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政务公开 > 专题专栏 > “六稳”“六保 > 工作动态

赋同科技助力我国量子计算 实现里程碑式突破
发布日期: 2020-12-10 19:08 浏览次数:

12月4日,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宣布该校潘建伟等人成功构建了76个光子的量子计算原型机“九章”,求解5000万个样本的高斯玻色取样问题只需200秒,而目前世界最快的超级计算机要用6亿年。这一突破使我国成为全球第二个实现“量子优越性”的国家。其中“九章”所用100个通道的超导纳米线单光子探测器由我县的浙江赋同科技有限公司研发提供。

在位于归谷嘉善科技园的浙江赋同科技有限公司实验室,工程师正在对企业研发的超导纳米线单光子探测器进行性能测试。“它的噪声水平现在正在调整,大概在100Hz。我们的探测效率达到了98%,这是一个新的世界纪录。10年前,探测效率只能做到到4%、5%左右。”浙江赋同科技有限公司工程师史经浩介绍,超导纳米线单光子探测器主要应用于量子通信、激光雷达、深空通信。原先这样的设备只能从国外进口,每套价格高达两三百万元。

从4%到98%,赋同科技的核心研发团队用了10年时间,投入了近6亿元,先后克服了超导电子学、微纳加工、超低温、光量子探测等技术难题,实现了超导纳米线单光子探测器替代进口,完成单光子的高效定量探测,填补了国内空白,也为“九章”量子计算机实现“量子优越性”这样的国家重大科研项目提供了非常关键的技术支撑。

今年10月16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就量子科技研究和应用前景举行第二十四次集体学习。习近平总书记在主持学习时指出,加快发展量子科技,对促进高质量发展、保障国家安全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赋同科技作为深耕量子科技领域的先头部队,经过多年的研发,成果转化也逐渐显现。今年,企业销售额相比去年增长了80%。目前,赋同科技在量子计算、量子通信、量子精密测量等领域已经占有了国内80%的市场份额。接下来,企业将进一步开拓激光雷达、单光子成像等一些弱光探测市场,实现成果最大化。“要把我们企业的各种科研技术尽快地转化为科研成果、商业化成果,把产品稳定性基础参数做到世界一流水平,解决国内科研工作者被国外‘卡着脖子’的技术问题。”史经浩表示。


信息来源: 县传媒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