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今日嘉善

五四特别致敬|我来祥符荡追寻科研梦
发布日期: 2023-05-04 17:32 浏览次数:

青年兴则国家兴。在长三角一体化战略的号召下,越来越多国内外青年科研人才汇集嘉善,走进如诗如画的祥符荡科创绿谷,紧盯前沿科技,聚焦国家发展战略,在基础研究、重点项目刻苦攻关,施展才华,以奋斗姿态激扬青春。今天是五四青年节,“in嘉善”APP推出【五四特别致敬】系列报道,将目光聚焦这些青年科研人才。

这段时间,嘉善复旦研究院“90后”博士后陶娟正带着团队内的“95后”科研人员童嘉蕙进行电子皮肤智能系统电路搭建。

“电子皮肤的最大问题就是在于它的稳定性没有办法保证,所以我们希望从结构、工艺、封装上,提升传感器使用的耐用性和稳定性,从功能上进行多功能、多模式的融合。”陶娟介绍。

新型高性能触觉传感器及其智能系统的设计与研究,是陶娟从博士在读一直延续至今的科研攻关方向。该项研究,可为智能可穿戴设备在医疗健康领域广泛应用提供技术支撑。

让一流科技领军人才和创新团队、青年科技人才迸发创新活力,服务长三角一体化发展。我县在3400亩的祥符荡畔,择湖而起一座世界级的科创绿谷,先后引进浙江大学未来实验室、嘉善复旦研究院、浙江清华长三角研究院纳米转化医学研究中心等创新载体。

今年1月,带着“加速科研成果转化”的梦想,陶娟从深圳大学光电工程学院来到祥符荡科创绿谷,加入嘉善复旦研究院,成为器件与集成工艺研究团队的一员。“之前我们做的东西都停留在研究阶段或者实验室阶段,我希望能够面向于应用研究。”陶娟说道。

童嘉蕙是陶娟科研项目组的第一名成员,四川大学电子信息学院本硕毕业后,她也曾去企业工作,但心里一直有个“科研梦”的她,在陶娟发出“招募令”后便赶来面试,之后辞去企业的工作,来到祥符荡。“加入到这个团队,我们可以让以前在高校研究的比较前沿的东西进行落地产业化,对我来说是一件非常感兴趣和有挑战性的事。”童嘉蕙充满期待地说道。

眼下,嘉善复旦研究内的器件与集成工艺、芯片设计和测试两大研究团队,正在进行10个项目的攻关。“产业这块,我们预估可以实现千亿人民币的经济效益……”嘉善复旦研究院人事行政部长江雯熙告诉记者。

按照嘉善复旦研究院的人才发展计划,预计3~5年内,科研人员将达到200人,硕博人才占比60%以上。


信息来源: 新媒体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