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链式”招商、汇智引才、和谐征迁……今年以来,全县党员干部奔赴经济战线、基层一线、困难火线,在深入推进嘉善“双示范”建设进程中敢闯敢试、勇于担当、奋力作为,以尖兵之姿攻坚最一线、服务最基层,笃行不怠书写新时代奋斗答卷。
为全面激发全县上下干事创业激情、不断浓厚比学赶超氛围,近日,县委组织部发布通报,表扬42名2023年第一第二季度“担当作为示范尖兵”,以先进典型引领干事导向,为踏实做事、实绩突出的干部撑腰鼓劲。 项目立项要注意什么、临建用地往哪儿搭、研究院人才如何转移到嘉善……这是我县新能源“链主型”项目——兰钧新能源推进中面临的问题,也成了嘉善经济技术开发区管委会副主任于飞燕需要协调解决的事项。 奔着“早一天也好”的目标,每周七天,于飞燕带领的助企服务团队至少有四五天时间主动上门开展协调服务。因为去的次数多了,兰钧专门给他们准备了一间办公室,并挂上了“政府服务办”的门牌。也正是在于飞燕的沟通协调下,县开发区和各部门(单位)通力协作、屡破难题,创新验收模式、供电路径等,把一个个“能不能”办的问题变成了一条条“怎样才能”的路径,为项目提速注入“催化剂”,助力企业在短时间内实现了爆发式发展,并在33天内完成项目二期、三期2次签约,新增投资135.6亿元。“嘉善政府很有狼性。”这是兰钧董事长张五堂给出的评价。 “优质服务就是要变‘能不能’为‘怎样才能’。”长期从事招商工作的于飞燕深知,唯有兰钧这样的企业放心投资、安心经营、做大做强,新能源产业的藤蔓才能舒展繁茂。 顺藤摸瓜“链”上发力,今年以来,于飞燕带领招商团队已招引新能源上下游产业链项目5个,包括鑫华壹、君屹等兰钧配套项目,在谈项目20多个,为推动我县新能源产业集聚作出了突出贡献。在她的带领下,县开发区积极参与全县招商一盘棋行动,上半年正式签约项目12个,百亿产值项目任务超额完成。同时,项目推进也在服务“加温”中按下“加速键”,上半年开发区规上工业产值373.24亿元,同比增长 13.9%,工业投资51.19亿元,增速 15.1%。 “很感动!我们也没犹豫,当晚就签约了。”家住西塘镇水产养殖场的王师傅回忆起签约当晚的情景,倍感温馨。那一天,西塘镇党委委员洪徐超带着镇村工作人员手捧鲜花、蛋糕上门,为王师傅的一位家属过生日。征迁对接会变成了“生日会”,融洽的气氛下,王师傅一家的话匣子也随即打开,顺畅的交流下,最终双方顺利签约。 “征地拆迁我们称为‘天下第一难’,难在群众工作,关键要把工作做到老百姓心里去。”洪徐超一语道破拆迁秘诀。他介绍,征地拆迁一头连着项目建设,一头连着群众利益,政策性强、涉及面广。过程中,故土乡情、利益纠纷、新旧矛盾交织,往往给征拆进度带来严峻考验。这时候,除了向群众讲清楚“小家大家、眼前长远”的道理之外,也要在政策允许范围内妥善解决实际困难,更要敢于翻旧账、理老账,采取一事一议分类施策。 开启“白+黑”“5+2”模式,化身“老娘舅”“和事佬”“法律人”,今年二季度以来,在洪徐超带领下,西塘镇镇村征迁条线克服全域征迁面广、量大、时紧困难,连续奋战104天,平稳科学解决了大部分征迁历史难题,为示范区核心区重点项目开工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事实证明,破解“天下第一难”,关键在于干部作风。今年以来,我县将征地拆迁作为党员干部的“练兵场”,组建强有力的征迁工作专班,以优良作风保障征迁工作顺利开展。 随着通苏嘉甬铁路、沪昆铁路嘉善段高架改造工程、嘉兴至枫南市域铁路、嘉兴至西塘市域铁路“四铁”项目建设吹响号角,县铁投集团投资发展部经理李珺被派驻到县铁指办征收攻坚专班。近1200户补偿安置协议签约数,分布7个镇(街道)、41个村(社区),李珺深知此次任务面广量大,必须树立“一盘棋”思想,多方联动,步调协同,才能形成攻坚的强大合力。于是,他揽起协调部门、对接上级、服务镇村中间桥梁纽带的重任。因地制宜,帮助陶庄镇确定延续“两田制”征地养老安置政策,既守住了政策原则底线,又考虑了地域实际,维护了群众切身利益;换位思考,与相关部门、街道领导多次走访涉迁企业,与铁路方面专题研究比选(对)最优方案,为征迁方案编制提出了很多操作性强、落地见效快、损失程度低的可行思路建议,也降低了征收方案对涉迁公司的巨大影响。
在专班和沿线主体勇猛攻坚下,5个月时间完成了嘉善至西塘市域铁路、嘉兴至枫南市域铁路(嘉善段)、新建南通至宁波高速铁路(嘉善段)3个项目1110多户的签约工作,且均达到了补偿安置协议综合签约率的90%,跑出了嘉善征迁史上的“高铁速度”。 “嘉善县科技局很给力!”这是来自嘉善复旦研究院的点赞,也是对县科技局党组成员、副局长吕鸣秋工作的高度肯定。在嘉善复旦研究院鑫达园建设的一年时间里,吕鸣秋每周都会到现场督促施工进度,及时协调开发区、施工单位解决项目变更、资金拨付等问题,事无巨细,事必躬亲,为顺利开园保驾护航。 科技是第一生产力、人才是第一资源、创新是第一动力。吕鸣秋深知,要让科技创新根植于“双示范”建设的土壤,必须在科技人才集聚培育、创新平台打造、科技成果转化等方面协同发力。翻开他的行程表,工作日程已被无缝衔接的各类对接会、协调会、外出考察、项目路演、人才招引填满。“多建成一些平台,多引进一批项目和人才,嘉善就多一分底气。”吕鸣秋语气坚定。
每月召开创新载体工作例会,听取建设情况,并协调解决实验室装修、高端人才引育、本地企业对接等难题。积极开展企业和创新载体走访,推荐、排摸人才情况,精准研判适报的人才项目。先后赴北京、上海、深圳等地考察项目情况,拓宽人才源头引育渠道。正是有了顺畅高效的工作机制,今年以来,我县推荐、入围评审国家级人才项目数均居全市第一,去年入选的省级人才4月份已全职到岗。县科技局牵头做好国家创新型县申报工作,最终以全省第一的成绩成功入围;推荐落地人才项目6个,举办院企银企对接会专场活动2场,签订院企合作协议16项;成功组建集成电路协会,全县36家企业入会,形成产业链抱团发展态势;推动浙大智慧绿洲等3家创新载体获批省自然基金依托单位、申报项目15项,实现该领域的零的突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