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政务公开 > 专题专栏 > “六稳”“六保 > 工作动态

小康村的幸福歌 | 北鹤村:“桃花岛”上逐梦幸福“桃花源”
发布日期: 2020-07-29 10:40 浏览次数:

每年春天,姚庄镇北鹤村都是一片花的海洋——千亩桃花竞相盛开,随风摇曳,姹紫嫣红,吸引无数游客在花海中驻足观赏,流连忘返;到了夏天,一个个饱满的黄桃压弯枝头、清香诱人,桃农们穿梭其间挑采摘果实,不一会儿摘了满满一箩筐,收获的喜悦挂在每个人的脸上……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正是在这一绿色发展理念的指引下,北鹤村全面小康路上一路高歌,从早年交通闭塞、无人问津的纯农业村,摇身一变,成为如今每年吸引十几万省内外游客的“浙北桃花岛”。

将生态环境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促进绿水青山与金山银山的良性循环的发展之路,这是北鹤村实现美丽乡村、产业发展、农民增收、乡村旅游“同频共振”的秘诀。以黄桃产业为龙头,该村将一方水土孕育的美丽资源化为促进农民致富的“金钥匙”,不仅顺利摘下了经济薄弱村的“帽子”,还旺了产业、鼓了腰包、美了日子。正如《爱如桃花恋太阳——北鹤之歌》所唱:“三月里桃花红,八月里黄桃黄,锦绣桃乡慢慢春,春风秋雨都飘香,白鹤展翅高飞幸福吉祥……”

“三月里桃花红,八月里黄桃黄,

锦绣桃乡慢慢春,春风秋雨都飘香”

——北鹤村村歌《爱如桃花恋太阳》

一片桃林结出“致富果”


微雨过后,北鹤村北姚浜片的一片桃林里,76岁的村民袁贵荣正在检查黄桃生长情况,“这批是早桃叫‘锦园’,已经进入成熟期,而‘锦绣’黄桃要8月份成熟。”看着黄桃挂满枝头,袁贵荣脸上充满喜悦,“这些黄桃品相好的可以卖出十几元一斤的好价钱。”

袁贵荣是土生土长的北鹤人,和许多村民一样,以务农为生。1986年,一株来自上海农科院的桃树苗改变了北鹤村的发展轨迹,也让袁贵荣从“稻农”变为“桃农”。桃树刚引进时没有经验的村民不敢种,县里请来了农技专家作指导,还出台了优惠政策。充满“闯劲”的袁贵荣成为村里第一批“吃螃蟹”的人,他一边对照书本,一边摸索经验,3年后,袁贵荣种下的2亩7分桃林结出了第一批果实,为他带来了1000多元收入,在那时,这是一笔不少的收入。

“姚庄黄桃”果实饱满、口感松脆、味道鲜美,深受市场的欢迎,而袁贵荣的成功实践也极大地增强了村民的信心。渐渐地,黄桃成为北鹤最具代表性的农特产品之一,种植规模从最初的80多亩增加至高峰期的2000多亩,全村约有95%的村民种植黄桃,年产黄桃2400吨,成为远近驰名的黄桃种植大村,给全村农户带来了400多万元的直接效益,带领村民奔向小康生活。

“黄桃树在我们眼里就是致富树。”北鹤村村民姚美玲也是黄桃种植户,她说,以前,村子因为交通闭塞,流传着一句俗语“北鹤苦,四周河,既无桥,又无路,买东卖西靠支橹”,现在,小轿车都能开到“家门口”,生活真是大变样。

“北鹤的黄桃通过品质提升,走上了品牌发展之路,不仅打入了上海、北京、香港市场,还摆上钓鱼台国宾馆的宴席。”北鹤村党支部书记鲍中庆自豪地说,村里许多黄桃种植能手还成了全国各地种植黄桃的技术师傅,靠桃树走上了致富路。

“小桥流水清清淌,桃花片片绕村庄,

微风轻摇桃花岛,故乡北鹤梦一样”

——北鹤村村歌《爱如桃花恋太阳》

一处桃源开出“旅游花”


北鹤村四面环水,桃花盛开之时,仿佛“世外桃源”,故而有着“浙北桃花岛”的美名。每年3月,都会有四面八方的游客慕名而来,一睹“十里桃花”盛景。

既有自然馈赠的美丽资源,又有毗邻上海的区位优势,还有日益攀升的知名度,如何将这些既有优势转化为发展动能?2006年,姚庄镇举办了第一届“桃花节”,并将“主会场”设在桃树种植最为密集、农村生态资源最为富集的北鹤村,北鹤村由此开启了新一轮“蝶变”。

以桃花之名,以黄桃为媒,借助“桃花节”“黄桃节”两个特色农事节庆,北鹤村奋力书写着强村梦想。短短一年时间,“桃花岛”建起了桃韵广场、桃源游廊、桃林迷宫、水韵风情区,实现了横跨一产、三产的“转型”。2007年底,“桃花岛”被认定为国家2A级景区,并成为嘉善乡村旅游的特色品牌之一,一时间,村里各类采摘游也如雨后春笋般冒了出来。

村民陆引其的草莓种植基地紧挨着“桃花岛”景区,借着旅游发展的“东风”,老陆走上了采摘游的增收新路子,每年的旅游旺季,每天都有不少游客来采草莓,体验返璞归真的农家乐趣。“游人多了,我们的收入也水涨船高。”老陆脸上挂满了笑容。

和老陆一样,村里许多农民也纷纷推出“黄桃采摘游”“草莓采摘游”项目。“过去黄桃销售都是提篮叫卖,旅游开发后,黄桃销路好了很多,慕名上门收购黄桃的人多了,也有不少游客前来采摘。”老桃农袁贵荣告诉记者,旅游开发让北鹤村村民交上了“桃花运”,日子越过越红火。

“桃花岛是一片生态资源富矿,也是村级集体经济发展的动力源泉。”鲍中庆说,从2008年开始,桃花岛的年接待旅客量开始呈逐年上升趋势,2019年达到了15万人次,而村民人均收入也从2005年的5000元增长至2019年的4.5万元,去年的村集体经济收入达到了130万元。此外,北鹤村还摘得市级3A级村庄、浙江省农家乐特色村、省级小康示范村、全国绿色小康村、浙江省首批休闲旅游示范村等荣誉,幸福的“桃源梦”真正照进了现实。

“白鹤展翅高飞幸福吉祥,故乡北鹤永难忘,

桃花源里情谊长,爱如桃花恋太阳”

——北鹤村村歌《爱如桃花恋太阳》

一方天地迈向“振兴路”


虽然“桃花岛”建了起来,“桃花节”和“黄桃节”也取得了一定的知名度,然而,每年“赏花”“摘桃”的最佳时间加起来也不过一个月而已。“桃花节”“黄桃节”一过,桃花岛又开始冷清起来,如何突破“瓶颈”,拓展旅游资源,开发一年四季不“断档”的旅游产品,把游客留下来,成为北鹤村关注的课题。

“打铁还需自身硬,由于北鹤村基础设施较为薄弱,要发展旅游必须对全域基础设施、环境面貌进行一次重塑。”鲍中庆说,近几年,北鹤村借助乡村振兴,对农房外立面、乡间道路以及绿化景观等进行了一次“全面升级”,而北鹤村也作为姚庄镇“桃源渔歌”风景线上的一个重要节点被重点打造成一个集农俗游赏、农耕文化展示、休闲观光游览于一体的特色农业生态旅游区。“现在,十里桃花只是村里众多风景中的一道。”鲍中庆自豪地说。

循着“四季花海”驱车前行,“十里桃林”中架起了一座蜿蜒数百米的“桃林栈道”,从栈道上眺望,桃林美景尽收眼底;北面的一处水域周围,一排排高大笔直水杉组成了“水上森林”;经过改造的农房,披上粉墙黛瓦,房前屋后种上了绿植,颜值焕然一新;还有桃源戏台,康体公园、写生基地等设施也一应俱全……

这一切改变,不仅吸引了八方游客,更让百姓得到了实惠。村民陆访林就住在康体公园边上。他说,村里环境越来越好,活动场地越来越多,在村里也能享受到如城市般的配套,村民的幸福指数也越来越高了。

乡村面貌越来越美,文化生活日益丰富。北鹤村还组建起了全县首支女子鼓乐队,50多岁的吴喜珍正是其中一员,她说现在村里建起了礼堂、戏台,看演出的人多了,搓麻将的人少了,文化氛围越来越浓厚。

有了美丽风景,如何转化为美丽经济?乘着长三角一体化的东风,北鹤村站在了全面振兴的“风口”。3月3日,在浙江省推动建设长三角生态绿色一体化发展示范区大会上,“五彩姚庄”田园综合体项目正式签约落户北鹤村。项目总投资50亿元,签约范围约5000亩,将以生态绿色为底色,以五彩产业为引擎,打造集生态农业、非遗文化、数字文旅、水乡康养、度假观光等功能于一体的产业综合体,构建绿水青山“样板间”,为一体化发展注入活力因子。未来3至5年时间内,“五彩姚庄”田园综合体将被打造成为“生态型、江南韵、国际范”江南水乡品牌。“或许,不久的将来这里将崛起一个世界级‘桃花源’……”展望未来,鲍中庆眼中充满了期盼。


信息来源: 嘉善传媒报刊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