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嘉善县深入践行习近平总书记“两山理论”,按照省、市美丽乡村升级版建设要求,突出“重点培育、全面提升、争创示范”的目标导向,对照“村点出彩、沿线美丽、面上洁净”的总体要求,坚持规划先行、突出重点、标本兼治、全民参与的原则,深化全域美丽乡村建设,分层梯度推进,着力打造美丽乡村精品点。通过几年的努力,农村环境面貌得到全面改善,精品村建设成效不断显现,线上美丽逐步形成,农村的美丽度和农民群众的幸福感不断提升,美丽乡村建设取得了阶段性的成果。近几年获评“浙江省美丽乡村创建先进县”,姚庄镇、干窑镇先后获评“浙江省美丽乡村示范镇”,魏塘街道三里桥村等八个村获评浙江省美丽乡村特色精品村,美丽乡村的建设成果受到越来越多的赞誉。主要做法是: 一、规划引领,统筹谋划美丽乡村精品村建设。按照全域规划的理念,立足整合资源要素、优化形态布局,坚持因地制宜,有效衔接村庄布点、产业发展、土地总体利用、生态环境保护等规划,统筹考虑各个村的水林田路等自然资源和古木、古桥、古建筑等历史人文资源,彰显各自的自然风貌和人文底蕴,编制美丽乡村精品村建设规划,合理定位每个村的个性特色和发展方向,规划形成“一村一景、四季有景”的美丽乡村。全县50个美丽乡村创建村全部完成规划编制,做到“有项目必规划,无设计不动工”,凡是要投入建设的地方,都要认真规划,精心设计。 二、典型示范,着力打造美丽乡村精品亮点。按照“生产空间集约高效、生活空间宜居适度、生态空间水清岸绿”的要求,推进生产生活生态“三生融合”,进一步拉高标杆、挖掘亮点、营造特色,开展村庄景区化建设,打造美丽乡村特色精品村和示范村,实现水清、树绿、路畅、村美、人和。通过持续建设,一批美丽乡村精品点成效显现,形成了特色和亮点,在面上起到示范样板作用。如:洪溪村很好地挖掘传统文化,全域整治、整村提升,已成为一个村美、人和的景区村庄;横港村围绕“党建引领、生态横港”,建设宜居、宜游、宜业的美丽乡村;大云镇东云村结合休闲农业基地,建设农家乐(民宿)集聚村;展幸村莲花泾自然村依托省级文保单位大往遗址等文化传承,建成历史文化特色村。干窑镇长生村新泾港、潘家浜等自然村按照景区化标准打造,结合农业科技孵化园、产业基地等建设休闲民宿度假区。 三、传承文化,不断提升村庄品质和内涵。深入挖掘各个村庄的历史沿革、民俗风情、传说故事、古建遗存、名人传记、村规民约、家族族谱、传统技艺、古树名木等文化底蕴,形成“一村一品”、“一村一景”、“一村一韵”的特色主题,保护与传承乡土文化,不断提升美丽乡村的品质和内涵。通过植入乡土文化的元素,体现文化传承,形成特色,如一棵古树(蒋村的千年古银杏)、一门手艺(姚庄的农民画、渔民村的打甲鱼、西塘的盘扣)、一段历史(展幸村的大往圩文化、干窑的窑文化)、一位名人(新润村的袁了凡、东云村的魏大中、沉香村的丁宾),力求避免各精品村之间的风格同质化现象。 四、串点成线,加快建设美丽乡村精品游线。风景线的建设是打造美丽乡村升级版的有效抓手,全县面上规划打造5条美丽乡村风景线,从每一个高速出口下来可以串出一条风景线,串连31个美丽乡村精品点,形成美丽乡村网状格局。目前,大云甜蜜花海风景线、姚庄桃源渔歌风景线和天凝魅力农旅风景线(干窑段)初步建成,串连12个景区村庄,变盆景为风景,形成三条各具特色的美丽乡村游线。 五、擦亮底色,深入推进农村环境综合整治。干净整洁是美丽乡村的底色,围绕城乡环境综合整治目标,全面推行涵盖集镇、道路、河道、村庄四大区域“四位一体”城乡环境卫生长效管理机制,大力推进农村生活污水治理,全面推行农村生活垃圾分类处理,加大拆违治违力度,开展优美庭院创建,形成整洁有序、绿意盎然、河水清澈的村庄新气象,全面改善提升农村人居环境。 六、注重实效,推进美丽乡村向美丽经济转化。围绕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创建,全域打造美丽乡村、发展乡村旅游,把美丽乡村与美丽经济、美丽产业相结合,通过A级景区村庄的创建,大力发展乡村休闲旅游业,发展农家乐、民宿经济,全方位地发掘村庄的个性和特色,不断显现“产业、文化、旅游、社区”相互叠加的功能。缪家村、北鹤村、荷池村、东云村、汾南村、三里桥村等一批农家乐旅游特色村陆续涌现。“美丽乡村乐悠游活动”作为嘉善县庆祝首届“农民丰收节”的系列活动之一,组织了400名游客走进美丽乡村,活动内容丰富,沿途风景醉人,各方好评不断。通过政府搭台,大力推介美丽乡村游,实现村庄变景区、农产品变商品、农民在家门口实现增收致富,促进美丽环境向美丽经济转化,实现了美村富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