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政务公开 > 规划计划 > 规划信息 > 其他规划

关于印发《嘉善县生猪定点屠宰厂(场)设置规划》的通知
发布日期: 2007-10-30 13:57 浏览次数:

                                                          善政办发〔2007〕153号

             嘉善县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嘉善县生猪定点屠宰厂(场) 设置规划》的通知

各镇人民政府,县府各部门、直属各单位:
      《嘉善县生猪定点屠宰厂(场)设置规划》已经县政府同意,现印发给你们,请认真贯彻实施。

 

                                                                                                   二○○七年十月三十日 

                                                             嘉善县生猪定点屠宰厂(场)设置规划

        生猪是关系国计民生的重要商品之一,猪肉消费占据城乡居民肉类消费的主体地位,猪肉产品直接关系人民群众的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近几年来,我县不断强化屠宰检疫和市场准入管理,严厉打击私屠滥宰、制售注水肉和病害肉等违法行为,生猪定点屠宰工作不断得到发展。
        为进一步加强和改善政府对生猪屠宰的管理,科学、合理、规范、有序地设置我县生猪定点屠宰厂(场),切实保护和改善生态环境,控制和减少污染源,保障鲜肉供应满足人民群众消费要求,保证猪肉产品质量切实保障肉食品消费安全。根据国务院《生猪屠宰管理条例》、《浙江省实施〈生猪屠宰管理条例〉办法》和浙江省人民政府[1998]206号文件精神要求,结合我县实际,制定本规划。
        一、指导思想
        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针,坚持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认真贯彻落实国家关于实施食品放心工程的工作意见,加快我县生猪定点屠宰厂(场)的清理整顿和改造提升,规范定点屠宰厂(场)设置,严格控制盲目建设、重复建设、低水平建设,优化资源配置,实现科学规划、合理布局,促进我县生猪屠宰行业的技术进步和健康发展,切实保证肉品质量,满足消费需求。
        二、规划编制的期限和依据
        (一)规划编制的期限
        设置规划基准年为2007年,远期为2012年。
        (二)规划编制依据及主要参考资料
        1、《生猪屠宰管理条例》
        2、《生猪屠宰管理条例实施办法》
        3、《浙江省实施〈生猪屠宰管理条例〉办法》
        4、《生猪屠宰企业资质等级要求》(SB/T10396-2005)
        5、《猪屠宰与分割车间设计规范》(GB50317—2000)
        6、《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GB5749—2006)
        7、《生猪屠宰操作规程》(GB/T17236—1998)
        8、《畜类屠宰加工通用技术条件》(GB/T17237—1998)
        9、《肉类加工厂卫生规范》(GB12694—90)
        10、《肉类加工工业水污染物排放标准》(GB13457—92)
        11、《畜禽病害肉尸及其产品无害化处理规程》(GB16548—1996)
        三、规划设置的目的和原则
        (一)设置目的
        生猪定点屠宰厂(场)是提供猪肉产品的源头,科学、合理地设置规划生猪定点屠宰厂(场),有利于强化生猪屠宰市场监管,规范屠宰市场秩序;有利于建立统一开放竞争有序的肉品流通市场体系,满足人民群众对猪肉食品的需求,保证市场供给;有利于提升生猪屠宰加工企业集约化水平,推动屠宰技术进步,淘汰落后屠宰工艺,做大做强品牌屠宰企业,确保肉品质量安全放心。
        (二)设置原则
        1、规划设置生猪定点屠宰厂(场),必须贯彻可持续发展战略,注重生态环境保护,服从城镇建设发展规划,全面正确贯彻“统一规划、合理布局、定点屠宰、集中检疫、有利流通、方便群众、便于管理、确保市场供应”的原则。
        2、在地区布局上兼顾生猪产区和销区的需要,做到既有利于生猪生产,又有利于流通和消费;在屠宰厂(场)规模上注重提高屠宰加工的规模化和集约化程度,确保屠宰加工质量。
        3、鼓励多种经济成份共同发展,在合理布局、严格标准的前提下,引入优胜劣汰的竞争机制。充分利用现有屠宰加工设施,避免重复建设造成新的浪费,实现社会资源和生产要素的合理配置。
        4、加快产业结构调整,提高行业整体素质和水平,逐步建立起适应生猪生产发展和国内外市场需求的生猪屠宰加工行业体系。
        5、严格按照浙江省生猪定点屠宰厂(场)设置规划意见设置,保障肉品质量和消费安全,强化肉品检验、检疫,建立有效的全程质量控制体系。
        6、我县辖区内的下列区域不得设置生猪屠宰厂(场):
        (1)县城(各镇)河流上游、上风向以及饮用水源取水口上下游规定距离内;
        (2)商业区、居民稠密区、办公区、公共场所、武警消防驻地、医疗卫生、学校、科研单位、畜牧养殖基地(场)的区域内及其附近;
        (3)风景名胜区、自然保护区、水源保护区以及其他特殊保护区域。
        四、规划设置的标准、条件及控制目标
        (一)生猪屠宰厂(场)设置标准
        生猪屠宰厂(场)的平面布局、工艺流程、场地设施、机械设备必须严格按照国家颁布的《畜类屠宰加工通用技术条件》和《生猪屠宰与分割车间设计规范》进行设计、新建或改造。按不同的生产规模分别达到《生猪屠宰企业资质等级要求》(SB/T10396-2005)规定的等级标准:
        1、日宰生猪300头以上的生猪屠宰厂(场)必须达到国家标准☆☆☆☆级。
        2、日宰生猪70头以上的生猪屠宰厂(场)必须达到国家标准☆☆级。
        3、日宰生猪30头以上的生猪屠宰厂(场)必须达到国家标准☆级。
        4、日宰生猪30头以下的屠宰场应达到《生猪屠宰管理条例》规定的基本条件(设为临时过渡屠宰点)。
        (二)生猪定点屠宰厂(场)设置条件
        1、生猪定点屠宰场应当远离生活饮用水的地表水源保护区,要有与屠宰规模相适应,水质符合国家规定标准的水源条件。
        2、屠宰厂(场)的选址、设计、建设必须严格执行环境影响评价制度和环境保护“三同时”制度,环境设施条件、噪声和“三废”排放必须符合国家规定要求或地方排放标准。
        3、屠宰厂(场)必须有符合动物防疫法规定的防疫条件。设置病畜隔离圈、急宰间、检疫检验室、无害化处理间以及防疫、消毒、冲洗设施,有必要的检验设备和无害化处理设施;动物检疫和肉品质检验的场地设施条件符合国家规定要求,机械化屠宰厂(场)应当实行流水线同步检疫检验。
        4、屠宰厂(场)的卫生设施条件必须按照《肉类加工厂卫生规范》进行设计、肉品的盛装器具和运载工具必须符合食品卫生要求,☆☆☆级以上屠宰厂(场)应用采用防尘吊挂式专用车辆运送上市鲜销。
        5、屠宰厂(场)必须按照《生猪屠宰操作规程》和《生猪屠宰产品品质检验规程》的规定,按屠宰厂(场)等级配备经过专业技术培训合格并获得体检证明的屠宰操作人员和肉品检验人员。
        6、屠宰厂(场)新建或改建工程竣工,其场地、设施、工艺须经县相关职能部门验收合格后,方可办理相关证照并投产使用。
        (三)规划设置目标
        1、进一步优化现有屠宰场布局,严格控制新增生猪定点屠宰场的建设。逐步淘汰设施简陋、卫生条件差、检疫检验设备不健全的手工屠宰厂(场),实现所有生猪定点屠宰厂(场)达标生产,县城区生猪定点屠宰厂(场)实现机械化屠宰和冷链配送运销。
        2、全县生猪定点屠宰厂(场)设置数量控制在6个以内,分别是县城区(魏塘镇区域,包括大云、惠民两个建制镇)3个,县城区外重点镇3个。全县现有12个生猪定点屠宰厂(场),2007年底压缩为10个,2008年底压缩为8个,到2012年完成规划任务。
        3、县城区设置1个☆☆☆☆级以上和2个☆☆☆级以上生猪屠宰厂(场),负责县城区范围内市场鲜肉供应(含外销屠宰加工企业在内)。
        4、县城区以外按经济区域进行规划,在人口较多、具有一定物资集散功能的重点镇设立3个☆☆级以上生猪屠宰厂(场),负责本镇及毗邻镇范围内市场鲜肉供应。其它未设置定点屠宰场的镇辖区现有屠宰厂(场)为临时过渡屠宰点,逐步实行撤并集中,集中后屠宰代征的税费仍按属地管理和部门分配的原则,执行善经贸(2005)8号《关于调整我县生猪定点屠宰税费标准的通知》。
        5、规划设置的数量控制目标为全县新增、改建、调整定点屠宰厂(场)的审批依据。通过招商引资发展以外销为主的屠宰加工厂(场)时,原则上应结合定点屠宰厂(场)的设置要求合并设置。确需增设定点屠宰厂(场)的,该企业必须按☆☆☆☆级以上标准建设,严格按照设置条件和申办程序,经有关部门审查报县人民政府批准后增设。
        五、设置规划的组织实施
        (一)对现有生猪定点屠宰厂(场)进行清理整顿。
        县经贸局牵头,会同农经、工商、环保、建设、卫生等有关职能部门实施本规划,并结合当前产品质量和食品安全专项整治工作,对本县现有的屠宰厂(场)进行清理整顿,根据不同的情况分类处置,重新审批确定定点资格。引导和鼓励屠宰行业横向联合,合资共建,扩大规模,提高屠宰行业水平。
        1、获得定点资格的业主或投资人必须在2008年底前按照设置标准完成屠宰厂(场)的新建或改造工程。
        2、未获定点资格的现有屠宰厂(场)作为临时过渡屠宰点,可以过渡屠宰至2009年底前关闭。过渡期中出现下列任一情形的必须及时关闭:
        (1)现有场地因城市(城镇)开发建设征用;
        (2)现有场地、设施达不到国家规定的卫生、环保、动物防疫等基本条件;
        (3)“三废”和噪音达不到国家排放标准;
        (4)同一规划区域内获得定点资格的屠宰厂(场)新建或改造完工投入使用。
        屠宰企业自行关闭应事先向县经贸局书面报告,取得同意后方可实施屠宰场的关停,在关闭前后原屠宰厂(场)所属企业、镇人民政府及关有关部门应做好相应的后续安排和配套服务工作。
        (二)严格规范定点屠宰资格审批程序。
        1、定点屠宰资格审批应当遵循“公开公平公正、不重复建设和优胜劣汰”的原则,提高透明度,杜绝暗箱操作和不正之风。
        2、申请设立生猪定点屠宰厂(场),必须向县经贸局提交书面申请和有关技术资料,经县经贸局会同农经、建设、环保、工商、卫生等有关部门审查验收合格后,报县人民政府批准确定,发放生猪定点屠宰厂(场)标志牌,定点屠宰资格审批结果由县经贸局书面通知申请人,获得定点屠宰资格的申请人依法取得《动物防疫合格证》、《食品卫生许可证》后,据此办理建设工程或者向工商行政管理部门办理注册登记。
        3、根据现有屠宰厂(场)的不同情况,审批工作按照以下要求进行:
        (1)同一规划区域内现有屠宰厂(场)个数不超过规划数,达到设置标准的申请重新认定定点资格,达不到设置标准的保留过渡屠宰(场)资格,进行投入改造,经验收合格后重新认定。其原有屠宰厂(场)的地理位置符合前述设置原则的,可以就地改造使之达标,不符合前述设置原则的,必须按照前述设置原则另行选址新建屠宰厂(场)。
        (2)同一规划区域内现有屠宰厂(场)个数超过规划数,通过撤并、合资共建等方式,取消不符合设置标准的屠宰厂(场)的定点资格,重新审批合资共建屠宰厂(场)的定点资格。
        六、工作要求
        (一)加强领导,部门联动。
        定点屠宰关系到城市建设、环境保护、财政税收、市场供应、畜牧业发展、整顿市场经济秩序、防止人畜共患疫病、保护人民群众生命安全,县政府有关部门和各镇政府要充分认识其重要性和必要性,高度重视,加强领导,精心组织,密切配合,扎实工作,确保2012年底前全面实现规划目标。县政府将适时对贯彻实施本规划的工作分阶段进行督查。
        县经贸局负责组织协调有关职能部门和镇政府做好屠宰厂(场)的清理整顿、选址审查、工程建设、定点审批等有关工作。县级有关部门和镇政府要将屠宰厂(场)建设作为政府的“放心肉”工程和“菜篮子”工程予以全力支持,在规划、选址、用地、筹建、施工过程中,努力提高办事效率,改善投资环境,方便建设业主,确保全县定点屠宰厂(场)撤并、改造和新建工程按期完成。
        (二)加强执法,规范秩序。
        继续整顿和规范市场经济秩序,加强对生猪屠宰和肉品流通的监督管理和执法检查,加大对私屠滥宰和注水行为的打击力度;强化动物检疫和肉品品质检验工作,坚持肉品市场准入索证验票制度和用肉单位原料采购进货登记制度;严格按照国家规定标准征收屠宰税费,维护合法屠宰厂(场)的正当权益,为本规划的实施创造良好的市场经济环境。
        (三)完善体系,促进安全。
        进一步完善生猪及其产品流通体系,完善代宰服务制,改善代宰加工技术条件和服务水平,提升配送服务功能;研究制定鼓励屠宰技术进步、限制落后屠宰工艺的产业导向政策,培育扶持规模型肉类加工企业的发展壮大;依托大型屠宰企业推广批零挂钩、连锁配送的营销模式,完善鲜肉流通体系,使机械化、规模化、工厂化屠宰的鲜肉能够快速地批发扩散到全县城乡各个零售市场,提高我县肉食品消费的安全系数。

信息来源: 县经济贸易局
Produced By 大汉网络 大汉版通发布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