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声隆隆,焊花飞溅……生产线上,灵活的机械手臂上下挥舞,焊接机器人用机械臂紧紧“握”住焊枪,依照电脑指令上下调节,经过精雕细琢,光滑平整的焊缝便在工件上呈现,“科技范”十足。 这段时间,走进陶庄镇的浙江致壮轨道交通设备有限公司生产车间,各条产线火力全开,工人们在各自岗位上争分夺秒抓生产,赶制客户订购的地铁车体部件,一派热火朝天的景象。 “这是我们自主设计研发的自动化焊接设备,今年才投入使用。以前靠人工焊接,一扇地铁屏蔽门需要两个焊工和一个辅工加工半个小时,现在工作人员只要输入指令,机器人就能精准焊接,加工时间缩短至5分钟。”公司常务总经理董海介绍,今年企业投入了近1000万元进行生产线智能化改造,不仅生产效率大大提高,而且焊出的工件精准度更高,焊接强度更大,焊缝也更加美观。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近年来,浙江致壮坚持将创新和技改作为提高生产质效的有效路径。除了自动焊接,还先后研发了激光切割下料、自动化打磨、自动化玻璃安装打胶、搅拌摩擦焊等一系列先进设备,近3年累计技改投入已超4000万元。如今,从最初材料切割到最终成品下线,各个环节都实现了自动化,自动化率已达到80%以上。 “随着我国轨道交通的发展,地铁车型不断在变,为适应市场需求,我们的研发团队也在不断攻关。目前企业所有设备均为自主研发,生产用的机器都是‘私人定制’。”董海自豪地说。 浙江致壮是上海致壮交通设备有限公司的全资子公司,主要开展城市轨道交通设备、船舶设备的生产销售以及电器设备的制造加工。智能化改变的不只是车间的生产效率,一次次技术改造和设备升级,更为企业蓄势赋能、抢占市场提供了有力的保障。眼下,企业手握上海机场联络线、上海地铁2号线、成都地铁13号线、北京地铁平谷线等多个项目订单,在手订单超1.5亿元。“目前已是满负荷生产,几乎每周都有产品交货,加班加点争取尽早把手里的订单完成。”董海说。 董海表示,企业将继续朝着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的高质量发展新阶段迈进。“我们不会止步于国内市场,目前已经成立了国外市场项目团队,将持续加大研发投入,积极开拓海外市场,不断做大做强。”董海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