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政务公开 > 规划计划 > 计划总结

嘉善县农业农村局2023年工作总结
发布日期: 2024-01-03 14:32 浏览次数:

2023年,嘉善县认真贯彻落实中央和省市一号文件精神,聚焦奋进“双示范”建设新征程主题主线,坚定扛起“展示窗”“试验田”“桥头堡”新使命,全力打造长三角乡村振兴高质量发展先行地。被列入全国乡村振兴示范县创建名单,以全省第三的佳绩被授予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神农鼎”。以县城为重要载体的城镇化建设列入省级试点名单,“城乡提升工程”在半年度、三季度比评中,嘉善获评五星并作全省典型发言。缪家村作为全国学习浙江“千万工程”经验现场会浙北线首站精彩亮相。

一、稳产保供基础更加扎实。一是守牢粮食安全底线。出台浙北粮仓核心区实施方案,谋划项目76个。全县粮食播种面积预计33万亩,总产量14.5万吨。二是推进全域高标准农田建设。编制高标准农田建设提升行动方案,开展“百日攻坚”行动,2023年实施高标准农田改造提升(新建)面积3.6万亩。西塘镇东娄片区高标准农田建设项目入选全省高标农最佳实践案例之一。三是攥紧现代种业芯片。推动种业致富工程,做强县级农科院所,分别在陶庄镇和惠民街道大泖村打造长三角智种产业示范园和特色种业村,带动全县万亩种业试验方建设,制种总产量突破2800吨。

二、现代农业动能更加充沛。一是重塑农事服务体系。布局含4个省级和9个区域农事服务中心以及13个农事服务中心站点的“4+9+13”农事服务网格。在干窑镇范东村试点,探索“窑望丰赢”模式,引导各村抱团共建,与县农发公司合作,开展农事综合服务,服务面积1.2万亩;在罗星街道试点,探索“三合”模式,开展镇域统一全程服务,辐射面积6000亩。二是提升平台能级。推进全域土地流转,结合土地综合整治,加快成片种植、规模经营,为优质项目进驻打好基础。一体推动农业经济开发区、现代农业小微产业园建设,新建农业小微产业园4个。三是加速项目引育。推动“一镇一事”,加快推进中荷铪科、魏塘双创园等投产生效,启动大云孙桥溢佳、惠民生态绿谷、姚庄双碳创新试验等项目。举办农业重大项目集中签约和开工仪式,新引进千万元项目17个,其中亿元以上项目6个。四是实施“土特产”传承与发展行动。发布“土特产”传承与发展行动方案,以八个本地农产品为核心,做强“扩面、提质、升值”三篇文章。姚庄黄桃、马家桥甜瓜成功入选省名优“土特产”百品榜名单和嘉兴市特色农产品“十大伴手礼”名单。实施“地瓜经济”提能升级“一号开放工程”,依托“银加善”区域公用品牌,以产加销全产业链发展模式为主线,贯通地瓜经济产链。

三、“千万工程”建设更加深化。一是城乡提升工程稳步推进。作为牵头单位,全面做好组建专班、制定方案、构建机制等工作。建立在库项目动态调度、专项督查和绩效评价三套工作机制,全县41个“城乡提升”项目实现100%开工。二是建设全域最美乡村。制定全域秀美三年行动方案,建设省级特色精品村5个、省级未来乡村4个。探索农村生活垃圾城乡一体化收储运体系,实现全县行政村智慧化收运覆盖率达100%,并在天凝镇8个村建设和美乡村示范片。三是打造全域最美蝶变。探索成立嘉善乡村经营发展联盟,开展“千万工程”二十年系列宣传活动20余场。惠通村入选省级文化艺术村,汾湖村等四个村入选市历史文化(传统)村落重点村创建名单。发展农家乐、民宿经济、教育研学等新业态。

四、强村富民之路更加宽广。一是抓改革造血。统筹推进乡村集成改革,出台标准地实施方案和细则,初步认定农业标准地16500余亩、实施农业标准地项目18个。在全省首创提取土地出让金收益建立乡村振兴专项资金模式,累计计提专项资金超9亿元。农业“标准厂房”建设等4条经验被列入双示范经验推广最终后备名单。二是抓载体建设。谋划第五轮强村计划实施方案,鼓励“镇统筹+村入股+农民持股”,以国有企业、集体企业、村集体以及农户(含低收入农户)等为主体组建共富联合体,今年新实施共富体项目3个。三是抓帮促增收。深化“一户一策一干部”帮扶机制和“1+X”组团帮困机制,推进低收入农户综合性保险和低收入群体政策性医疗补充保险全覆盖,发布低收入农户“飞地抱团”实施方案,为低收入农户每年每户获取不低于450元的稳定收益。

信息来源: 县农业农村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