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示范点 > 四区一园 > 产业转型升级引领区

“引育用留”全方位打造人才服务生态链
发布日期: 2019-12-27 14:56 浏览次数:

我县坚持人才第一资源理念,不断深化人才发展体制机制改革,持续释放政策红利。通过推出“人才住房券”、“人才金卡”和人才公寓等创新措施,实施“精英引领计划”、“博士后倍增计划”、“聚智兴业3113计划”等人才计划,着力打通引才、育才、用才、留才各环节,全方位打造人才服务生态链。

一是下好“先手棋”,确保人才“引得进”。全方位推进“聚智兴业3113计划”,梳理与我县企业需求契合度高的高校院所,在浙江理工大学、吉林大学、云南技师学院等80余所高校(含职业院校)设立“引才联系点”,通过校园宣讲和招聘,引入高校毕业生,积极推动高校专家教授与我县企业开展技术合作。重点支持中国归谷嘉善科技园和上海人才创业园两大高层次人才平台建设,立足两大平台为人才提供多样的就业选择和创业机会,已吸引高科技创业项目近300家。每年及时兑发“精英引领计划”领军人才奖励资金、引进人才综合补贴、高技能人才引进补贴等各类资金3000万余元,确保引进人才充分享受“政策红利”。

二是下好“关键棋”,推动人才“育得准”。高质量推进“精英引领计划”,大幅提升补助金额,创业类人才项目根据类别分别给予200万、400万、600万资金补助,目前全县已累计引育领军人才94人。精准开展专业技术人才培养,在全市率先开展继续教育专业课程培训,每年1500余人次参加培训,每年新增初中高专技人才2400余人,其中高级职称人才200余人。重点聚焦高技能人才引育,实施“金蓝领计划”,每年培养和引进各类高技能人才2500余人,发放技能补贴近1000万元。省级技能大师工作室实现“零”的突破,22人获得省“拔尖技能人才”和“优秀技能人才”称号。

三是下好“指导棋”,助力人才“用得好”。大力实施“博士后倍增计划”,推进企业设立博士后工作站,切实为企业解决各类科研难题。目前,全县共有博士后工作站9家,其中国家级1家,省级8家,共有在站博士后9人。探索与国内顶尖高校开展“柔性合作”,鼓励清华大学博士研究生至我县优质企业开展社会实践,截至目前,共计81名博士研究生到嘉善实践,完成科研项目67项,解决技术困难92项,创造经济效益3274万余元。推动技能人才企业自主评价,在骨干型企业开展技能人才自主评价体系建设,让评价标准主动适应企业需要,评价内容主动贴近企业岗位,目前已有400多家企业经培训后开展人才自主评价,累计培养高技能人才5500余人。

四是下好“决胜棋”,保障人才“留得住”。在全省首家推出“企业人才住房券”,我县优质企业引进的人才,最高可申领300万元,博士和硕士研究生分别可申领50万元和30万元,符合条件的人员可享受8折优惠的人才福利房。在全市率先推出“人才金卡”,持卡人可在我县享受医疗保健、子女入学、安居置业等8个方面的优质服务和相关待遇。多层级推进人才公寓建设,县级人才公寓家电设施配套齐全,可“拎包入住”,入住率达98%以上;高标准建设国际人才公寓669套,2020年底可投入使用。在全市率先推进人才服务智慧管理平台开发,人才公寓申请、人才引进补贴申请、人才住房券申请三大业务均实现“无纸化”操作,切实为人才提供更加便捷、高效的“最多跑一次”服务。

我县以开阔的视野引才选才、以宽广的胸襟聚才留才,以科学的理念育才用才,实现人才“引得进”“得准”“用得好”“留得住,人民日报、中国组织人事报、浙江日报、省人社厅等多次报道肯定嘉善人才工作。“聚智兴业3113计划”等人才计划实施以来,全县已引进1.5万余名高校毕业生;培养初中高专业技术人才2400余人,引育高技能人才2500余人,引育“精英引领计划”领军人才94人;省级“万人计划”高层次人才培育和省级技能大师工作室实现“零”突破,2019年新增省级博士后工作站3家,新进站博士后6人,年度建站数和进站人数均居全市第一。

信息来源: 县委推进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