嘉善是典型的江南水乡,有着较好的乡村振兴和农业农村现代化发展基础。多年来,嘉善始终把贯彻落实乡村振兴战略作为“国之大者”,保持发展定力、系统集成施策,有力促进农业高质高效、乡村宜居宜业、农民富裕富足,全力打造长三角乡村振兴高质量发展先行地。已连续4年获省市乡村振兴实绩考核“双优秀”,并以全省第三、全市第一的成绩被授予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神农鼎”。2022年,获得省政府“实施低收入农户基本同步现代化行动成效明显”和县域医共体建设督查激励;列入全国农村综合改革试点试验、省高质量发展建设共同富裕示范区第二批试点;荣获“四好农村路”全国示范县、浙江省新时代美丽乡村示范县、浙江省产粮大县、浙江省“粮食五优联动示范县”、浙江省首批特色产业农业“机器换人”高质量发展先行县、浙江省首批生态文明建设实践体验地、浙江省农村文化礼堂建设示范县、浙江省清廉村居建设示范县、浙江省农村生活垃圾分类处理工作优胜县;获得全省“五水共治”大禹鼎。全县农林牧渔业总产值41.96亿元,可比增长2.6%;农业增加值25.9亿元,可比增长2.5%;全县村均经常性收入达到450万元,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47211元,低收入农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5955元,城乡收入比缩小至1.54。 一、双强引领、平台提档,产业振兴迈入新征程。一是加力产业平台转型。推动农开区和小微园同频共振,以大平台招引优项目,累计引进雨露空间智慧冷链物流等农业项目10个,完成各类涉农投资24.3亿元。以小微园扶持小农户,在姚庄镇首创并在全县布局7个现代农业小微产业园,已吸纳种植户375户,亩均增收0.27万元。二是加速产业动能转换。推动科技强和机械强互促并进,建强嘉兴市农科院嘉善农科所科研基地,与长三角区域10余所高校和科研院所开展无人农场、数字乡村等项目合作,在陶庄镇布局智种小镇建设。三是加快产业形态转变。推动产业融合发展,已形成粮油、雪菜等农业全产业链10条,比如在西塘镇打造的现代粮油全产业链示范基地,在天凝打造的雪菜产业化综合体。 二、绿色筑底、三美迭代,美丽经济开启新篇章。一是洁美村庄全域覆盖。围绕“三清三整三提升”,开展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大力推进稻田退水“零直排”工程,累计建设氮磷拦截沟渠46条,规模水产养殖户尾水零直排率100%,回收处理废旧农膜595.93吨,回收处理率达95%以上。二是秀美村庄对标提质。深入实施美丽乡村“1552”工程,共打造“桃源渔歌·最美香湖”等7条风景线,33个美丽乡村精品村;72个A级景区村庄,其中3A级景区村庄13个;3个省级未来乡村。三是富美村庄精品打造。推动美丽经济转化,发展休闲观光农业、农家乐和民宿等农旅新业态,接待游客近20万人次,旅游经营总收入约2.4亿元。 三、党建引领、文化自信,乡村善治打造新范本。一是党建引领筑基固本。深化党建引领乡村振兴“八领二十条”,压实县镇村三级书记抓乡村振兴工作责任,强化党委书记乡村振兴述职制度。深入实施村党组织书记“领雁带创、活力倍增”工程,加强农村基层党组织带头人队伍建设。二是文化自信传承培植。深挖“善文化”内涵,常态化开展嘉善好人、道德模范等先进典型评选。深化图书馆总分馆体系建设,加快乡村文化名师工作室、非遗体验点等布点,积极构建“10分钟品质文化生活圈”,实现农村文化礼堂行政村100%全覆盖。三是乡村善治沃土深耕。将全县104个行政村划分成373个网格,按照“1+3+N”标准模式配齐配强网格力量。推行村级“小微权力”清单制度,完善农村基层群众自治运行机制。累计创成全国乡村治理示范村2个,省级善治示范村58个;47个村达到省级清廉村居建设示范标杆村标准。 四、集成创新,改革驱动,综合改革谋划新蓝图。一是集成改革层层推进。统筹推进国家级农村综合性改革试点、新时代乡村振兴集成改革试点、省级共同富裕试点等工作,先后推出“飞地抱团”、乡村振兴专项资金、农民增收“六金”等一揽子改革模式,累计计提乡村振兴专项资金9亿元。近三年争取到省级以上农村改革试点项目5个,并以全省唯一名额入选国家农村综合性改革试点,成为全国唯一两次入围该试点的地区。二是创业创新全面开花。出台打造长三角青年回归乡村示范先行高地的指导意见,引进并培育高素质农民358人、实用型农村人才653人和农创客292人,累计打造乡贤工作室72个。成立全国首个实体化运作的乡村振兴学院(缪家乡村振兴学院),在姚庄镇建设沉香文艺青年部落项目,打造“农、文、科、乡、青”五创空间,用产业和社群激发乡村活力。三是数字乡村多维打造。重点推进“浙农”系列12个应用场景贯通,承接好3个“先行先试”应用落地推广工作;西塘镇稻米加工“一件事+明白纸”入选省农业农村厅农业投资营商环境特色工作。 五、强村富民、共建共享,共富发展创造新典范。一是强村富民持续领跑。深入推进“强村富民计划”,实施“飞地抱团”项目23个,投资总额28.2亿元,为104个村增加收入1.1亿元。出台低收入农户帮扶增收方案,每年低收入农户可获取10%的稳定收益。二是基础设施提标提质。扎实推进城乡交通、供水、污水处理、垃圾处理、供气和信息建设“六个一体化”。在交通上基本建成各镇10分钟上高速、县城到各镇20分钟、各镇之间40分钟的“短时交通圈”。三是公共服务均衡配置。建立健全“三位一体”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建成紧密型县域医共体2个、覆盖公立医疗机构15家。推进县域教育优质均衡发展,教师流动参与率超过70%,农村学校名师覆盖率达到100%。拓展完善以居家为基础、社区为依托、机构为补充、医养结合的养老服务体系,形成“15分钟养老服务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