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月11日,《嘉兴日报·嘉善版》刊发《聚焦10张金名片 汇示范点建设合力 到2025年嘉善将形成10张高质量发展金名片》一文,全文如下:
刚刚召开的县委十五届四次全体(扩大)会议暨县域高质量发展示范点建设动员会指出,我县要把全力推进嘉善县域高质量发展示范点建设作为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的核心内容、重点任务、关键抓手,率先探索县域高质量发展的新路径,从县域层面为推进中国式现代化摸索探路。在推进县域高质量发展示范点建设中,我县明确到2025年要形成10张高质量发展金名片,包括实现GDP千亿县,打造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金名片;建设县域规划治理体系,打造县域规划治理现代化金名片;建设全域江南水乡公园,打造江南水乡生态文明金名片;实现橄榄型社会结构,打造县域共同富裕金名片等。 
“这10个方面工作,既是党中央高度关注的,也是高质量发展实实在在的要求,嘉善在这10个方面又具备一定的实践基础。”县委推进办主任倪妮表示,抓住这10个系统工程去干,可以牵一发动全身地撬动县域经济、政治、社会、文化、生态各领域高质量发展,对其蕴含的理念、方法、政策、机制等进行理论研究,可形成10个领域的嘉善模式,在全国县域获得公认度、辨识度。 作为“双示范”建设的另一环,示范区建设一直处于聚光灯下。去年,我县攻坚实施示范区三周年“13820”行动计划,高品质建成祥符荡科创绿谷研发总部、示范区(嘉善)企业交流服务基地、竹小汇双碳聚落等12个项目,签约引进总投资132亿元的浙大长三角智慧绿洲、浙大未来食品等四大实验室……示范区嘉善片区面貌正发生巨变。 面对建设祥符荡科创绿谷,打造县域科技与产业联动发展金名片的要求,示范区管委会招商服务中心主任潘莉蕴认为,要进一步集聚创新要素、强化势能牵引以及创新链产业链融合。“要创新招商方式,通过驻点、委托、代理等多种举措招引更多高端人才、项目和平台,同时要着眼科技成果高效转化,构建‘实验室+概念验证中心+企业+园区’的产创融合生态体系。”潘莉蕴说。 
强国必先强农,农强方能国强。近日,在浙江一里谷农业科技有限公司的番茄大棚里,工作人员正忙着用设备测试土壤指标,另一侧,工作人员通过智能控制技术设定每天的肥水灌溉次数与时间,这正是现代化农业应有的样貌。 要建设浙北粮仓“核心区”,打造现代化农业金名片,必须要以农业“双强”为武装。“要深入实施农业‘双强’行动,推进粮食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狠抓稻米全产业链建设,重点谋划建设一批链条延伸项目,着力提升一批‘一站式’农事服务中心。”县农业农村局副局长吴舒羽表示,重点培育壮大浙粮善农、西塘浙农等涉粮链主型企业,建立优质粮基地10万亩以上,实现优质成品粮销售5万吨以上,变“卖谷”为“卖米”,实现种粮亩均增收30%以上。 建设城乡全面融合示范片区,打造城乡全面融合金名片,农民最有发言权。在开发区(惠民街道)枫南村,每天早上7时多吃过早饭,村民顾大爷就喜欢到党建公园早锻炼,然后再去附近农贸市场买菜,下午去家门前的居家养老服务照料中心跟同龄人一起看看书和电视、下下棋。他直言现在农村的生活很充实很便捷,什么都不缺。 
村(社区)是最基层的组织,要建设城乡全面融合示范片区,打造城乡全面融合发展金名片,村(社区)起着基础性作用。“要继续配合好区(街道)对‘上海之窗·智慧科学城’城市功能版块的完善,力争今年启动建设各相关配套项目,为辖区居民提供更加优质的生活服务。”枫南村党委书记盛丽霞告诉记者。 枫南村与上海枫泾仅一河之隔,是我县接轨上海“桥头堡”,枫南村更要建设我县接轨上海“第一站”,在打造大都市毗邻县与大都市协同发展金名片中发挥更多作用。开发区(惠民街道)相关负责人表示,要继续高标准建设“上海之窗·智慧科学城”城市功能版块,在擦亮接轨“窗口”的同时,辐射整个沪善毗邻区域,以高端服务配套吸引更多沪上优质项目及人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