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梅风代表: 您在县十六届人大二次会议上提出的《关于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完善分级诊疗体系的建议》收悉,现答复如下: 近年来,为满足广大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医疗健康需求,县委、县政府对医疗基础设施建设投入持续加大,并相续出台了一系列的政策措施,提升县级医院和基层医疗机构的服务能力。但,限于我县医疗卫生短板较多,历史欠账太多,且短时间内难以得到明显改观。因此存在着许多正像您在建议中提到的,农村社区卫生服务站医生老龄化,专业能力不强;农村病人即使小病,因服务站能力不足,也要到卫生院就诊,出现排队时间长等问题。现将我县近几年基层医疗卫生工作开展情况及下一步打算,向您作如下汇报: 一、近几年工作开展情况: 一是基层医疗机构业务用房面貌得到改善,百姓就诊环境有所改观。 1、完成5所卫生院的新建、改扩建工程并投入使用。自2008年启动镇卫生院改扩建工程以来,已先后完成了陶庄、西塘、天凝3所卫生院的异地迁建工程,姚庄、干窑2所卫生院的改扩建工程,姚庄医院(姚庄卫生院二期扩建)建设工程主体结顶,正在装修中) 2、完成第二轮社区卫生服务站的标准化建设。自2012年启动以来,全县98家社区卫生服务站通过新建或改扩建全部达到了150平方米以上的省级规范化社区卫生服务站标准要求。 3、完成罗星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过渡性用房建设工程,于2012竣工并投入使用,大云镇卫生院二期扩建工程已于2016年8月竣工并投入使用。 4、启动惠民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和干窑镇卫生院异地迁建工程。惠民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已于2018年5月10日竣工并投入使用,干窑镇卫生院新建工程预计2018年10月前能投入使用。 二是乡镇卫生院服务能力得到提升,就诊人次逐年递增。 1.加大引进人才的力度。2011-2017年,全县各卫生院赴医学院校累计招聘94名应届毕业生,其中临床医学本科8名、专科26名;预防医学本科35名;其他专业25名。(2011-2017年,全县各卫生院招聘卫生专业技术人才275名,其中本科95名,大专174名,中专6名;其中赴医学院校招聘应届生94名)。从2009年开始定向培养农村社区医生,目前共有37名大专层次临床医学专业农村社区医生到岗,其中29名已通过卫生计生系统公开招聘纳入卫生院事业编制管理。2012年起定向培养本科层次农村社区医生,12至17年共培养了91名社区医生。2017年8月,首届本科层次的12名定向培养农村社区医生定了工作单位并顺利到岗。 出台了应届毕业生到基层工作的学费代偿政策,推动基层医疗机构加快引进医学人才,从而进一步夯实了基层医疗服务基础。 2.加强在职人员的技能提高。全面加强基层卫生技术人员继续教育,开展竞赛评比推动专业技术提升。连续多年,开展以全体基层医生、社区护士为主的专业知识理论竞赛、技能操作竞赛,参赛人员覆盖所有基层医疗机构。 3.加快医疗设备的升级换代。2016年,我县在已建“临床检验中心、病理诊断中心”基础上,完成区域医学影像系统、心电会诊系统的建设,实现县域内相关临床诊断资源的共享,切实提升了基层诊断水平,患者住在卫生院,能获得县级医院验血、拍片、心电图、病理等检查。2016年县财政安排专项资金,对基层医疗机构10年以上的医疗设备集中进行更新换代,基层医疗机构的医疗设备档次得到了提升。 4.加速卫生院的创建步伐。陶庄镇卫生院、姚庄镇卫生院、天凝镇卫生院相续于2013、2014年创建成为省级甲等卫生院,2015年陶庄、姚庄卫生院成功创建为国家级群众满意卫生院。2017年,天凝卫生院、西塘卫生院创建为国家级群众满意卫生院。 5.加深县镇单位的合作机制。在2014年陶庄、天凝、姚庄镇卫生院试点的基础上,2015年全面推进县镇医疗合作覆盖面,县一院、县二院、县中医院等3家县级医院与9家卫生院自由组合,从管理、技术、人才等多方面结对合作。县一院和魏塘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姚庄镇卫生院、干窑镇卫生院结对合作;县二院和陶庄镇卫生院、西塘镇卫生院结对合作;县中医医院和罗星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惠民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大云镇卫生院、天凝镇卫生院进行一体化结对合作。建立县镇医疗联合体,县镇村卫生一体化综合管理实现了“全覆盖”。我县的一体化工作多次被省卫计委推荐为外地参观取经范例。 6.全面推进全科医生签约服务。我县签约服务从2014年的陶庄、罗星试点工作开始,到2016年下半年全县启动,到2017年底,全县签约141555人,签约率达36.38 %,老年人、慢性病人等重点人群签约覆盖率达到60%以上。从2017年4月1日起,签约参保人员在签约医生处就诊,减免一般诊疗费5元/次,到年底共计504117人次享受减免政策。从2017年下半年起,通过12320信息平台加强对签约服务规范性考核,每季度一次对签约人群开展知晓率及满意度短信测评,测评覆盖全部签约就诊对象,同时对未回复及回复不满意的签约对象电话随访,综合规范签约率达92%。 7.提高基层医疗机构药品匹配比例。2011年基层医改后,我县根据上级规定,在公办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全部配备使用基本药物,并严格执行零差价销售。2015年5月,为了能让慢性病患者在基层医疗机构用到县级及以上医院的药品、让转诊患者能够在基层医疗机构得到等同于大医院的用药及医疗服务,我县及时启用了新的基本药物目录,选取了县级医院基本药物品种中的730种药物,与县级医院基本药物品种匹配率达到了80%以上,同时,对陶庄、姚庄、天凝三所甲等卫生院另外新增了50种药品,用于住院患者的诊治。2018年,基于医保政策的重大调整,县级医院报销比例大幅减少的状况,我县专门出台政策,要求基层医疗机构尽最大可能满足基层患者的配药需求,特别是慢性病患者,对未配备的药品,采取患者预约登记,临时采购的措施,避免基层患者多跑腿。 二、下一步工作打算: 一是加大基层医务人员队伍建设力度,提高服务能力。 1、继续实施社区医生定向培养政策,按照每年招录15年本科层次临床医学专业定向培养生,力争到2020年,每个社区卫生服务站至少有一名经过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的全科医生,避免服务站人员空巢化。 2、继续通过院校招聘和公开招聘,招录医学院校应届毕业生和流散在社会的历届毕业生充实到基层医疗机构,特别是临床医学等紧缺专业毕业生,不断增强卫生院的人才储备。 3、规范在职人员继续医学教育和到上级医院轮流进修机制,通过再教育、再培训,努力锻造一支基层卫生院的中青年骨干医生队伍,优化卫生院队伍结构。 4、进一步完善各项保障措施,提高基层医疗卫生人员薪酬待遇,吸引更多高中毕业生包括医学院校,为医疗卫生行业集聚更多人才。 二是启动县域医共体建设,进一步夯实基层医疗网络。 1、高起点制订县域医共体建设方案,2018年,我县将出台县域医共体建设方案,方案将充分借鉴兄弟县市的成功经验,并结合嘉善实际,力争目标设定起点高、具体措施更趋完善、基层群众更具获得感。 2、县域医共体将突出体现县级医院和卫生院间更加紧密的利益和责任共同体,县级医院不但要承担提升卫生院服务能力的职责,还要参与卫生院的日常管理,促使卫生院在医疗服务质量上与县级医院看齐。 三是做实签约责任医生工作,打造“中国式家庭医生”。 2018年,全县开始新一轮签约服务,在保证签约率的基础上,让上一年度签而不约的普通人群退出签约,进一步做实做细家庭医生签约服务工作,提升签约居民获得感与依从性。在全县试点残疾人签约服务工作,优化签约团队,吸收县级医院康复医生作为家庭医生,发挥残疾人专职委员、康复协调员等在签约服务中的支持作用。同时,大云、姚庄等地试点个性化签约服务,推出“X+1”人群的“签约服务包”,对不同人群实行分类管理、精准服务。 感谢您对我县卫生计生事业工作的关心和支持! 嘉善县卫生和计划生育局 2018年6月4日 联系人:周高明 联系电话:84235019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