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山海协作工程是“八八战略”在浙江的生动实践。2018年,嘉善、庆元、九寨沟三地在山海协作中创新体制机制,以“飞地”项目为支点,跨越县域、市域、省域,突破地域限制、行政限制,将土地资源、政府资金、企业资产融合利用,在嘉善县大云镇建起“飞地”产业园,开创全国首个跨省、跨县域三地共建“飞地”抱团强村发展模式,为实现跨区域创新合作发展提供可借鉴、可复制、可推广的“山海模式”。 走进位于大云镇九庆“飞地”产业园的嘉善富亿德塑胶有限公司,生产车间内全自动注塑设备全速运转,多名来自庆元的工人正在组装车间忙碌。“老家工业不发达,年轻人都往外跑。”车间“多面手”吴庆玲于2005年从庆元县岭头乡东溪村来到嘉善,是车间里最早来善发展的庆元人。让她没想到的是,十多年后,她在嘉善找到了“家”的归属感,自己服务的企业搬迁进入老家庆元县入股的“飞地”产业园,身边的工友也多了很多老乡。 
相比吴庆玲的幸福感,富亿德总经理郭睿潇对园区的运营管理大为赞赏。“前几日暴雨,导致园区有些地方出现积水,当晚12点多,园区工作人员赶来处理,特别感动。”郭睿潇坦言,起初大云镇动员富亿德搬入九庆产业园时,他还颇为犹豫,担心三地共建的产业园管理运营能否顺畅。“当时,镇里的招商干部再三上门推介,并给予租金补贴优惠。事实证明,园区管理有序,三地合作紧密。政策上的事情找镇里的园区办,园区里的事情找陆总。” 郭睿潇口中的陆总名叫陆勇,是嘉善九庆产业投资有限责任公司副总经理,也是庆元县派驻九庆产业园的挂职干部。2018年,嘉善县与九寨沟县、庆元县签署“飞地”合作协议,按照“飞地”合作协议,庆元县、九寨沟县负责解决园区规划用地的农转用指标、耕地占补平衡等土地要素保障事项;九寨沟县和庆元县共建合资国有公司——嘉善九庆产业投资有限责任公司,推进产业园建设;建成后,嘉善县负责园区招商和运营,庆元县和九寨沟县负责园区内部管理;园区优先招用庆元县、九寨沟县劳动力。 
2020年11月16日,总投资2.67亿元的九庆飞地产业园如期开园。包括富亿德在内的6家企业领取“开门钥匙”,成为首批入驻园区的企业。截至目前,九庆产业园共有9家企业入驻,涉及智能家居、装备制造、现代通讯等产业,已助力37名四川籍员工、18名庆元籍员工实现就业。 创新体制机制,大力发展“飞地”经济,更重要的是填补庆元和九寨沟发展工业经济的空白和短板,通过园区投资分红助力两地消薄村发展。“前五年采用项目总投资固定收益回报的方法,嘉善县每年给予庆元县、九寨沟县项目投资公司实际投资额的10%作为投资固定收益。”大云镇经济发展办公室园区办负责人沈强介绍,九庆产业园已连续四年分红,累计分红总金额达7820万元。 

坐落在九寨沟县南坪镇的双河村,四面青山环抱,风景如画。眼下,借助刀党谷生态旅游项目建设,昔日的“小山村”正向“度假村”转型。村党支部书记徐中平眼看村子里的民宿即将开门迎客,直呼“飞地”飞出“新希望”。“通过浙江‘飞地’园区的帮扶,我们双河村每年能获得分红资金3~4万元。一部分用于扶持我村困难群众,另一部分用于集体经济再发展。”徐中平介绍,得益于这笔分红资金,村里发展旅游有了底气,招商引资有了突破,随着刀党谷生态旅游项目步入正轨,旅游产业发展势头强劲。 “输血”变“造血”,资源变资产。通过“飞地”反哺,九寨沟和庆元两地越来越多的集体经济薄弱村完成消薄工作,并利用当地得天独厚的区位优势、生态资源和人文禀赋,吸引资金、技术、人才回归,助力山区奔“共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