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政务公开 > 规划计划 > 计划总结

嘉善县农业农村局2025年工作思路
发布日期: 2025-03-12 09:07 浏览次数:

2025年,县农业农村局将继续以深化新时代“千万工程”为主线,以建设农业农村国家“双示范”为统领,奋力打造国家级乡村全面振兴嘉善样本,推动“神农鼎·银鼎”守鼎升级工作。

(一)稳盘提质,高质量培植农业新质生产力

1.持续发挥浙北粮仓“核心区”引领力。打造稳粮优粮核心示范,依托浙北平原粮食大产区和嘉善“渔米之乡”区域资源优势,突出种业这个关键核,继续做强做亮陶庄智种产业园和大泖制种村。抓牢绿色米业产业这条关键链,促进“种子种苗+先进装备+米业全链+综合服务+三产融合”。高质量完成浙北粮仓“核心区”项目13个,完成投资6.52亿元,确保粮食作物播种面积32.5万亩、总产量14.5万吨以上。蔬菜、水果和水产品等产量分别达到33万吨、2.5万吨和3.8万吨,建成省级稻渔综合种养重点县。统筹优化农事服务体系,对全县已形成的“4+9+13”布局进一步优化,明确每个点位的辐射服务范围,拓展农事服务的功能,在干窑“窑望丰赢”模式取得初步成效的基础上,继续探索村组织领办、联合化服务的强村富民农事综合服务模式。

2.以工业理念抓现代农业产业平台。优化产业用地空间配置,进一步优化农开区空间布局,注重一二三产融合,注重产业链衔接,加快推进在建项目投产生效、拟建项目落地建设。以标准地推动乡村各类低效用地项目有节奏、分批次有序腾退,在整体空间优化配置的基础上,盘活集聚宝贵的乡村发展用地。延展小微飞创模式深度,强化小微产业园的功能承载,突出统一服务和运营管理,把传统产业提升、创业青年孵化作为重要内容,贯通小农户链接大市场有效通道;推进全产业链精准招商,用市场化理念招引主体“拎包入驻”,推出嘉善乡村招商地图,研究乡村产业招商管用办法,借鉴工业招商办法,采用产业链招商、以商引商等丰富形式,通过营造更加贴心的营商环境和农事综合服务,大力招引一批实用型、示范性的乡村产业项目。2025年计划招引千万元以上农业项目不少于16个,其中亿元以上项目不少于3个。

3.深化乡村“土特产”传承行动。深入挖掘乡愁资源,将乡村文体品牌活动列入乡村土特产名录,做强村超、村舞等特色品牌,挖掘本土农家特色小吃、特色手工制品等,结合乡村工匠培育,探索各类乡愁文化产品创新,不断拓展乡村土特产外延;擦亮“中国甜瓜之乡”“中国雪菜之乡”等优势区名片,结合农开区、小微产业园、农创园建设,开拓传统土特产提升板块,持续打响嘉善传统乡村土特产品牌,计划培育市级以上农业品牌3个;加大乡村土特产初深加工、内涵挖掘、品牌营销等重点环节创新,依托浙大重点食品实验室等资源,加快研发黄桃汽水等区域性土特产产品序列,打开土特产营销空间,推动土特产进特色商超、进交通枢纽、进旅游景区、进餐饮食堂、进展示窗口。2025年计划建设县域10亿元以上淡水渔业全产业链1条。

(二)开源引流,高水平推动乡村点亮行动

1.推进和美乡村示范片区建设。以美丽乡村精品线、精品村为基础,按照片区化建设、组团式发展理念,整体提升和美乡村示范片区的建设水平。同步启动片区运营,辐射周边村落推进农文旅融合发展,形成“片区标准化+村庄差异化”的各类特色组团聚落,全力推动农村一二三产融合发展。计划建成和美乡村示范片区1个、省级未来乡村3个、市级乡村运营重点村3个。

2.打造乡村全域运营模式。培育引进一批富有乡村特色的产业、文旅新项目,建设一批学农劳动、研学实践、科普教育等实践基地,创设一批农事生产、自然课堂、健康养生等科普教程,促进农耕研学、文化创意等新业态发展。打造原创网络品牌以及优质IP,组织开展线上音乐节、线上黄桃节等乡村网络活动,探索“新零售+特色农业”“乡村+旅游+特色农业”等模式。持续推动“水韵嘉善”乡村运营区域品牌建设,全力推进“桃源渔歌”“甜蜜花海”等具有自身辨识度的镇域子品牌,以创塑品牌、提升品质、产业融合及传播推广等为战略发展路径,实现“一村一品”“一村一韵”“一村一特”品牌经营。

3.开展文化“土特产”挖掘行动。着眼嘉善田歌、了凡文化、西塘古民居建筑艺术、护国随粮王信俗会等嘉善元素,支持各类文化创意工作室、文化特派员、非遗传承人、设计工坊等开展创作设计,形成一条涵盖产品挖掘、制作和销售的文化产业链。持续深化窑文化、桃文化、渔文化、古树文化等特色民俗文化的价值赋能,开展嘉善田歌、蚕花马灯舞、嘉善宣卷、魏塘小热昏等特色民俗表演,组织电影下乡等文化公益活动,推动乡村文化百花齐放。

(三)破立并举,高标准推进乡村全面振兴

1.打好强村富民集成改革组合拳。深化农村集成改革,梳理“三农”领域的各项改革举措,在持续推进好国家级农村综合性改革试点、省级共同富裕试点、强村富民乡村集成改革基础上,针对乡村产业用地空间、先富带后富模式创新、闲置农房盘活利用、乡村数字赋能等领域推出一批针对性强、改革味浓的创新举措;重点推进共同富裕模式创新,持续抓好第五轮强村富民计划,探索运行可持续、农民可受益、集体得实惠的模式做法,稳步推广共富商超、共富食堂、共富包子铺、共富汽水、共富停车场、共富大棚、共富菜(果)园、共富码头等共富产业发展项目,力争村均集体经营性收入保持平稳增长。

2.构建青年入乡为主导向的“新农人”培育体系。推动省级人才振兴先行县创建,强化乡村人才池、政策池、项目池“三池”体系,深化培训学坊、人才孵坊、实践工坊“三坊”平台建设,从提质“引领型”、育强“紧缺型”、拓面“普适型”三支新农人队伍上精准施策。加强人才培育平台载体建设,推动嘉善技师学院开设涉农专业或中短期培训班,做强国家级农村实用人才培训基地,发挥碧云培训基地、缪家乡村振兴学院等平台功能;借鉴安吉“深蓝计划”等成功经验,完善“引育用留”入乡培育全链,做强农创园、青创孵化器、星创天地、科技小院、浙农智富品牌基地等一批青年入乡平台载体,探索青年入乡模式创新,以点带面推动大云镇曹家村、姚庄共富聚落等重点点位探索创新。计划培育农村实用人才800人次以上。

3.持续推进农业农村“双示范”建设。围绕国家乡村振兴示范县创建目标,重点建设稳粮保供、产业全链、和美乡村、高效治理、集成改革和城乡融合六大类30个项目,总投资71.27亿元。重点打造六大标志成果和六大示范模式。围绕以都市型农业为主题的国家农业现代化示范区建设要求,打造共享农业、新型农业、未来农业、共富农业示范模式。做好强城、兴村、融合三篇文章,全力推进以县城为重要载体的城镇化建设省级试点,不断增强县城综合承载能力和城乡融合发展。

信息来源: 县农业农村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