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嘉善县紧紧抓住长三角区域一体化发展上升为国家战略、上海建设具有全球影响力的科技创新中心等重大历史机遇,将人才强县、创新强县作为首位战略,接轨“上海都市圈”,融入“大湾区”(环杭州湾大湾区)、聚力建设“大走廊”(G60科创走廊),增强对未来产业、优势资本、先进技术、高端人才的吸引能力,全力打造长三角绿色创新发展新高地。在“2020中国县域科技创新百佳县市”榜单中,嘉善位列全国第14位,全省第3位,全市第1位。全县科技创新指数排名列全省第8位,三年共提升32位,进步幅度排名列全省第1位。 一、破解协同发展难题,在合作机制上实现无缝衔接 一是政府搭台,构建区域合作“长效机制”。自2014年就与上海市科委、浙江省科技厅建立了三方合作机制,每年举办“上海—嘉善科技对接交流”活动,今年组织清华大学、中科院、复旦大学、上海大学等国内知名高校院所专家开展技术对接16场次,征集企业技术难题近100项,通过揭榜挂帅、技术难题挑战赛、成果拍卖等活动,征集到技术解决方案60余项,达成技术合作34项,其中和上海的高校院所签约的共10项。举办中科院百名科学家嘉兴行嘉善专场活动、2020 中国嘉善智能制造全球路演、复旦—嘉善高层次人才项目路演等品牌活动13场,累计路演项目113个,签约落地项目31个。 二是园区共建,树立合作共赢“创新标杆”。积极促成同济大学、东华大学等与归谷嘉善科技园、上海人才创业园等园区建立合作关系,共建“同济大学校友数字经济产业园•长三角未来邨”等高能级创新载体,累计引进氢能源、无人机等前沿科技成果项目100多个,新引进长三角新能源研究院、同济大学长三角人工智能和机器人研究院等一批创新载体。归谷嘉善科技园成为全市唯一的长三角 G60 科创走廊科技成果转移转化示范基地。 三是企业唱戏,打通成果转化“最后一公里”。积极引导企业以项目为纽带,与上海、江苏等地高校院所建立长期稳定的合作伙伴关系,推动东菱技术、赋同科技等100多家企业与复旦大学等上海知名院校开展产学研合作,承接高校院所科技成果转化项目400多个、联合攻破关键领域技术难题60多项。 二、破解资源集成难题,在创新要素上实现自由流动 一是推动创新资源互通。与浙江大学、复旦大学、清华长三角研究院等合作建设多个高能级创新载体,打造世界级祥符荡科创绿谷。目前已与浙江大学签署了智慧绿洲项目的框架协议,共建集研发、教育、人才、产业、创意、国际化等多功能为一体的长三角智慧绿洲;与清华长三角研究院签署合作项目,围绕生命健康、智能传感等核心方向,在祥符荡科创绿谷组建“浙江清华长三角研究院嘉善创新中心”,打造“1+N”的综合服务体系。与上海大学签署合作项目,将与英国剑桥大学等国内外知名院校合作共建高端基础件与关键材料中试基地和高端研究院。 二是实现高端人才互认。与上海青浦、江苏吴江共同实施外国高端人才互认,按照三地最优、统一标准的要求,实行一地认定,三地互认,构建更加开放的人才合作共享机制。目前已有20余个A类外国高端人才在嘉善完成互认。同时,将外籍人才来华工作、居留这两个分属于科技、公安出入境管理大队的不同受理事项窗口“合二为一”,在全省首次实现“单一窗口”外国人来华工作类业务全类别覆盖,将原来至少要跑两次的事项缩减至只需跑一次,将原来两部门串联审批时限30个工作日减为7个工作日。 三是开展科技政策互惠。出台科技新政2.0版,明确有效期内的省外高新技术企业在我省重新认定前享受同等税收政策,解决省外高新技术企业落户需重新认定等科技招商瓶颈问题,显著提升上海等地企业转移意愿,引进格科微电子、新思考电机、亿力设备等一批具有代表性的上海高新技术企业,今年有128家新申报高企通过专家评审,通过数连续三年列全市第1位,累计认定高新技术企业突破400家,实现三年翻两番。改革科技创新券制度,把科技创新券覆盖范围扩大到上海的创新载体,并联合青浦、吴江科技部门,成立科技创新一体化发展工作小组,商讨设立“长三角一体化发展示范区创新券”,推动科技创新券在示范区内通用通兑,截止目前使用到上海载体的创新券达500万元。 三、破解创新链互补难题,在产业协同上实现深度融合 一是在科创布局上突出“内外联动”。采取“连锁经营”模式,在上海、欧洲布局“科创飞地”,全方位网罗全球顶尖人才和项目,其中,嘉善国际创新中心(上海),已累计引进首个诺贝尔奖得主工作室、SIME医疗、丹翰智能等优质项目35个,被授予虹桥商务区第二批特色楼宇称号;嘉善国际创新中心(欧洲)入选省级海外创新孵化中心创建名单,今年7月与商务部投资促进事务局签订共同建设“中欧科创中心(荷兰)”的合作框架协议,成为境外产业创新试验区和海外人才项目招引平台,目前入驻企业12家。 二是在项目孵化上突出“高效循环”。与上海专业基金合作开展一体化招商,采取“基金+股权+项目”方式成功引进百亿级国际顶尖创新药项目云顶新耀,从产业基金导入到企业香港上市,新项目开工只用了8个月,实现当年洽谈、当年签约、当年上市的“嘉善速度”。同样,立讯智造项目从签约到投产仅15个月,到今年底产值有望突破百亿,实现“当年签约、当年投产、当年进规”,打开了县外优质孵化项目在嘉善产业化的“快速通道”。 三是在产业定位上突出“优势互补”。树立优势优先理念,从自身产业基础和一体化发展方向出发,因地制宜精准布局主导产业,实现错位发展、优势互补,推动地区之间产业融合水平逐步提高。如在集成电路产业方面,通信电子省级高新区引进的百亿级半导体项目格科微电子,其研发设计在上海,芯片制造在苏州,封装测试在嘉善,实现三地“科创同圈”“产业同圈”,共同助推三地集成电路产业发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