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县坚持“微整治、精提升、可持续”理念,充分利用自身特色、挖掘资源禀赋,着力增强风貌辨识度,深入推进西塘镇、大云镇风貌特色镇示范建设,通过盘活城镇空间、创新运营模式、打造特色产业,有力推动城镇风貌全域提升、城乡融合共富共美。 一是盘活城镇空间,实现资源高效配置。立足城镇体检,通过盘活利用各类存量资源,通过嵌入公服设施、丰富功能业态、叠加旅游体验和服务功能,推动城乡空间的主客共享、互动互通、高效利用,实现“微整治”。比如,西塘镇紧紧围绕古镇建成区存量资产,将汉服、戏剧元素植入街区空间,强化周边配套设施的文化功能,基于“旧空间、新生活”的理念,在古镇保护和活化利用中,改造汉服研学馆、黄酒文化馆、顾锡东戏剧艺术馆等11处新型公共文化空间,盘活闲置资产、释放街区活力。 二是创新运营模式,激发城镇内生动力。深挖资源禀赋,通过运营前置,以市场为导向,定制适配业态,全域谋划项目建设,突出风貌特色镇主题,有效提升项目品质和运营效能,推动城乡要素双向流动,实现“精提升”。比如,大云镇发挥旅游资源集群优势,全域布局雷迪森酒店、“日光域”营地乐园、悦卿湾等10多个品牌项目,积极拓展餐饮、研学、农事体验等业态,一体谋划客流互引、收益同享的文旅产业矩阵运营,进一步提升转化率、客单价、复游率,形成了“景区有品牌、乡村有特色”的一体化空间布局。 三是打造特色产业,推动风貌成果转化。强化产业协同,结合城镇特色主题和定位,以风貌基底推进农文旅深度融合,通过建立产业融合体系,构建“文化创新+品牌迭代”双轮驱动机制,加快“美丽风貌”向“美丽经济”转化,实现“可持续”。比如,西塘镇以汉服产业为核心,聚焦民俗活动策划,加强培育“古镇+戏剧+汉服”等融合业态,通过线上线下联合推广引爆年轻流量,全面打响“古镇+”IP品牌,2025年第一季度就累计接待游客324万人次,同比增长22.69%,带动旅游行业收入4.4亿元,同比增长5.2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