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图片新闻

嘉善这块田厉害啦!中国水稻研究所与阿里云联手做了试验
发布日期: 2022-09-22 08:36 浏览次数:

昨天下午,中国水稻研究所、阿里云在嘉善县西塘镇举办低碳稻作技术发布会。在竹小汇低碳智慧农田水稻种植区通过引入阿里云的数字技术和中国水稻研究所的专业知识,构建一套智能种植系统,在不减产的前提下,可实现亩均碳排放当量较传统模式减少20%以上,以低碳农业助力“双碳”迈出实质性一步。

“农业碳减排是我们国家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的一个重要措施,要进一步提升稻田碳减排潜力,就需要大数据支撑来精准控制。”中国水稻研究所研究员王丹英介绍,降低水稻种植过程中的碳排放量,核心就是减少甲烷气体排放,减少种植过程中的能源消耗量,以及减少化学农药等农资的使用量。

为了实现这些目标,中国水稻研究所与阿里云携手打造了低碳智慧农田解决方案,并在竹小汇低碳智慧农田落地实践。

阿里云工程师史同鑫介绍,该解决方案核心技术依托中国水稻研究所提出的植物低碳作业数字模型,基于阿里云的云计算、物联网等数字技术,重点建设一个低碳智慧稻田数字孪生平台,联动精准灌排、无人农机、绿色防控三大智能控制系统和水、气、土三个在线自动检测体系,指导水稻种植工作,进而达到降低碳排放量的目的。

根据中国水稻研究所专家详细测算,通过开展农艺、农机、农技和数字化的融合创新,竹小汇低碳智慧农田减少灌溉用水50%,减少肥料使用15%,减少燃油消耗10%,减少劳动力投入15%,累计核算亩均碳排放当量较传统模式减少超20%。同时,通过植物及微生物进行多级自然净化,将稻田退水氮磷含量消减30%~40%。

而对种植管理的农户来说,最直观的是省力、便利了,人工减少了。通过进入水位监测仪的APP,可以直观的看到田间的水位情况。

“14日的水位很低,15日到20日的水位在20~30厘米,到21日水位又降下去了,这就是根据作物不同生长时间、不同需水量进行控制。”长三角一体化示范区(浙江嘉善)浙农科技有限公司负责人孙利利说,以前400亩田光灌水排水工作就需要4~5个工人,有了这个设备以后,只需在APP上操作就可以完成灌水排水工作了。

“嘉善的地理位置优越,基础设施非常好,我们在这里做的样板可以辐射到长三角地区。”王丹英表示,未来,竹小汇低碳智慧农田先行先试的低碳稻耕作技术将进一步扩大适用范围,并为长三角地区乃至长江中下游地区降低水稻种植碳排放提供可借鉴的探索。


信息来源: 县传媒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