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今日嘉善

干窑“携手”同济大学 探讨“窑文化”传承与合作
发布日期: 2018-04-13 09:24 浏览次数:

  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文化不能缺位,位于干窑镇的省级文保单位——沈家窑肩负着干窑本土“窑文化”的传承与发扬。4月11日下午,沈家窑迎来了30多位特殊的客人,他们是上海同济大学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的师生们,他们此行的目的不仅仅是开展一堂生动的校外实践课,从长远来看,还将与干窑镇“携手”,共商“窑文化”的传承与合作。

  沈家窑始建于清代初期,窑墩为两座复合结构,是专门烧制用于当时京城建筑所需砖瓦的“御窑”,2005年作为“活遗址”被命名为浙江省第五批文物保护单位。目前,继承了纯正手工京砖制作技艺的窑墩在嘉善仅此一家,“京砖烧制技艺”已先后被列入省、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然而,随着时代的变迁,传统窑的烧制工艺面临失传,百余年的“窑文化”也在逐渐消失,如何传承文化记忆,推动乡村振兴?“这几年,我们经常与高校、社会组织、文化名人交流、合作,致力于把‘窑文化’发扬光大。”沈家窑第六代传人沈刚说,这几年来,他一直与同济大学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的教授、博士保持着密切联系,前期对方也多次来到沈家窑实地调研,一直在探讨今后的合作模式。

  在沈家窑,同济大学的师生们实地参观了产品陈列室、制胚间、窑墩等,详细了解了京砖的整个烧制流程,对传统的制砖工艺大为赞叹。“这是我们学校开办的双语精品课程之一,所以我们也把国外留学生一起带来了,让他们感受一下中国传统文化的魅力。”同济大学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博导王珂介绍说,“在开课之前,我们做了详细的调研,沈家窑是距离上海最近的窑墩,而且它也继承了传统的手工京砖制作技艺,因此决定把这里作为学生的课外实践基地。”

  接下来,同济大学将与沈家窑进一步深化合作,带领学生现场体验制胚、烧砖等。据悉,同济大学的建筑工程系是历史最悠久的系之一,随着干窑镇与同济大学未来的合作不断深入,一方面可以让在校师生体验到传统烧窑的技艺,另一方面依托同济大学在国内外建筑业方面的影响,对传承和发扬“窑文化”将起到非常大的助推作用。“我们将组织师生,对沈家窑开展规划与保护等专项课题,让传统文化有更好的发展。”王珂说。


信息来源: 《嘉兴日报》嘉善版
Produced By 大汉网络 大汉版通发布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