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傍晚6点多,天色昏暗下来,在大云镇云彩路和云蝶路交叉口,这一通往云澜湾温泉景区的必经之地,车流人流川流不息却秩序井然。“这个路口改造后,我们骑车走路都安心多了!”东云村村民张老伯惊喜地发现,该路口的交通安全设施焕然一新、分外醒目,车辆、行人通过路口时秩序井然、安全高效。张老伯表示,以前这个路口是个交通盲区,时常发生交通事故,如今新增了信号灯和减速带,给百姓和游客带来了体验和感观上的双重“更新”。

新增信号灯路口,加装机非隔离护栏,改善通视三角区,加装预警系统……这段时间以来,大云镇不少重要路口的变化带给大云百姓不小的惊喜。不要小看这些交通安全设施的变化,它是大云镇道路交通安全隐患治理中,正在施行的“路口标准化建设”的缩影,这些设施有效破解了路口盲点易引发的“鬼探头”“内轮差”“盲区杀”等事故痛点和隐患治理难点。 
3月份全面排查建档,5月份招标,7月底民生实事标准化路口改造完成,8月底全面完成改造……列出“时间表”,绘出“路线图”,今年2月,县委《全县城乡道路路口标准化建设项目实施方案》印发后,大云镇党委立刻行动,迅速部署,结合自身实际,在县委要求的建成25个民生实事标准化路口的基础上,自我加压,明确多增加标准化路口25个,确保全镇全覆盖。 严格贯彻落实县委标准化路口建设相关要求,今年以来,大云镇以“借鉴+提升”“传统+智慧”“路口+延伸”为方向,将道路路口标准化治理与全路段绿波建设、全区域品质提升、全数据警务联动相结合,通过改善城乡道路路口识别度、通透度、照明度,全面改善道路路口的安全水平、通行条件,打造大云特色的高质量标准化路口。如今,大云镇全域50个路口已提前全面完成标准化改造,其中建成民生路口16个,成为全县首个实现域内路口标准化改造完成率100%的乡镇。 
标准的斑马线应该设多宽?一个路口到底需要哪些标志标识?路口的绿化修剪长度应该是多少?换作以前,对于这些问题,大家可能都答不上来。把安全隐患治理作为安全生产的一项重点工作来抓,先行先试“路口标准化建设”,随着全域路口标准化建设大云标准的出台,这一切都有了答案可循,避免了过去凭经验办事的落后做法,实现了“把隐患整改抢在事故发生前”。 为确保路口标准化建设的严谨性,大云多次召开评审会,对标准进行把关,最终确定了路口标准化建设模式。期间,大云镇全面梳理现有的交通安全设施标准,明确信号灯路口、非信号灯路口、开口三大类型,坚持“传统+科技”,创新实施“融设施”理念,把标志标线、信号灯等传统设施和智慧斑马线、右转警示区等新型设施融合,理出了“标配”、“选装”两张清单。围绕不放心路口或交通事故频发路口,大云还拔高设施适用标准,先后新增3个信号灯路口,并通过加装机非隔离护栏、改善三角通视区、加装预警系统、电子抓拍等,进一步提高路口设施安全标准。 
优化道路交通设施,提升出行“幸福指数”。在抓建设的同时,大云镇还狠抓安全出行的意识提升和素质养成,通过微信、微博、抖音短视频等途径,积极向社会解读各类形态路口标准化建设,让群众读懂路口懂标志、标线、设施的安全语言。同时落实常态排查建设机制,对于日常排查、事故处理中发现的路口隐患,及时流转职能部门开展标准化建设,并进行跟踪管理,形成闭环监管。 
城市交通管理的首要目标在于精细,如何保障交通引导标志既安全、高效、便捷,又具大云特色和人文关怀,一直是大云思考的问题。近年来,大云镇在全县交通大会战中连续两年荣获全县第一,随着今年路口标准化建设推进,安全事故率更是明显下降。未来,大云将以更高标准、更细措施,让改造后的路口既能满足安全的共性,又能突出管理的特性,为下一步推广“大云样板”的标准化路口奠定良好基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