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政务公开 > 规划计划 > 计划总结

2021年科技创新工作总结
发布日期: 2022-01-18 09:44 浏览次数:

2021年嘉善县积极抢抓长三角一体化国家战略的重大机遇,坚定不移贯彻新发展理念,大力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以“高质量”“一体化”“生态绿色”为发展主线,积极构建区域创新体系,努力以科技创新“关键变量”催生高质量发展“最大增量”,全力打造全域科创之城。在浙江省科技进步统计监测评价中,全县创新指数列全省第5,两年提升25位,创新指数提升幅度连续两年列全省第1;荣获全省首批“科技创新鼎”,被省委省政府授予2020年度党政领导科技进步目标责任制考核优秀单位,成功获批创建省级农业科技园区。2021年1-9月,全县规上工业R&D经费占GDP比重3.78%,列嘉兴市第1。1-12月,全县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占规上工业增加值比重79.8%,规上工业新产品产值率61.8%,均列嘉兴市第1。

一、聚力创新平台建设,全域创新格局不断完善

一是以创新策源为导向,打造创新湖区。重点围绕数字经济、生命健康、新能源(新材料)等主导产业,启动建设上海大学(浙江)高端装备基础件材料研究院、浙江清华长三角研究院嘉善创新中心,签约落地嘉善复旦研究院、浙江大学长三角智慧绿洲等一批高能级创新载体,推动创新资源向祥符荡科创绿谷集聚,着力打造成为世界级创新湖区。

二是以资源整合为途径,做强高新园区。积极推动嘉善通信电子高新区整合提升,提升平台承载能级,与青浦、吴江联合申报国家级高新区。创新运用“基金+股权+项目”招商模式,落地全省首只外商投资股权投资企业试点(QFLP)基金,建立嘉善ICC集成电路公共服务平台,推动华进半导体、矽睿科技、唐人制造等重大项目相继落户,加快产业集聚步伐。2021年1-11月,园区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规上企业研发费用分别增长21.6%、50.3%。

三是以开放合作为目标,融入创新网络。充分发挥嘉善国际创新中心(上海)“窗口作用”,同时在硅谷和新加坡建成2个海纳孵化器,布局全球创新网络,全方位网罗全球顶尖人才和项目。2021年嘉善国际创新中心(上海)新引进科技人才项目29个,成功推动5个优质项目落户。嘉善国际创新中心(欧洲)2021年举办“嘉人汇善”海外人才云聘会等多场海外引才活动,目前已协助10余家嘉善企业打通欧洲市场。

二、注重创新主体培育,企业创新活力不断迸发

一是创新评价管理,壮大高新企业集群。实施新一轮科技型企业“双倍增”行动计划,建立高新技术企业培育库和储备库,将全县高新技术企业按创新示范、稳定成长、督促提升三个维度进行“蓝绿黄”三色评价,健全“微成长、小升高、高壮大、大变强”梯次培育机制。目前,共有47家和191家企业分别进入高新技术企业培育库和储备库。2021年新认定省创新型领军企业1家,

新认定高新技术企业144家,新认定数连续4年列嘉兴市第1,累计认定558家,实现两年翻番;2021年新认定省科技型中小企业171家,累计认定1048家,实现三年翻番。

二是注重技术攻关,提升企业研发能力。建立关键核心技术攻关机制,加快突破一批关键核心技术,取得一批标志性成果。2021年共有5家企业自主研发项目列入省“尖兵”“领雁”项目,赋同科技公司携超导单光子探测器(SNSPD)亮相国家“十三五”科技创新成就展。2021年有2家企业作为第一完成单位获得省科技进步奖二等奖,创历史最好成绩;9家企业在第十届中国创新创业大赛中获奖,获奖企业数列嘉兴市第1。

三是完善激励机制,增强企业创新意识。在企业层面,通过政策引导、评价倒逼等措施,鼓励企业加大研发投入。在政府层面,建立无研发活动、研发机构季度通报制度和约谈机制,压实主体责任,政企合力共同推动企业创新发展。2021年新增省级企业研究院6家(数量列嘉兴市第1)、省级研发中心13家,市级研发中心21家、市重点实验室11家。截至目前,全县规上工业企业研发活动覆盖率、研发机构设置率分别为88.3%和76%。

三、助力科创共同体建设,创新资源流动不断加速

一是创新券“通用通兑”,借力长三角创新资源。作为全省唯一试点,推进长三角区域科技创新券通用通兑工作,在长三角地区率先出台具体实施细则,上线统一的创新券通用通兑平台系统,进一步推动科技企业跨区域购买科技服务。2021年累计发放创新券750万元,已使用310万元。创新券通用通兑案例入围浙江省推进长三角一体化发展第一批“最佳实践”,并在人民日报上进行宣传报道。

二是搭建校企“合作之桥”,打通成果转化“最后一公里”。与上海市科委、浙江省科技厅建立三方合作机制,连续7年举办“上海—嘉善科技对接交流”活动,积极引导企业与上海、江苏等地高校院所建立长期稳定的合作伙伴关系。开展“碳达峰 碳中和”科技创新行动,加速绿色低碳科研技术成果转化 。2021年组织复旦大学、上海大学等长三角知名高校院所专家开展技术对接60场次,先后推动福莱新材料等50余家企业与高校院所建立科技合作关系,联合攻破关键领域技术难题60多项。

三是高端人才“自由流动”,建设一体化人才高地。深入推进示范区外国高端和专业人才互认,设立一体化示范区外籍高层次人才永居权申请绿色通道服务点,协助获得永居权的外国人才申领上海市海外人才居住证,构建更加开放的人才合作共享机制。嘉善县企业卡帕科技公司总经理冯国成功拿到首张上海海外人才居住证,并视同上海外籍人才在沪享受相关政策;荷兰籍人才钱红岩将原先由嘉善申请的外国人来华工作许可证(A类)成功转至青浦,成为示范区内首个高端人才互认案例。

四、聚焦体制机制改革,创新创业生态不断优化

一是搭建数字化平台,解决创新政策落实难题。全面落实研发费用税前加计扣除新政策,打造“企业研究开发项目信息管理系统3.0版”,设置智慧向导、智能归集、全程监控等模板,实现企业精准填报、研发项目精准归集、加计扣除精准核算。自2021年7月系统上线以来,累计注册企业1470家,研发项目11064个,研发费用支出总额达28.87亿元。同时按照“制度重塑,好用管用”的要求,在该系统的基础上,加强与税务、统计等部门协同联动,建设“浙里扣一件事”系统,列入省科技厅“企业研发服务在线”应用场景建设先行试点。

二是推动外专事项“一站通办”,打造国际化营商环境。实施外国人来华“一件事”集成改革,在示范区先行启动区建成县外国人才服务中心,上线“外国人才e件事服务系统”,打造“涉外事务综合体”,一站式办理包括外国人工作许可、外国人签证受理等涉及科技、公安、人社、商务、市场监管、税务等8家单位的21项外国人服务事项,为涉外企业和外籍人才创新创业提供便利。2021年共受理涉及38个国家的外国人来华工作申请共计2256件。

三是推动科技金融“深度融合”,缓解科技企业融资难题。建立科技金融支持企业管理服务系统,实现科技创新创业企业数据库动态管理及科技银行相关业务线上全周期办理,加快解决科技企业融资难、融资慢的问题。2021年已向全县科技型企业发放科技贷7.12亿元,同比增长56%。积极创新科技金融产品和服务模式,助推嘉善农商银行开展首笔500万元“投贷联动”业务,为科技型企业赋能。

四是实施“科技强农”行动,推动“智慧农业”发展。深化科技特派员制度,在全省率先成立科技特派员驿站,搭建农业科技特派员与农业经营主体合作交流平台。2021年已向全县农业企业选派3支省级科技特派员团队,15名市级科技特派员。充分发挥“星创天地”等农业领域创新载体作用,培育更多的科技型职业农民。2021年新增4家市级“星创天地”,全县已培育各级“星创天地”20家,总数列嘉兴市第1。累计开展职业农民培训82期、培训2800余人次,入驻创客250名,孵化农业企业25家。

信息来源: 县科技局
Produced By 大汉网络 大汉版通发布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