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层治理事关人民群众切身利益,是实现共同富裕、打造高品质生活的基础性工程。近年来,我县不断强化基层治理能力,走出了一条适合本地实际的现代化县域治理路径。今天的“礼赞新中国 逐梦新时代”系列报道,来看我县如何推动基层治理现代化,激活治理“末梢”。 “请双方保持冷静,派出所民警正赶往现场!请双方保持冷静,派出所民警正赶往现场!”在干窑派出所综合信息指挥室的大屏幕上,一旦监测到辖区内的打架事件预警,系统即刻响应,通过智能广播向涉事人员发出制止信号。 两位当事人听到了广播发出的智能提醒,停止了动手,有效防止了事态进一步升级。这正是干窑派出所在警源场景化治理方面的成功案例之一。 曾经的干窑派出所面临一系列“高频次”“重复类”社会治安和交通管理警情,基层治理成为一大难题。2022年8月开始,该所开始运用数字化改革思路,针对管桩车超载、广场舞噪音、交通事故以及经济农作物失窃等警情进行源头治理,实现了风险的前置防范、前端化解、前瞻治理。 “我们自己通过这个场景小切口,研发了20类的小场景,想在警情发生之前提升我们自己的预警感知能力,把这些警情处置在发生之前。”干窑派出所教导员唐晔君介绍,“原先有些警情还是需要老百姓报警,我们公安迅速出警,现在通过安装这些智能化的设备,我们可以第一时间掌握到这些预警信息,并把风险控制在开始前。” 数据显示,今年1-7月,干窑派出所处理的重复报警率占比仅为1.53%;1-8月交通拥堵报警率下降了40%、农作物被盗案件减少了37%。随着更多应用场景的开发,警源治理水平将进一步提升,综合治理成效将更加显著。“未来还会拓展更多应用场景,实现警源治理提档升级,让综合治理成效实现1+1>2。”唐晔君说。 “你这个燃气排放处置不符合规范,有安全隐患。”“餐厨废弃物怎么处置的?有没有交给有资质的单位收集?”“员工的健康证要在店内显眼处公示。”……在西塘镇平川商贸中心,执法队伍通过“综合查一次”,对经营户的食品安全、消防安全、环境卫生、广告店招等方面的隐患及注意事项一一排查出来,为经营户提供全面的规范经营指导帮扶。“进一次门、查多项事、一次到位的模式,让我们可以更加专心地做生意,值得点赞。”经营户沈女士说道。 除了为商户、企业减轻负担,行政指导也更加全面,县市场监督管理局西塘分局工作人员任晓瑞说:“以前我们之间的线索需要通过发函的形式了解,现在大家都在一个体系内,相互交流变得比较方便,对各类的违法行为都会有一个比较快速的查处。” 西塘作为旅游景区和外来人口集中的商业区,治理局面复杂,加上镇街普遍存在执法力量不足等问题,整合执法力量变得尤为重要。 “攥指成拳”才能高效协同。2023年,我县在全省率先推进全域赋权机制,赋予9个镇街共1064项执法权限,并特别为西塘镇增加了16项涉及文化旅游领域的执法事项。同时,61.9%的执法力量下沉镇街,成立9支综合行政执法队,全域深入推进跨领域、跨部门综合执法。 下一步,我县将纵深推进“大综合一体化”行政执法改革,为打造长三角营商环境最优县提供坚强执法保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