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示范点 > 五个先行区 > 高水平开放合作先行区

示范区“E企融”助力三地企业融资纾困
发布日期: 2023-11-30 10:30 浏览次数:

一、工作背景

2022年以来,为加强长三角生态绿色一体化示范区企业金融支持力度,完善中小微企业信用体系,示范区执委会联合嘉善、青浦、吴江共同推进“信用+金融”应用场景建设,创新跨区域联合授信制度,搭建E企融·长三角一体化示范区信易贷服务平台。2022年4月,“E企融”平台启动试运行,8月3日,平台正式上线,面向一体化示范区中小微企业,为企业融资送来“及时雨”,为长三角示范区打造良好的营商环境。

二、创新做法

一是构建“生态圈”提升融合能力,牵手三地“异企融”。以示范区公共信用综合管理平台为基础,通过建立数据交互机制,打破三地区域和企业主体的数字鸿沟,集成、开放、共享各类涉企公共数据,让浙江嘉善、上海青浦、江苏吴江三地公共信用数据“活”起来,实现企业信息和信用记录协同融合,为银企联动提供支撑,在破解银企信息不对称,助力企业解决“融资难、融资贵、跨域难”问题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2022年6月9日,E企融·长三角一体化示范区信易贷服务平台联动浙江现代家具产业大脑在嘉善开展宣介会,通过现场演示平台功能、展示平台特色专区等形式,让参会企业对平台有了更深入的了解,为示范区企业与金融机构搭建融资桥梁。

二是打造“一站式”线上金融超市,服务企业“易企融”。针对中小微企业融资难、成本高、效率低的痛点,围绕“信用”“科技”“跨区域”等特点,依托“金融超市”发布普惠金融特色产品,提供信用、担保、抵押等多样担保方式。企业可从中选择适合自己的产品发起申请,平台会将客户需求推送给银行,然后银行安排专人和客户进行对接,更好、更快、更便捷地为中小微企业提供融资服务。也可以通过平台线上融资“无接触”的服务方式,为示范区中小微企业提供信贷服务保障,确保疫情期间企业享受金融信贷服务“不断档”。同时,将“114”机制嵌入企业融资及银行受理全流程,创建自动化短信提醒服务,并配套运营后台监控,努力实现企业融资订单1个工作日内完成分配、1个工作日内完成受理、4个工作日内完成授信,大幅提升企业融资速度。

三是搭建“政银企”三端运作模式,多方联动“一起融”。以创新核心业务流程为目标,拓展创新应用为根本的建设发展模式,搭建政银企融资交互系统。中小微企业可通过企业端实现定向及非定向融资需求发布、实时跟踪银行处理进度等功能;银行可通过金融机构端实现“信易贷”产品发布、融资需求处理、企业信用报告查询等功能;政府可通过运营管理端实现政策信息发布、区域信贷情况监测等功能,形成企业融资、银行授信、政府助企增信“三位一体”循环模式。既满足示范区金融机构、中小微企业信贷供需对接,又实现政府全方位监测区域金融风险和经济发展趋势,充分调用公共信用数据的流通,践行跨区域联合授信制度创新。

三、取得成效

一是多方数据融合,支持跨域授信。基于三地企业公共信用数据融合,为银行提供一体化的企业公共信用报告,推进银企跨域融资供需一步到位,实现企业增信机制,推动示范区信贷资源精准配置,有效支撑“信用+金融”应用。目前,平台已入驻金融机构31家,上线金融产品139款,实现实名注册企业1491家,累计授信笔数739笔,授信金额28.5亿元,有效夯实了示范区“信用+金融”生态构建基础。

二是多元融资模式,便捷授信方式。“金融超市”网罗长三角地区各金融机构多款金融产品,为企业提供多元化选择。同时开设多元融资申请方式,为企业提供“定向融资发布”和“公开融资发布”功能,打造定向产品申请、不定向融资发起“抢单”模式,更方便企业根据自身需求自主选择融资模式,达到便捷高效融资服务的目的。借助示范区“E企融”平台线上操作的便利性,最快不到1天就能为企业完成授信服务,快速解决企业在特殊时期的燃眉之急。

三是多跨联动政策,特色专区赋能。以政策为导向,不断多跨联动三地惠企政策,通过打造“特色专区”“绿色通道”,使供需匹配精准化、政策落地精准化,实现“信用+金融+政策”赋能三地企业发展。疫情期间,平台开设防疫助贷绿色通道,21家金融机构结合金融抗疫政策,新增疫情期间专享惠企抗疫金融产品30款,符合条件的企业贷款可享受无还本续贷、贷款延期、展期等优惠政策,缓解企业的还贷压力。


全屏播放:开始播放后点击右键选择“缩放”中的“全屏”,双击则退出全屏。

一、工作背景

2022年以来,为加强长三角生态绿色一体化示范区企业金融支持力度,完善中小微企业信用体系,示范区执委会联合嘉善、青浦、吴江共同推进“信用+金融”应用场景建设,创新跨区域联合授信制度,搭建E企融·长三角一体化示范区信易贷服务平台。2022年4月,“E企融”平台启动试运行,8月3日,平台正式上线,面向一体化示范区中小微企业,为企业融资送来“及时雨”,为长三角示范区打造良好的营商环境。

二、创新做法

一是构建“生态圈”提升融合能力,牵手三地“异企融”。以示范区公共信用综合管理平台为基础,通过建立数据交互机制,打破三地区域和企业主体的数字鸿沟,集成、开放、共享各类涉企公共数据,让浙江嘉善、上海青浦、江苏吴江三地公共信用数据“活”起来,实现企业信息和信用记录协同融合,为银企联动提供支撑,在破解银企信息不对称,助力企业解决“融资难、融资贵、跨域难”问题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2022年6月9日,E企融·长三角一体化示范区信易贷服务平台联动浙江现代家具产业大脑在嘉善开展宣介会,通过现场演示平台功能、展示平台特色专区等形式,让参会企业对平台有了更深入的了解,为示范区企业与金融机构搭建融资桥梁。

二是打造“一站式”线上金融超市,服务企业“易企融”。针对中小微企业融资难、成本高、效率低的痛点,围绕“信用”“科技”“跨区域”等特点,依托“金融超市”发布普惠金融特色产品,提供信用、担保、抵押等多样担保方式。企业可从中选择适合自己的产品发起申请,平台会将客户需求推送给银行,然后银行安排专人和客户进行对接,更好、更快、更便捷地为中小微企业提供融资服务。也可以通过平台线上融资“无接触”的服务方式,为示范区中小微企业提供信贷服务保障,确保疫情期间企业享受金融信贷服务“不断档”。同时,将“114”机制嵌入企业融资及银行受理全流程,创建自动化短信提醒服务,并配套运营后台监控,努力实现企业融资订单1个工作日内完成分配、1个工作日内完成受理、4个工作日内完成授信,大幅提升企业融资速度。

三是搭建“政银企”三端运作模式,多方联动“一起融”。以创新核心业务流程为目标,拓展创新应用为根本的建设发展模式,搭建政银企融资交互系统。中小微企业可通过企业端实现定向及非定向融资需求发布、实时跟踪银行处理进度等功能;银行可通过金融机构端实现“信易贷”产品发布、融资需求处理、企业信用报告查询等功能;政府可通过运营管理端实现政策信息发布、区域信贷情况监测等功能,形成企业融资、银行授信、政府助企增信“三位一体”循环模式。既满足示范区金融机构、中小微企业信贷供需对接,又实现政府全方位监测区域金融风险和经济发展趋势,充分调用公共信用数据的流通,践行跨区域联合授信制度创新。

三、取得成效

一是多方数据融合,支持跨域授信。基于三地企业公共信用数据融合,为银行提供一体化的企业公共信用报告,推进银企跨域融资供需一步到位,实现企业增信机制,推动示范区信贷资源精准配置,有效支撑“信用+金融”应用。目前,平台已入驻金融机构31家,上线金融产品139款,实现实名注册企业1491家,累计授信笔数739笔,授信金额28.5亿元,有效夯实了示范区“信用+金融”生态构建基础。

二是多元融资模式,便捷授信方式。“金融超市”网罗长三角地区各金融机构多款金融产品,为企业提供多元化选择。同时开设多元融资申请方式,为企业提供“定向融资发布”和“公开融资发布”功能,打造定向产品申请、不定向融资发起“抢单”模式,更方便企业根据自身需求自主选择融资模式,达到便捷高效融资服务的目的。借助示范区“E企融”平台线上操作的便利性,最快不到1天就能为企业完成授信服务,快速解决企业在特殊时期的燃眉之急。

三是多跨联动政策,特色专区赋能。以政策为导向,不断多跨联动三地惠企政策,通过打造“特色专区”“绿色通道”,使供需匹配精准化、政策落地精准化,实现“信用+金融+政策”赋能三地企业发展。疫情期间,平台开设防疫助贷绿色通道,21家金融机构结合金融抗疫政策,新增疫情期间专享惠企抗疫金融产品30款,符合条件的企业贷款可享受无还本续贷、贷款延期、展期等优惠政策,缓解企业的还贷压力。


信息来源: 县委推进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