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政务公开 > 政策文件及解读 > 其他文件 > 政府文件

嘉善县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嘉善县残疾人康复体育进家庭实施方案的通知
发布日期: 2018-06-15 18:42 浏览次数:

各镇人民政府(街道办事处),县政府各部门、各直属单位:

    《嘉善县残疾人康复体育进家庭项目实施方案》已经县政府同意,现印发给你们,请认真贯彻实施。

 

嘉善县人民政府办公室

2018年4月2日

 

嘉善县残疾人康复体育进家庭项目实施方案 

残疾人康复体育是残疾人体育的组成部分。康复体育是通过体育锻炼的手段,包括医疗体育、矫正体育等,在康复治疗过程中,帮助残疾人恢复或保持一定的器官功能,最大限度地减少由于身体器官或组织的残疾而带来的功能缺失。目前,康复体育在残疾人康复服务中占据重要的位置,特别是针对重度残疾人,多种体育锻炼的形式已经成为重要的康复训练手段。为了更好地为残疾人提供基本的康复体育服务,现就残疾人康复体育进家庭项目(以下简称项目)制定本实施方案。

一、指导思想  

高举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伟大旗帜,全面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按照嘉善县建设民生幸福新家园的总体要求,以实现残疾人精准康复为主线,着力推进项目建设,全面提高残疾人生活幸福指数,加快推进“特富美安”新县域建设进程。

二、工作目标

(一)丰富和完善残疾人基本体育公共服务内容,进一步增加残疾人体育服务产品,不断提升残疾人康复体育服务水平、服务质量和服务能力。

(二)创新残疾人体育服务模式,不断满足残疾人康复锻炼、提高机能、恢复能力的基本需求。

(三)传播残疾人康复体育知识,培养残疾人康复体育意识,通过康复体育手段的干预,促进残疾人康复身心,强身健体。

(四)扩大社会宣传,提升公众对残疾人生存状况的关注度,吸引和调动社会资源积极参与残疾人公益事业。
    三、实施对象

本项目为1000名不易出户或家庭困难的重度残疾人提供面向家庭、面向个人的服务,将康复体育器材、康复体育方法、康复体育服务送入残疾人家庭,让更多残疾人享受个性化、精细化的居家康复体育服务,增强科学体育康复意识,达到改善身体机能和健康状况的目标。

四、基本原则

(一)政府主导,整合资源。坚持党委领导、政府负责的领导体制,将项目纳入经济社会发展总体规划与评估考核体系。坚持社会化的工作方式,整合利用各类资源,采取政府购买服务等方式,广泛动员社会力量,鼓励和引导社会各界支持、参与、推动项目实施,将项目与精准康复、精准扶贫和扶残助残工作有机结合起来。

(二)以人为本,优化服务。坚持残疾人主体地位,从残疾人实际需求出发,制定“一人一策”的服务标准,努力做到因人而异、乐意接受、科学指导、规范管理,推进项目实施的规范化、标准化和科学化。

(三)典型示范,科学推广。注重发现、培育、选树项目先进典型,充分发挥示范带动作用,以残疾人康复体育取得的实际成效带动更多的残疾人参与项目,通过先进典型的示范引领,不断提升项目社会影响力。

(四)健全机制,长效常态。健全完善组织领导、社会参与、培训教育、专业服务、督促评估、投入保障等各类长效机制。加强指导,督促提高,从源头上树立规范工作、规范管理和确保实效的理念,推动项目步入制度化、规范化轨道。

五、实施内容

(一)准确开展摸底调查。项目启动后,由项目实施方组织专业机构、康复医生、体育健身指导员、助残志愿者、社区工作人员等组成调查小组,采取入户走访方式,对辖区内符合条件的残疾人家庭进行需求调查,认真填写《嘉善县残疾人康复体育进家庭项目评估表》,并对服务对象按需求范围、需求程度、贫困程度进行排序,以全面掌握残疾人对康复体育的各类需求。在调查过程中,要确保入户调查客观、真实,尤其是做好重度残疾人经济状况、身体功能障碍方面康复需求的登记。

(二)科学制定服务方案。按照“量服”的要求,在组织专业机构、康复医生和健身指导员逐一入户调研的基础上,根据残疾人个体状况、个人意愿,签订《嘉善县康复体育进家庭签约服务协议书》,认真填写《嘉善县残疾人康复体育进家庭建议方案》、《功能独立性评定(FIM)量表》,制定“一人一策”的服务方案。同时,印制分发适合重度残疾人康复训练的各类方法和途径手册,努力做到因人而异、乐意接受、容易掌握。

(三)按需配发健身器材。科学制定康复体育健身器材配发目录,编制与器材相关的康复方法和指导资料,印制相关使用说明和挂图。根据重度残疾人的残疾类别、康复体育锻炼需求,入户为重度残疾人提供适宜的康复体育器材和配套使用光盘,并做好台账登记,把项目做好做实。在配发过程中,可通过试用、定期调整等方式,努力做到康复体育器材与残疾人需求匹配,避免资源浪费和康复体育成效低下。

(四)规范强化人员培训。组织开展项目相关工作人员培训,聘请合作企业、专业心理咨询师、康复专家、体育院校专家等授课,培训内容为在项目实施过程中会涉及到的全部工作及注意事项,包括服务流程、残疾程度分级鉴定、器材使用方法、日常维护以及如何制定锻炼方案、观察锻炼效果、常见问题处理、服务记录的填写、资料收集、服务礼仪等,提高项目相关工作人员业务能力。

(五)精准提供康复服务。项目采取集中服务、流动服务和定时服务相结合方式。一是知识培训。组织重度残疾人家属开展康复体育知识、心理辅导等培训。二是定时指导。组织康复医生、体育健身指导员提供定期上门指导训练服务。同时,由助残志愿者、村(社区)工作人员定时上门康复指导服务。三是流动服务。借助健康流动服务车为重度残疾人实施康复流动服务。四是编排健身操。根据残疾人群残疾和身体健康状况,编排适宜残疾人身体条件的康复体育健身操,促进更好的康复,提升残疾人参与社会的自信心和积极性。五是个案评估。对项目定期进行个案评估,确需调整服务方案的,及时调整,以进一步提高服务效果。六是建立服务档案。各镇(街道)、村(社区)要分别建立服务台帐,对重点受训对象要建立个人服务档案,档案包括服务协议书、项目评估表、建议方案、功能独立性评定(FIM)量表、服务记录和项目终期评估表等,做到情况详实,管理统一,为日后接受审计和绩效评估打好基础。

六、实施步骤

(一)动员部署,扎实推进(2018年1月—2018年12月)主要任务是认真调研,广泛征求意见,在前期试点的基础上,制定科学合理的实施方案和年度计划;召开动员大会,健全工作机制,加大宣传力度,组织业务培训,为项目实施打下坚实的基础。至2018年底,完成目标人群覆盖率30%。

 (二)重点突破,深入推进(2019年1月—2019年12月)。主要任务是紧扣项目实施方案,总结提升项目成效,加大项目投入力度,创新管理体制机制,深入推进项目。至2019年底,完成目标人群覆盖率70% 。

(三)巩固成果,全面覆盖(2020年1月—2020年12月)。主要任务是结合项目评估检查,全面推进项目,使更多重度残疾人得到较好的康复体育服务,实现较满意的康复效果,确保至2020年底,完成目标人群覆盖率100%。

 

七、工作要求

(一)强化组织领导。成立县残疾人康复体育进家庭工作领导小组,县政府分管副县长任组长,县府办副主任、县残联主要领导任副组长,成员由县残联、县财政局、县卫生计生局、县文化局(体育局)、县民政局、县教育局等分管领导组成,下设办公室,由县残联分管领导担任办公室主任。县财政局要确保项目实施资金;县残联要具体指导项目的启动和实施工作,制定具体实施方案,对参与项目的成员单位提出明确要求,确保项目顺利推进;县卫生计生局要结合责任医生签约服务、社区康复选派精干力量全程参与项目实施;县文化局(体育局)要将项目作为深化全民健身计划的一项重要内容,强化体育健身指导员培训,指导科学制定好体育健身计划;县教育局要结合送教上门落实专人做好重度残疾学生的康复体育健身服务;县民政局要落实对贫困重度残疾人生活保障。各镇(街道)要积极宣传普及康复体育健身知识,动员和引导符合条件的重度残疾人积极参与项目。

(二)加强目标管理。各相关部门、各镇(街道)要切实把项目作为建设民生幸福新家园的重要抓手,将项目和实现残疾人“人人享有康复服务 ”目标紧密结合起来,统筹规划,一并推进。要依据本实施方案,结合部门职责和当地实际,制定各自详细的工作方案,细化分解工作任务,围绕目标任务抓紧对项目的可行性进行充分论证,科学合理安排项目建设时序,加强项目全过程跟踪管理,合力推进项目深入开展。

(三)加大舆论宣传。各相关部门、各镇(街道)要加大宣传力度,充分利用和动员社会力量,注重营造全社会尊重、理解、关心和帮助残疾人的良好氛围。针对残疾人这一特殊群体,在受训残疾人现身说法的基础上,利用各类新闻媒介,大力宣传普及项目实施的重大意义,同时结合精准康复工程的实施与推广,组织各种类型的宣传活动,力争使项目达到残疾人家喻户晓。

(四)严格绩效评估。各相关部门、各镇(街道)要不定期对项目实施情况进行检查指导,可直接或委托相关社会组织收集残疾人本人及家庭对项目实施效果的反馈信息,设计和制定绩效评估办法及康复工具,对实施效果进行评估检查。服务效果反馈信息要兼顾整体意见和特殊要求,为建立制定项目服务标准提供充分依据。项目合作机构应建立定期回访和跟踪服务机制,及时采纳残疾人提出的改进建议,做好服务升级。


信息来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