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以来,我县依托“退散进集”工作,借势借力,进一步加快“两创”中心(小微企业创业园)建设。按照“报批认定一批,开工一批,竣工使用一批” 的思路加快推进速度,至目前我县已形成了较为完备的“两创”中心体系。 一、结合“退散进集”,加快建设一批 自2016年5月以来,我县在全市率先开展了村级低端产业腾退整治暨“退散进集”工作。按照“全域推进、全行业整治、全面清零、全力以赴”的工作要求,力争用两年时间完成分布在村一级的“低小散”企业的腾退。并及时启动了“两创”中心建设,谋划好部分有发展潜力的企业腾退后的出路及村集体经济收益的保障问题。至目前,已报批认定了嘉善信息科技城、魏塘、罗星、西塘、大云等“两创”中心10个。干窑镇、大云镇“两创”中心一期项目已竣工,即将开园;陶庄镇和罗星街道一期项目年底竣工交付使用,罗星街道已有两幢厂房提前交付,第一批26家企业陆续入驻;天凝镇一期项目已建成标准厂房7600平方米;开发区(惠民街道)、西塘镇、姚庄镇、魏塘街道“两创”中心项目正施工建设中。 1.出台配套政策。按照“堵疏结合”的原则,在加大腾退整治的同时,加快“两创”中心建设,出台了《关于进一步加快创业创新中心建设促进经济转型升级的实施意见》、《嘉善县“两创”中心管理办法》、《关于印发嘉善县提升小微企业园区(“两创”中心)建设管理水平的实施方案的通知》。明确产业定位,入住条件,建设要求和扶持政策。新建的“两创”中心按照产业定位集聚发展(如干窑的轴承行业两创中心、罗星的密封件行业两创中心),但必须在原有的基础上,对设备、工艺水平和产品档次等方面进行提升,防止“退低进低”。 2.编制专项规划。2016年我县完成了《嘉善县“两创”中心布点规划》编制工作。县经信局进行了计划整合和整体初步计划安排,如镇村联建、企业入股、经济薄弱村抱团建设等方式,作为我县工业园区体系的有益补充,和小微企业创业创新的有效载体。 二、结合“强村计划”,积极谋划一批。 结合第三轮“强村计划”的要求,改变经济薄弱村面貌,鼓励相关村参与到抱团联建“两创”中心。 1.解决出路问题。在保障集体经济收益的同时,为部分企业提供出路。县镇两级对“两创”中心建成、形成收益前的集体收益进行兜底,确保不低于2015年水平。鼓励部分有发展潜力的企业腾退后进入园区发展,并适当降低项目准入门槛,引导企业兼并重组,整合入园。 2.加强考核保障。将启动“两创”中心建设,特别是经济薄弱村抱团联建项目作为重要指标列入第三轮“强村计划”考核办法,以考核加强各镇、街道的思想认识和推进力度,有效加快建设进度。 三、结合“平台提升”,及时申报一批。 近年来,省市层面进一步加大对工业平台能级提升的要求,并将“两创”中心(小微企业创业园)建设作为重要内容。为加快推进园区平台转型升级,进一步增强园区平台承载能力,促进品质经济发展,制定了《嘉善县2016年度“美丽园区”建设暨园区平台提能级专项行动实施方案》。 1.积极申报省市级“两创”中心(小微企业园)。2016年,组织科创中心成功申报了省级小微企业创业创新示范园,至此我县拥有省级小微企业创业创新示范园2家。今年又组织嘉善信息科技城申报省级小微企业创业创新示范园。组织大舜服装辅料创业园成功申报了市级创业创新中心,并重点跟踪其在2014年被确定的市生态园区建设试点后续工作,积极联系市经信委、市循环经济研究院等单位,为大舜纽扣园区的生态园化改造出谋划策,目前该园区生态化改造进展顺利,已经具备验收条件。入选首批“嘉兴市新经济产业园”的姚庄新经济产业园,目前已有6家企业入驻。 2.提升小微企业园区。根据省转升办《关于开展小微企业园、小微企业集聚点和标准厂房建设存在问题大排查大整改专项行动的通知》对嘉善科技小企业创业基地、大舜服装辅料创业园等4家小微企业园的规划、建设、运营等情况进行了调查排摸。2016年8月,全省小微企业创业园(两创中心)现场推进会在我县召开,嘉善县经信局作典型经验交流,获得充分肯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