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图片新闻

【我的这五年】活跃乡土间 变“送”文化为“种”文化
发布日期: 2021-01-12 16:12 浏览次数:

“十三五”时期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决胜阶段。“十三五”期间,我县经济社会发展取得了巨大成就,人民生产生活也发生了喜人变化。今天起,“in嘉善”手机客户端、嘉善新闻同步推出《我的这五年》系列报道,以普通百姓或典型人物为视角,反映这五年来百姓生活和社会运行状况的变化。首先来看第一篇:活跃乡土间 变“送”文化为“种”文化。

在姚庄镇文体大楼的舞蹈室内,镇宣传文化员顾娜正带着镇里的文艺爱好者们排练舞蹈《映山红》。顾娜告诉记者,别看现在这个舞蹈排练室明亮、宽敞,在六七年前,大家的练舞环境可没这么好。“当时,村里没有舞蹈房,就在村里的会议室里排练,或者就是在室外篮球场上排练。”顾娜说。

2013年,顾娜作为镇里首批宣传文化员被派驻在展幸村。那时,基层文化工作刚开始,文化基础设施相对较少,村民们对此也不了解,主动参加的人少。顾娜只能挨家挨户地做工作、找能人,组建村上首支文艺骨干队伍,到县文化部门请外援找老师指导节目编排。

为了进一步加快公共服务文化体系的建设,这几年,我县出台了一系列扶持政策,加快构建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同时,进一步完善基础设施,实现村(社区)文体活动中心和县文化下派员、村级专职宣传文化员全覆盖,先后建成文化礼堂97家、社区文化家园25家、农家书屋118家。

村文化礼堂建起来了,越来越多的村民敢在农村舞台上“露脸”。许多村里也都开始建起了文艺队,越来越多像顾娜这样的基层文艺工作者带领着广大村民活跃在乡间的文艺大舞台上。大家还自编自演节目,将生活中的故事搬上舞台,日益丰富的“文化菜肴”被端上村民的精神餐桌。

2016年,顾娜和姚庄镇其他村的宣传文化员、文艺骨干一起组建了青年锦绣艺术社,将各村优秀的文化节目创新编排,开展文化走亲,走村跨镇送文化。

党的十九大以来,我县新时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不断推进,各项政策和保障激励机制日渐完善,广大文艺工作者的文化创新和创造活力也日益被激发,更多的优秀文艺节目踏上了全县甚至更广阔的舞台。2018年,顾娜也从村里回到了镇里,带领更多的村宣传文化员、文艺骨干等活跃在“种”文化的路上。“近期我们编排了一个花篮马灯舞,参加了嘉善‘三团三社’的一个原创节目比赛,获得了第一名的好成绩。”顾娜说。


信息来源: 县传媒中心
Produced By 大汉网络 大汉版通发布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