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今日嘉善

【记者探访·乡村博物馆】江南窑文化博物馆:重现窑文化记忆
发布日期: 2022-09-07 17:21 浏览次数:

说起干窑镇,大家就会想到“千窑瓦都”这个名号。为什么要这样称呼它呢?江南窑文化博物馆给出了答案。

江南窑文化博物馆建于2009年7月份,展厅面积约140平方米,集中纪念和展示了曾经辉煌的江南窑业文化。馆内共有瓦当青砖、砖瓦制品、京砖烧制技艺流程、模具展示等4个展区,共展出宋明清各个时代、各种纹饰的瓦当和古砖等藏品245件、文字史料16幅。

干窑以窑业而兴盛,相传古镇历史上曾有上千座窑墩,所以有了“千窑瓦都”的美名。从事砖瓦生产与交易的人员最多时达上万人,几乎家家户户都从事窑业。

馆内陈列的瓦当,花纹各异,有蜘蛛瓦当、莲花瓦当、福寿瓦当等,最古老的已存在1000多年,存在年份最少的也有上百年。这些瓦当寄托了当时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愿景。

在馆内,记者还见到了诞生于干窑的国产第一张机制平瓦。“民国之前砖瓦都是工人手工制作的,这张机制的平瓦代表这我国在砖瓦坚固和安全性上有了进一步的提升。”干窑江南窑文化博物馆工作人员卞梦成介绍。

在京砖烧制技艺流程区,摆放着一个个泥塑和百姓捐赠的制窑老物件,重现了干窑人民烧窑的历史故事。

现如今,传统的土砖窑逐步被现代工艺所替代,但干窑镇的窑火依然生生不息,瓦当文化灿烂依旧。该馆作为一座以江南窑文化为题材的博物馆,被评为嘉兴市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和嘉兴市科普教育基地,每天白天免费向公众开放,吸引许多游客来此停留驻足。


信息来源: 县传媒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