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位于西塘镇杨汾线上的芦墟塘桥承载了下甸庙几代人的记忆,近年来,由于屡次受到船舶撞击,成为了危桥。在县人大、交通等有关部门及西塘镇的联合推动下,芦墟塘桥于今年3月被部分拆除,并进行了重建。今天上午,该桥正式通车。 一大早,在位于西塘镇杨汾线的芦墟塘桥两侧,已围满了自发前来的村民,大家万分期待着新桥开通的那一刻。早上七点半,桥上的围挡被一一撤除,芦墟塘桥正式通车,沿线的公交线路同步恢复。 
“方便多了,回家速度要比以前快,也安全多了,稳稳当当的。”西塘镇下甸庙村民丁似松告诉记者。 “我朋友圈发了一下,让大家都知道这里通车了,这里走更方便,到嘉善、西塘都很近!不然,以前我们要兜一大圈!”西塘镇下甸庙村村民张德华也附和道。 拆除重建老桥上部结构,保留加固老桥下部结构,新修建的大桥为双向两车道,全长89米,桥梁横断面加宽1.1米,中跨采用钢桁架确保4.5米通航净空要求,有效减少船舶撞击风险。另外,夜间照明景观设施的安装,使这座大桥成为了屹立在芦墟塘航道上的一道靓丽风景线。 “第一座钢结构的大桥,以前嘉善都没有的!晚上我从那边的大桥看过来,风景十分漂亮。”西塘镇下甸庙村民陶根华高兴地说道。 原来的芦墟塘桥建于30多年前,是附近约2万居民生产、生活的主要通道。该桥曾先后多次遭到过往船舶撞击,桥体出现受损。2017年12月,芦墟塘桥经有关部门检测确认为危桥,并于当年12月6日实行交通限行,只允许二轮电瓶车和行人通行;2020年10月,该桥被评定为5类危桥,禁止一切车辆通行,村民进出需绕道洪三线。由于镇区无公交车通行,尤其是芦墟塘(下甸庙段)东原金河村有村民650多户、1700多人,而幼儿园、小学、农贸市场等都在河西,企业都在河东,居民出行相当不便,附近群众希望加快改造的呼声强烈。 当地的人大代表及县人大代表等曾多次提出意见建议,希望加快推动大桥修复或重建。在党史学习教育中,县交通部门、西塘镇等合力推动,促成了这件好事。 “通行能力是按照原来的设计标准,能够通行20吨的车辆,这座桥还是主要是服务民生,给当地周边的老百姓出行提供方便,重型车辆还是要绕行。”公路与运输管理服务中心公路养护股股长童熙提醒。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