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图片新闻

嘉善新地标“成长记”(3)| 185根长桩 筑牢大厦根基
发布日期: 2021-08-24 10:56 浏览次数:

长三角(嘉善)金融创新中心之所以被称为未来嘉善新地标,其中一个重要原因是其建成后将挺起嘉善第一高楼,而要承载高218米的超高层建筑,桩基是根本。近日,随着旋挖机在预定位置开始钻孔打桩,这栋摩天大厦正式启动桩基施工。

按照规划,1号楼地上建设38层、地下开挖3层。桩基部分需要完成185根直径1米的工程桩施工,且深度得穿透地下60米左右,进入岩石层,是普通工程桩的两倍。

“这台旋挖机是1号楼桩基施工的主力军,185个桩位钻孔全靠它。”中建三局建造工程师李军指着眼前这台“大家伙”介绍。作为现场总调度,李军明显比往常更忙碌也更上心,反复叮嘱各个环节的施工。“1号楼是整个工程的关键,我们的管理力量都往这边倾斜了。”话音刚落,他径直走向旋挖机,从钻头带出的土堆中掏出一块岩石。“已经打入岩石层了,不过下面可能有溶洞。”李军说。李军口中的溶洞是1号楼桩基施工遭遇的最大难题。根据前期地质勘探结果,布点的185个桩位中,有144个桩位地下存在溶洞现象。其中,80%以上为小型溶洞,剩下的为5~7米深的大型溶洞,溶洞内大多为半填充,施工难度大。

“一旦遇到溶洞,得穿过溶洞再往下打入基岩1米,才能确保工程桩的承载力在岩层上。”项目技术总监黄亮介绍,如果在桩基施工过程中遇到大型溶洞,预计光钻孔就得花上8~10小时甚至12小时。好在小型溶洞处理起来相对方便,预计完成一个桩位的钻孔作业大概需要7个多小时,一台旋挖机一天可以完成3个桩位的钻孔工作。钻孔完成后,再由其他班组进行灌注作业,完成1根工程桩施工前前后后大概要花10小时。

为顺利启动1号楼桩基施工,两个月来,黄亮和6名技术人员加班加点,咨询省内地质专家,和设计单位频繁召开技术交底会,根据地质勘察报告,编制“一桩一策”施工方案。“5月份启动勘察工作,7月份出具详细报告。”在他的办公桌上,摆放着一本5厘米厚的《长三角(嘉善)金融创新中心1#楼岩土工程勘察报告》,详细记载了每一根桩位的编号、溶洞深度、溶洞数量、基岩深度、线岩溶率、半填物情况等。“这份报告是聘请第三方勘察单位做的,也是我们制订施工计划的有力依据。”黄亮说。

20天前,技术、建造两个部门联合启动了溶洞灌浆工作。随着首根工程桩逐渐被打入地下,国投、全咨、总包三方为期大半年的技术交底工作告一段落。然而,实际施工中的变数无法预测,制定的施工计划能否万无一失?带着沉甸甸的责任,县国投集团聘请了第三方勘察单位前来把关。

“这个孔有溶洞吗?”“溶洞出现在哪个位置?”“穿过溶洞一米了没?”现场,勘察单位详细询问了第一根工程桩的施工情况,查看了开挖出来的岩样,并对桩长控制和灌注环节提出了一些建议。黄亮一一记下,回到项目部向项目经理、全咨方负责人以及国投集团相关负责人进行了汇报。“55.2米处遇到溶洞,56.7米处是溶洞底,现在打到57.81米,溶洞情况跟之前预测的差不多。不过专家表示,灌注水泥浆处理溶洞是否稳妥,需要后期进一步验证。”黄亮在汇报中强调了这一点,在他看来,任何疑问都必须引起重视。

随着勘察单位抛出新疑问,国投、全咨、总包三方陷入了思考。大家思想高度统一,1号楼桩基施工不求快只求稳,做最周密的计划、最糟糕的假设,启动“24小时应急会商机制”。“从现在起,‘一桩一勘’施工计划和注浆情况每天汇总,同步提供给勘察单位。”县资产经营有限公司经理张春强在会商中表示。同时嘱咐施工方准备好水泥浆、造浆粘土等应急物资,保证混凝土搅拌站等各方资源随时供应。


信息来源: 县传媒中心
Produced By 大汉网络 大汉版通发布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