面,新增参保人数6000人。完善城乡居民合作医疗制度,加强资金管理,落实便民措施,组织健康体检,城镇居民和农村居民参保率稳定在75%和95%左右。加强医疗、失业、工伤、女工生育保险等工作,进一步强化劳动保障监察,切实做好被征地农民的分流安置工作。加强社会救助体系建设和法律援助工作,健全残疾人保障制度,切实做到城乡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应保尽保”,支持发展社会慈善事业,实现“三无”、“五保”对象全面集中供养目标。

  维护社会稳定。建立健全各种预警和应急机制,强化宣传培训,组织开展应急演练,不断提高应对公共突发事件和防范风险的能力。落实安全生产责任制,强化对食品、药品领域和道路交通、消防安全等监督管理,防止重特大事故的发生,努力保持安全事故数、死亡人数、直接经济损失三项指标的“零增长”。高度重视信访工作,办好县长热线电话,加强综治工作中心建设,畅通信访渠道,规范信访秩序,妥善化解各种矛盾。加强“新嘉善人”的服务与管理,教育培训面达到50%以上,切实提高“新嘉善人”的整体素质。全面推进“信用嘉善”建设,强化食品安全监管,严厉打击假冒伪劣商品,大力整顿规范市场经济秩序。探索建立打防控一体化的社会治安长效管理新机制,加强群防群治队伍建设,强化治安管理,依法打击各类刑事犯罪,全力维护社会稳定。

  (七)切实加强政府自身建设。按照科学行政、民主行政、依法行政的要求,全面加强政府行政能力建设。

  转变政府职能。树立现代行政理念,充分利用经济普查成果,切实履行经济调节、市场监管、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的职能。坚持求真务实的工作作风,深入调查研究,做到讲实话、办实事、求实效。进一步加强机关效能建设,加快推行电子政务,切实提高行政效率。进一步完善重大事项社会公示、社会听证制度和专家咨询制度,提高政策措施和政务活动的透明度,保障人民群众的知情权、参与权和监督权。

  推进依法行政。积极推进依法治县,认真贯彻《行政许可法》,规范行政许可行为。加强对行政权力运作的规范和约束,严格按照法定的权限和程序履行职责。强化行政执法监督,严格行政执法责任制和评议考核制,完善行政复议制度和过错追究制度,切实规范行政执法行为。加强政府工作人员特别是领导干部和行政执法人员的法制教育,不断提高依法行政水平。

  加强民主政治。坚决贯彻落实县委的各项决策。自觉接受县人大及其常委会的监督,及时报告工作,认真落实各项决议、决定。积极支持人民政协履行政治协商、民主监督、参政议政的职能,主动听取各民主党派、工商联和各人民团体的建议和意见,加强民族宗教和侨务工作。认真办好人大代表议案、建议和政协委员提案。不断加强和扩大基层民主,扎实开展民主法治村(社区)建设,切实维护和保障人民群众的合法权益。

  强化廉政建设。坚持执政为民,全面落实县委《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实施细则》,加强廉洁从政教育,加大反腐倡廉的工作力度,自觉做到干净干事。加强行政监察和审计监督,规范招投标行为,逐步推进招投标平台向镇延伸。大力倡导勤俭节约、艰苦奋斗的优良作风,力戒奢侈浪费。完善领导干部廉洁自律制度,落实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严格规范事权、财权和人事权,从源头上遏制腐败现象的滋生。深入开展纠风专项治理工作,切实纠正损害群众利益的不正之风。依法查处违法违纪案件,坚决惩治各类腐败行为。

  各位代表,嘉善“十一五”发展蓝图已经描绘。站在新的起跑线上,面对重任,我们深感责任重大;面对未来,我们充满必胜信心。让我们紧密团结在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周围,高举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伟大旗帜,在中共嘉善县委的领导下,坚持依靠全县人民,以只争朝夕的精神状态,以求真务实的工作作风,开拓创新,团结拼搏,奋勇争先,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提前基本实现现代化而努力奋斗!

《政府工作报告》有关名词解释

  1、通村公路“双百”目标:是指通村公路硬化率和通村率均达到100%。

  2、浙江省“811”环境污染整治行动:是指从2004年到2007年,在全省开展以八大水系和11个省级环境保护重点监督监管区为重点的环境污染整治行动。

  3、学校标准化建设工程:是指全省九年制义务教育阶段的中小学,实施办学规模、校舍面积、用地面积、项目选址、规划设计、结构安全、通风采光、校园配套、环境绿化及体育活动设施等标准化建设。

  4、“经济品质提升战略”:是指通过优化产业结构、提升产业层次、培育品牌、提高自主创新能力等,来加快促进经济增长方式转变,切实提高县域经济核心竞争力。

  5、“临沪新区”:是设想以县经济开发区为主体,在紧邻上海枫泾的区域,整合部分乡镇集镇及工业功能区,规划建设一个新的发展平台,使之成为以先进制造业为主,辅以生产性与生活性服务业相配套的嘉善产业发展的新高地。

  6、“991工程”:是指对我省发展循环经济九大重点领域、落实循环经济“九个一批”抓手、实施100个左右循环经济重点项目的概括,是我省发展循环经济的主要载体。

  7、“百万农民信箱工程”:是指省政府按照“数字浙江”建设的总体规划,计划用三年时间,全省“农民信箱”注册用户达到100万户以上,将“农民信箱”建设成为一个覆盖全省的农技人员为农服务平台,市场、企业与农民对接的电子商务平台,党和政府联系广大农民群众的电子政务平台,逐步构建起一个全省的农民网上社会。

  8、航道升级工程:是指杭申线航道由四级改造升级为三级的建设工程。

  9、人才“绿色通道”:是指对愿意来我县工作的各类人才从政策、服务等方面提供全方位、最优质的服务。

  10、“文化名县”六大工程:是《中共嘉善县委 嘉善县人民政府关于加快文化名县建设、打造人文嘉善的实施意见》提出的“人文素质提升工程、文化阵地建设工程、文化队伍建设工程、文化活动繁荣工程、文化产业发展工程、文化遗存保护工程”等六大工程。

信息来源: 县府办(县外事办、县金融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