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市场上频繁出现各种所谓的“特供酒”,它们打着“专供”、“特供”、“内供”等字号进行标签制售的假冒知名酒类产品,往往带有独特、稀有、特殊为目的。然而,这些“特供酒”背后隐藏着不少消费陷阱,为了保护广大消费者的合法权益,嘉善县市场监督管理局特发布消费警示。 一、认清“特供酒”的真面目 许多“特供酒”实际上只是商家为了吸引消费者眼球而打出的噱头。它们可能并没有特殊和独特的口感,甚至可能与普通酒有着相同的原料和工艺。因此,消费者在购买时一定要保持清醒,不要盲目相信商家的宣传。对于假借“专供”、“特供”、“内供”党政机关和军队名义制售假冒伪劣酒类商品的,都是违法违规行为。请广大消费者自觉抵制“特供酒”,不要购买和饮用。 二、正规渠道购买,索取保留票据 1、购买酒品时,一定要认准合法正规销售渠道,到具有合法资质的酒类生产企业、酒类销售点购买酒品,并索取和保管好购买票据。 2、不购买无进货凭证等来源不明的酒;不购买无厂名、厂址、生产日期和质量合格证明的酒;不购买无中文标签的进口酒。 3、低度酒(酒精含量低于10%)保质期相对较短,购买时请仔细查看标签上的生产日期和保质期,不购买超过保质期的酒。 三、鉴别察看真伪,杜绝假冒伪劣 1、看包装。看包装应密封完好,无漏酒、胀酒现象;看酒瓶封口是否严实,无破损、胶水等重新加工的痕迹;看瓶体是否有裂纹和砂眼等问题;倒过来时不会滴漏而出。 2、看酒色。白酒在瓶内应清澈透亮,没有无悬浮、浑浊和沉淀物。 3、看标签。根据国家有关食品标签的要求,生产单位应在酒的标签上标注这些内容:食品名称、配料表、净含量和规格、生产者和(或)经销者的名称、地址和联系方式、生产日期、贮存条件、食品生产许可证编号、产品标准代号及等级、酒精度、警示语。 4、看类别。依据2022年6月1日起实施的《白酒工业术语》《饮料酒术语和分类》两项国家标准,明确了“白酒”必须以“粮谷”为主要原料,以大曲、小曲、麸曲、酶制剂及酵母等为糖化发酵剂,经蒸煮、糖化、发酵、蒸馏、陈酿、勾调而成的蒸馏酒。“调香白酒”则是以固态法白酒、液态法白酒、固液法白酒或食用酒精为酒基,添加食品添加剂调配而成,具有白酒风格的配制酒。 由此可见,新标准要求使用食品添加剂(如食品香料)调配制作的酒,将被划入配制酒分类,并从白酒分类中剔除。消费者在购买白酒的时候,应仔细查看瓶身上的信息,以便购买适合自己品类的酒品。 四、合理适量饮酒,特殊人群要注意 1、适量饮酒。《中国居民膳食指南(2022)》中建议:以酒精量计算,成年人如饮酒,一天最大饮酒的酒精量建议不超过15克,任何形式的酒精对人体健康都无益处。 2、尽量不空腹饮酒,食饮结合。空腹时酒精吸收较快,容易醉酒。 3、尽量不混合饮用多种酒类。由于各种酒的成分构成有差异,混饮后容易引起上头、醉酒等不良反应。 4、特殊人群应避免饮酒。如孕妇、乳母、酒精过敏人群、病患人群、未成年人、特定职业等。 5、亲朋好友聚餐时,注意饮酒时不劝酒、不酗酒,适量而止。 五、保护个人信息安全 一些不法商家可能会利用“特供酒”的名头收集消费者的个人信息,进而进行诈骗等违法行为。因此,消费者在购买时一定要保护好自己的个人信息,不要随意透露给陌生人或不可靠的商家。 六、树立理性消费观念 消费者要树立理性消费观念,不要被商家的各种噱头所迷惑。在购买酒品时,要根据自己的实际需求和预算来选择合适的产品,避免盲目追求所谓的“特供”和“高端”,共同维护酒类市场经营秩序。 再次提醒广大消费者:购买酒品时,一定要擦亮双眼,不购买含有中央和国家机关部门名称(包括简称、徽标)的“特供”、“专供”、“内供”等标识字样的酒品。同时酒类经营者要加强行业自律、守法合规、诚信经营,决绝采购、销售所谓的“特供”、“专供”、“内供”酒,共同维护酒类市场经营秩序。消费者如有此类线索或消费纠纷,请保留相关凭证,及时拨打12345投诉举报热线或登录全国12315平台进行维权,市场监管部门将依法维护消费者合法权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