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政务公开 > 统计信息 > 统计公报

2014年嘉善县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发布日期: 2015-03-13 15:34 浏览次数:

2014年嘉善县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嘉善县统计局

(2015年3月)

  2014年,是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四中全会精神之年,是综合配套改革开局之年,也是县域科学发展示范点建设全面深化之年。面对错综复杂的国际国内形势,全县人民在嘉善县委、县政府的正确领导下,紧紧围绕县域科学发展示范点建设这一总目标,牢牢把握“稳中求进、改革创新”的工作总基调,全县经济实现平稳增长,社会事业进一步发展,城乡居民生活水平稳步提高。

一、综合

  初步核算,2014年全县生产总值402.39亿元,可比增长9.0%,增幅与去年持平。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23.29亿元,可比下降1.8%;第二产业增加值232.17亿元,可比增长10.5%;第三产业增加值146.93亿元,可比增长8.2%。三次产业结构由上年的6.4:57.1:36.5调整为5.8:57.7:36.5。按户籍人口计算,人均生产总值103989元(按年平均汇率折算为16929美元),比上年增长8.8%。

 

二、农业

表1           主要农产品产量

产品

单位

2014年

±%

粮食

150032

-2.3

油菜籽

1714

2.1

蔬菜

560578

0.6

食用菌

26548

-2.6

果用瓜

62404

4.2

肉类

46327

-22.9

禽蛋

15556

-16.4

水产品

26199

1.6

  2014年,全县预计农林牧渔业总产值47.74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比上年下降2.7%。全年粮食播种面积33.50万亩,比上年减少0.62万亩(注:粮食生产统计监测数据,与2013年及以前年份口径不同);油菜籽播种面积1.09万亩,比上年减少0.03万亩;蔬菜播种面积22.43万亩,比上年减少0.42万亩;果用瓜播种面积3.11万亩,比上年增加0.16万亩;花卉苗木播种面积1.62万亩,比上年增加0.10万亩。全年粮食总产量15.00万吨,比上年下降2.3%(注:粮食生产统计监测数据,与2013年及以前年份口径不同);蔬菜总产量56.06万吨,比上年增长0.6%。

  全年生猪饲养量72.98万头,比上年下降35.6%;家禽饲养量396.70万只,比上年下降31.8%;肉类总产量4.63万吨,比上年下降22.9%;水产品产量2.62万吨,比上年增长1.6%。

  全县已有种子种苗基地5 个;现有农业地方标准17项,有 91个农产品通过国家级无公害农产品认证。全县已建成各类休闲农业园区13个,农民专业合作社 196家。

三、工业和建筑业

表2主要工业产品产量

产品

  单位

  2014年

±%

大米

2903

-47.9

配合饲料

312842

-5.8

饮料酒

千升

23323

26.0

万米

3568

0.6

毛机织物(呢绒)                                                                  

万米

269

47.8

服装

万件

2266

-6.7

人造板

立方米

971541

12.6

实木木地板

平方米

313396

-20.7

复合木地板

平方米

10306766

-1.3

家具

6933654

25.3

纸制品

58446

8.0

塑料制品

66228

-7.5

水泥

3041745

-7.8

预应力混凝土桩

19811301

-4.7

钢材

1433424

16.4

滚动轴承

万套

2102

26.3

金属紧固件

352251

-7.7

半导体分立器件

万只

66012

-3.8

电子元件

万只

42779

39.8

印制电路板

平方米

26265

-12.0

  2014年,全县工业增加值212.31亿元,可比增长11.4%,占全县生产总值的比重为52.8%。规模以上(年主营业务收入2000万元以上)工业企业626家,工业总产值911.98亿元,比上年增长11.8%,其中重工业总产值617.16亿元,比上年增长10.2%;轻工业总产值294.82亿元,比上年增长15.3%。

  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全年主营业务收入823.94亿元,比上年增长10.4%;利税总额57.44亿元,比上年增长10.1%,其中利润总额36.35亿元,比上年增长12.9%。经济效益指标中,产品销售率96.26%,总资产贡献率9.24%,资本保值增值率110.90%,成本费用利润率4.61%,资产负债率50.57%,亏损率10.75%。

  2014年,全县建筑业增加值19.86亿元,可比增长0.7%。具有建筑业资质的独立核算企业完成房屋建筑施工面积341.29万平方米,比上年增长6.6%,房屋建筑竣工面积156.99万平方米,比上年增长24.7%。

四、固定资产投资

  2014年,全县固定资产投资257.63亿元,比上年增长6.5%,其中投资项目投资193.81亿元,比上年增长4.1%;房地产开发投资63.83亿元,比上年增长14.7%。在固定资产投资中,第二产业投资120.88亿元,比上年下降4.1%;第三产业投资136.75亿元,比上年增长18.2%。基础设施投资32.77亿元,比上年增长28.4%。

  全县非国有控股固定资产投资234.57亿元,比上年增长9.8%,占全部固定资产投资比重为91.0%。

  全县固定资产投资当年施工项目621个,比上年下降8.7%;当年新开工项目431个,比上年下降13.1%;建成投产项目491个,比上年增长2.7%;新增固定资产216.70亿元,比上年增长29.7%。

  全县房地产开发企业完成房屋施工面积538.95万平方米,比上年增长15.0%;房屋竣工面积81.65万平方米,比上年增长176.6%;商品房销售面积58.70万平方米,比上年下降13.6%。

  2014年县“六个十大”重点项目根据政府投资项目计划调整后,年度计划投资78.97亿元,实际完成投资74.10亿元,完成年度投资计划的93.83% 。十大实事惠民项目完成投资9.42亿元,完成年度投资计划的99.18%;十大基础设施项目完成投资6.38亿元,完成年度投资计划的87.17%;十大新兴产业项目完成投资6.21亿元,完成年度投资计划的43.52%;十大转型升级项目完成投资15.18亿元,完成年度投资计划的87.59%;十大城市提升项目完成投资21.78亿元,完成年度投资计划的132.67%;十大服务业发展项目完成投资15.13亿元,完成年度投资计划的106.95%。

  

五、国内贸易和旅游

  2014年,全县全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51.51亿元,比上年增长12.5%。城镇市场零售额115.69亿元,比上年增长12.8%;农村市场零售额35.82亿元,比上年增长11.4%。批发零售贸易业零售额129.53亿元,比上年增长13.8%,住宿餐饮业零售额12.49亿元,比上年增长11.5%。

  全县接待海内外游客1066.28万人次,旅游总收入107.20亿元,分别比上年增长12.2%和15.1%。其中接待外国、港澳台游客19.35万人次,比上年增长5.8%,旅游外汇收入0.44亿美元,比上年增长1.5%;接待国内游客1046.93万人次,比上年增长12.4%,国内旅游收入104.53亿元,比上年增长15.5%。其中西塘景点接待国内游客634.86万人次,比上年增长12.2%;接待海外游客18.36万人次,比上年增长8.2%。

六、对外经济

  2014年,全县进出口总值36.15亿美元,比上年增长9.1%,其中出口总值27.11亿美元,比上年增长6.9%,进口总值9.04亿美元,比上年增长16.6%。进出口总值占全县生产总值的比例为55.2%(按当年汇率计算),其中出口值占比为41.4%。

  全县新批外资项目97个(其中新设项目32个),比上年增加2个。合同利用外资6.46亿美元,比上年增长7.4%;实际利用外资4.18亿美元,比上年下降8.0%。全县新批县外内资项目156个,实际到位县外内资76.61亿元,比去年增长17.2%。

  

七、交通和邮电

  2014年,全县各种运输方式(不包括铁路,下同)货物运输量3261万吨,比上年增长1.8%。货运周转量387796万吨公里,比上年增长2.8%,其中公路209820万吨公里,比上年增长16.9%,水运177976万吨公里,比上年下降10.1%。全年完成公路客运量(营业性车辆)1050万人,客运周转量37044万人公里。年末境内等级公路里程790公里,高速公路里程37.29公里。年末实有出租汽车240辆,公交线路57条,公共自行车服务网点51个,投用公共自行车1500辆。

  全年邮电业务收入6.37亿元,比上年下降3.2%。其中邮政业务收入0.66亿元,比上年增长3.1%;电信业务收入5.72亿元,比上年下降3.8%。年末固定电话用户14.91万户,比上年末下降9.7%;移动电话用户69.78万户,比上年末增长4.4%,其中4G手机用户10.65万户;互联网用户16.50万户,比上年末增长17.1%。

八、财政、金融和保险

  2014年,全县财政总收入60.06亿元,比上年增长9.7%,其中公共财政预算收入31.33亿元,比上年增长8.0%。全年公共财政预算支出39.60亿元,比上年增长7.0%。其中教育支出8.57亿元,比上年增长8.4%;社会保障和就业支出2.31亿元,比上年下降2.0%;医疗卫生与计划生育支出3.32亿元,比上年增长22.7%;城乡社区事务支出4.13亿元,比上年增长31.2%;农林水事务支出5.16亿元,比上年增长13.8%。

  全县共有金融机构15家,年末金融机构本外币存贷款余额分别为576.22亿元和424.02亿元,比上年末增长14.5%和10.9%。其中人民币存贷款余额分别为538.48亿元和402.34亿元,比上年末增长11.1%和9.3%。城乡居民储蓄存款余额297.88亿元,比上年末增长15.8%。

  年末全县拥有资金账户56809户,其中新增账户3949户。全年证券交易额606.24亿元,比上年增长107.3%,其中股票交易额430.47亿元,比上年增长59.2%;基金交易额14.47亿元,比上年增长52.3%。

  全县保险业保费收入9.26亿元,比上年增长14.3%。其中财产险保费收入3.87亿元,比上年增长18.0%;人寿险保费收入5.39亿元,比上年增长11.8%。全年赔款支出3.19亿元,比上年增长17.9%。其中财产险赔款支出2.10亿元,比上年下降1.2%;人寿险赔款支出1.17亿元,比上年增长36.1%。

  九、教育和科学技术

  2014年,全县拥有各类学校(含幼儿园)75所,在校学生60041人。普通高中4所,在校学生6100人;初级中学13所,在校学生11894人;小学23所,在校学生25704人。初中、小学入学率和巩固率均达到100%;初中毕业生升高中段各类学校比例为99.03%。高考报名2675人。全年高等自学考试报考2518人,获得大专以上文凭24人;成人教育(包含远程教育)招收学生1442人,成人教育毕业生1410人,其中本科学历227人,大专学历683人,中专学历152人,远程教育348人。全县新嘉善人学校12所,在校学生6342人。

  2014年,全县专利申请量和专利授权量分别为3855件和2289件,其中发明专利授权53件。全县公有制企事业单位专业技术人才资源总量6506人,比上年增加170人。全年通过鉴定或验收的科技成果(新产品)377个,其中国家级5个,省级314个;获县级以上政府奖的科研成果4项,其中省级1项,市级3项。全年开展科普活动101项,举办科技培训班201期,参培9167人。全县年末国家高新企业47家,省科技型中小企业208家。全县规模以上工业新产品产值353.48亿元,比上年增长8.3%。全县研究与试验发展经费支出占全县生产总值的比重为2.65%。

十、文化、体育和卫生

  2014年末,全县拥有文化馆1个,文化站9个,博物馆5个,公共图书馆1个,图书馆面积8532平方米,图书总藏量67.68万册。全县影剧院4个,电影放映单位14个,全年放映电影10147场,观众68.90万人次。广播电视台1个,乡镇广播电视站9个,县乡广播电视干线2992千米。接装数字电视22.9万户;播出模拟电视7套,数字电视130套。

  2014年末,全县拥有体育场馆5个,等级裁判536人。全年组织举办44场体育竞赛,参加人数约1.34万人次。嘉善代表团参加市级以上各类体育比赛共获得102.83枚金牌、75枚银牌、72枚铜牌。

  年末,全县共有医疗卫生机构155个,其中社区卫生服务站101个。各类卫生工作人员2991人,其中医生844人,注册护士966人,医疗床位1967张。平均每千人拥有医生2.18人,每千人拥有医疗床位5.08张。县第一人民医院于2014年10月30日完成新医院搬迁工作。

  

十一、人口、就业、社会保障与人民生活

  2014年末,全县户籍人口387538人,比上年末增加1174人,其中非农人口184033人。全县户籍人口出生率8.68‰,死亡率7.29‰,自然增长率1.39‰。全年迁入人口3604人,迁出人口2970人,人口机械增长率1.63‰。

  2014年末,全县常住人口为57.04万人,比上年减少0.3万人;城镇人口比重为54.18%,比上年提高1.98个百分点。

  年末全县共有职业介绍机构21家,全年举办各类劳动力招聘活动46次,举办各类职业技能培训310期,培训结业1.03万人。提供就业岗位3.93万个,城镇登记失业率2.9%。

  全县城乡敬老(福利)院11个,年末床位3145张,比上年末增加174张,年末在院2224人。年末社区服务设施1099个,比上年末增加344个。城乡居民获最低生活保障人数分别为599人和2775人,分别比上年减少68人和209人。县镇两级共发放低保金1160万元,比上年增长1.3%。

  全县参加城镇基本养老保险22.89万人,比上年增长3.2%;参加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7.44万人,比上年下降2.5%。全年共发放养老金16.65亿元,比上年增长15.6%。参加失业保险11.78万人,比上年增长6.2%;领取失业保险金1.01万人,比上年增长15.4%。参加城镇基本医疗保险18.68万人,比上年增长4.5%,其中离退休人员2.99万人,在职职工15.69万人。全县农村新型合作医疗参保人数23.33万人。

  2014年,全县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43126元,比上年增长9.2%;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5048元,比上年增长10.4%。

十二、资源和环境

  2014年,重点整治黑臭河道、垃圾河150条,长度约139.5公里。完成工业废水纳管整治企业780家;建设城乡污水管网55.23公里,改造生活污水纳管点45个;完成农村生活污水治理1.23万户农户。

  新增建设用地计划指标共报批138.62公顷,盘活指标共报批45.66公顷,单独批次报批12.10公顷。

  2014年,全县规模以上工业企业能源消费量126.9万吨标准煤,比上年增长5.0%;万元工业增加值能耗下降9.8%。

  2014年,空气质量全年优良(AQI<100)天数为280天,优良率76.7%。年末有规范化饮用水保护区2个,烟尘控制区3个(25.22平方公里),噪声达标区2个(21.91平方公里)。生态文明建设取得新成果,我县于2014年5月被正式授予“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区”称号,国家生态县获得正式命名。新增创建1个国家级生态镇和2个市级生态村,截止2014年末,全县9个镇(街道)全部创建为国家级生态镇(街道),累计创建市级生态村100个,创建比例96.2%。

注:[1]本公报所列各项数据为年度初步统计数据。

  [2]全县地区生产总值和各产业增加值总量按现价计算,增长速度按可比价计算。

  [3]全县人均地区生产总值按年平均户籍人口计算,美元按年平均汇率计算。

  [4]粮食播种面积和粮食产量为粮食生产统计监测数据,与2013年及以前年份口径不同。

  [5] AQI:即空气质量指数(AirQualityIndex),是定量描述空气质量状况的无量纲指数。针对单项污染物的还规定了空气质量分指数。参与空气质量评价的主要污染物为细颗粒物、可吸入颗粒物、二氧化硫、二氧化氮、臭氧、一氧化碳等六项。

信息来源: 县统计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