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嘉善法院抓实公正与效率,坚持能动司法理念,主动融入党委领导下的社会治理大格局,抓牢源头性疏导、实质性化解、综合性治理三个诉源治理发力点,坚持以更高质量的人民司法,回应新时代人民群众对司法的新需求。 日前,一场调解正通过共享法庭同步直播。袁某和朋友餐馆小聚,窗外下雨,袁某帮忙将朋友电动自行车推到屋檐下,刘某过去帮忙推了一把,结果意外发生,袁某的右眼被电动自行车的反光镜支撑杆戳伤,几近失明。该纠纷经多次调解均无果,相关部门工作人员找到西塘法庭,希望法官参与指导调解。通过共享法庭,法官耐心听取双方意见,并结合自身办案经验辨法析理。经过耐心解释与沟通,几人均同意调解方案,纠纷成功化解。 嘉善法院以“一屏、一线、一终端”延伸工作“触角”,打造道交、妇联、金融、商会、建筑、综合执法、行政调解、人大代表联络站等共享法庭,累计设立镇街、村社、特设、跨省域共享法庭246个,把指导调解、化解纠纷、线上诉讼、普法宣传等司法服务送到群众家门口,将矛盾纠纷预防在苗头、化解在镇街。 一起相邻纠纷案件的当事人吵闹着走进人民调解员的办公室,他们是楼上楼下的住户,因漏水问题发生矛盾,双方各执己见。居委会多次沟通调解,却没有进展。调解员根据实际情况,结合自身生活经验,运用科学的方法进行现场观察和实验,确定是楼上漏水导致楼下住户家中受损,并组织双方就损失赔偿进行了协商,最终双方达成了一致意见,漏水问题及时得到解决。 嘉善法院坚持把非诉讼纠纷解决机制挺在前面,助推“信访打头、调解为主、诉讼断后”的县级社会治理中心建设,构建递进式矛盾纠纷分层过滤体系。建立完善源头预防、非诉化解、多元解纷的治理链条,广泛发动人民调解、行政调解等各类调解主体,结合矛盾纠纷类型与对口部门形成协作机制,通过司法确认等方式为前端治理提供坚强后盾,不断完善诉调对接举措与衔接机制,实现矛盾纠纷合理分流,形成诉源治理齐抓共管合力,做到家事纠纷不出门,邻里冲突不出村,各类纠纷不上交。 嘉善法院在审理一起房屋租赁合同纠纷案件时,发现某拆迁评估公司在评估过程中,未区分评估的厂房及装修的所有者,后因涉案厂房已全部拆除,无法进行重新鉴定,故法院在审理案件时,较难查清承租人、次承租人及房东应当分得赔偿款的金额。针对该情况,法官向拆迁评估公司制发《司法建议书》,建议该公司在今后房屋价值评估过程中,确定产权后再行评估。 “浙江某建设公司,本院在审理相关案件过程中,发现你公司在建设项目管理等方面存在一定不足。为了维护建筑市场秩序,优化营商环境,避免和减少你公司及相关建筑企业在建设工程领域的法律风险,特提出以下建议……”法官在审理建设工程施工合同纠纷及与建设工程有关的承揽合同、买卖合同纠纷时,针对发现的问题和风险点,积极延伸审判职能,向案涉公司发送司法建议,推动提升企业防范化解风险能力。 现在,嘉善法院法官都有这样一个共识,司法建议不是给被建议单位“打板子”,而是给他们出“金点子”,主动向有关部门提出司法建议,实现从“小切口”融入诉源治理“大文章”。 从前端“治将病”、中端“治已病”到末端“防再病”,嘉善法院将把诉源治理工作作为一项长效工程,行司法之力、筑共治之基,切实把诉源治理工作建设成为回应群众司法需求的“第一窗口”,解决矛盾争议的“第一良药”,实质化解纠纷的“第一防线”,彰显法院形象的“第一品牌”,交出一份让人民群众满意的答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