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示范点 > 五个先行区 > 社会共治共享先行区

嘉善县建立“互联网+”三大平台 实现综合执法全链条闭环管理
发布日期: 2020-06-30 15:58 浏览次数:

2019年以来,嘉善县持续深化综合执法改革,将“互联网+”应用到跨部门、跨领域综合行政执法中,创新建立“互联网+巡查”“互联网+公证”“互联网+执法”三大平台,打造执法监管闭环管理全链条,持续提升县域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水平。已累计开展“互联网+巡查”4000余次、互联网双随机抽查100多次,开展非现场执法近4000件。

一、建立“互联网+巡查”平台,发挥三大优势精细管理

一是落实“双随机、一公开”,强化现场执法实效。组建综合执法专家库,同步建立规上企业数据库,并通过“双随机”方式,现场公布“双名单”,提升现场执法实效。抓好三产市场秩序管理,将市容环境、餐饮油烟、价格监管、养犬管理、道路管理、燃气管理、城乡规划7大领域25小项全部纳入“清单化”市容巡查机制。

二是落实“终端实时监测”,强化执法领域拓展。创新建立国内首个以政府主导餐饮油污数字化监管与第三方排查监督及公众参与相结合的智慧监管平台。将全县城区产生油烟废气的餐饮店进行数字化建档,分等级、分类别、分街区管理。目前已有800多家餐饮店纳入平台,并对20余家餐饮店安装油烟在线监控设备。

三是落实“全县域全推广”,强化日常执法覆盖。依托“基层治理四平台”建设将“浙政钉•掌上执法”引入到镇(街道)日常巡查中,以分区域、定目标的方式,通过事项梳理、数据归集、系统对接等举措,提升执法效能。“浙政钉·掌上执法”账号开通率、人员培训率、执法应用率均实现100%。

二、建立“互联网+公证”平台,破解三大难题补齐短板

一是破解取证难,实现取证快捷。综合行政执法部门与公证处深化合作,建立“互联网+公证”(在线云存证)平台,在互联网层面优化执法人员信息回答、信息录入并存档的问题,将重要视频、关键音频等证据直接上传至平台进行存证,综合行政执法部门通过互联网实现取证公证,确保法律效力。

二是破解流程长,实现流程缩短。以“互联网+公证”(在线云存证)平台为载体,在支持传统纸质办证的情况下,推动相关环节电子化,确保各个环节都有公证处作相关司法背书。极大提高了综合行政执法部门的办案效率,真正实现现场勘验、现场取证、现场存证一步到位。

三是破解查证难,实现证据固化。通过平台建设,进一步规范了综合行政执法部门的立案、移交、勘查、结案等程序,移送、交叉执法、结果反馈等措施有效衔接。如遇执法纠纷,可通过平台对证据及时出具公证书,破解当事人不在现场或拒不配合调查时的查证难问题。

三、建立“互联网+执法”平台,坚持三大思维探索路径

一是坚持科技思维,构建立体式执法。建立综合行政执法“互联网+执法”可视化数据库,从地面到高空形成立体化执法模式,实现一线执法人员执法记录仪配置率100%。尤其是将无人机等设备应用到了日常巡查、现场勘查、影像取证等执法环节,着力优化具体执法场景应用,如大气污染防治、渔政等。

二是坚持整体思维,构建协作式执法。充分发挥“1+1>2”的“互联网+执法”效应,推动综合行政执法与公安部门共同探索“警城联动”,实现执法整合和优势互补。推动综合行政执法与建设部门联动,以“数字化城管”为依托,大力推进“智慧化城管”建设。强化综合行政执法与有关行业主管部门联合执法,形成执法合力。

三是坚持闭环思维,构建一站式执法。建立综合行政执法“互联网+执法”闭环系统,全方位使用“案件信息管理系统”,对所有案件进行全流程统一登记和监督,使有案必立、立案必结等得到充分保障。该系统运行以来,未出现一起行政复议败诉案件,规范化的案卷也连续多年被省市县各级单位评为“优秀案卷”。


全屏播放:开始播放后点击右键选择“缩放”中的“全屏”,双击则退出全屏。

2019年以来,嘉善县持续深化综合执法改革,将“互联网+”应用到跨部门、跨领域综合行政执法中,创新建立“互联网+巡查”“互联网+公证”“互联网+执法”三大平台,打造执法监管闭环管理全链条,持续提升县域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水平。已累计开展“互联网+巡查”4000余次、互联网双随机抽查100多次,开展非现场执法近4000件。

一、建立“互联网+巡查”平台,发挥三大优势精细管理

一是落实“双随机、一公开”,强化现场执法实效。组建综合执法专家库,同步建立规上企业数据库,并通过“双随机”方式,现场公布“双名单”,提升现场执法实效。抓好三产市场秩序管理,将市容环境、餐饮油烟、价格监管、养犬管理、道路管理、燃气管理、城乡规划7大领域25小项全部纳入“清单化”市容巡查机制。

二是落实“终端实时监测”,强化执法领域拓展。创新建立国内首个以政府主导餐饮油污数字化监管与第三方排查监督及公众参与相结合的智慧监管平台。将全县城区产生油烟废气的餐饮店进行数字化建档,分等级、分类别、分街区管理。目前已有800多家餐饮店纳入平台,并对20余家餐饮店安装油烟在线监控设备。

三是落实“全县域全推广”,强化日常执法覆盖。依托“基层治理四平台”建设将“浙政钉•掌上执法”引入到镇(街道)日常巡查中,以分区域、定目标的方式,通过事项梳理、数据归集、系统对接等举措,提升执法效能。“浙政钉·掌上执法”账号开通率、人员培训率、执法应用率均实现100%。

二、建立“互联网+公证”平台,破解三大难题补齐短板

一是破解取证难,实现取证快捷。综合行政执法部门与公证处深化合作,建立“互联网+公证”(在线云存证)平台,在互联网层面优化执法人员信息回答、信息录入并存档的问题,将重要视频、关键音频等证据直接上传至平台进行存证,综合行政执法部门通过互联网实现取证公证,确保法律效力。

二是破解流程长,实现流程缩短。以“互联网+公证”(在线云存证)平台为载体,在支持传统纸质办证的情况下,推动相关环节电子化,确保各个环节都有公证处作相关司法背书。极大提高了综合行政执法部门的办案效率,真正实现现场勘验、现场取证、现场存证一步到位。

三是破解查证难,实现证据固化。通过平台建设,进一步规范了综合行政执法部门的立案、移交、勘查、结案等程序,移送、交叉执法、结果反馈等措施有效衔接。如遇执法纠纷,可通过平台对证据及时出具公证书,破解当事人不在现场或拒不配合调查时的查证难问题。

三、建立“互联网+执法”平台,坚持三大思维探索路径

一是坚持科技思维,构建立体式执法。建立综合行政执法“互联网+执法”可视化数据库,从地面到高空形成立体化执法模式,实现一线执法人员执法记录仪配置率100%。尤其是将无人机等设备应用到了日常巡查、现场勘查、影像取证等执法环节,着力优化具体执法场景应用,如大气污染防治、渔政等。

二是坚持整体思维,构建协作式执法。充分发挥“1+1>2”的“互联网+执法”效应,推动综合行政执法与公安部门共同探索“警城联动”,实现执法整合和优势互补。推动综合行政执法与建设部门联动,以“数字化城管”为依托,大力推进“智慧化城管”建设。强化综合行政执法与有关行业主管部门联合执法,形成执法合力。

三是坚持闭环思维,构建一站式执法。建立综合行政执法“互联网+执法”闭环系统,全方位使用“案件信息管理系统”,对所有案件进行全流程统一登记和监督,使有案必立、立案必结等得到充分保障。该系统运行以来,未出现一起行政复议败诉案件,规范化的案卷也连续多年被省市县各级单位评为“优秀案卷”。


信息来源: 县委推进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