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政务公开 > 专题专栏 > 六稳六保 > 落实成效

用电发电自平衡 全国首个零碳村落“打样”双碳新模式
发布日期: 2022-11-15 11:23 浏览次数:

324片光伏瓦、126片光伏板向阳静卧,3座风车叶片迎风转动,1处模块化地源热泵提取换热,太阳能、风能、地热能不断转化成电能……位于祥符荡创新中心的全国首个零碳村落——竹小汇双碳聚落,智慧管控系统大屏上一蓝一绿两个圆柱体,分别记录着11月14日能源的生产和消耗数据,随着日期的增加,产生能源已远超消耗能源。

“这里是中国首个真正的零碳村落,风能、地热能、太阳能、生物质能、氢能等可再生能源,进行多能互补,实现碳平衡。”中国城市科学研究会总工程师、中国生态城市研究院常务副院长、示范区嘉善片区总工程师沈磊给记者算了一笔账:竹小汇双碳聚落每年建筑总耗电可达118万度,而建筑屋顶光伏发电量每年达120万度,村落能源实现自给自足。此外,每年村落内电动汽车总耗电约10万度,而风力发电加上屋顶之外的光伏设备发电量每年约10万度,用电和发电完全平衡。

今年8月发布的《长三角生态绿色一体化发展示范区碳达峰实施方案》,将嘉善祥符荡创新中心列为碳达峰工作重点片区,要求大力探索减源、增汇、替代的近零碳路径,一体打造长三角低碳零碳引领区和样板间。

总用地面积11.8万平米的竹小汇双碳聚落成为样板间的样板——将原有建筑拆除后产生的建筑垃圾,作为新建筑的装饰材料;污废水100%处理后回用、再排放;厨余垃圾等通过生物降解100%本地处理,其他生活垃圾100%分类收集处理、回用;无接触式智慧垃圾桶、光伏发电景观廊架、智慧太阳能充电椅、智慧路灯、储能充电桩等低碳智慧城市设施产品,触手可及。

走出零碳建筑的生活空间,近零碳的理念与技术也已根植在生产、生态空间之中——右边,400亩低碳智慧农田节水50%、降碳20%;左边,生态岛夏见萤火虫、冬栖候鸟群。“我们在竹小汇进行着农田降碳、建筑零碳、生态岛固碳的综合双碳试验。”沈磊表示,希望从竹小汇到祥符荡再到长三角,从单个聚落到园区再到城区,一步步探索普适性强、经济实用、可推广可复制可实施的双碳模式。

“这里从原来两省一市交界的薄弱处,逐渐变成了现在的改革发展的前沿阵地,今后,这里是一个生态友好型高质量发展的观察窗口。”示范区执委会副主任、浙江省发改委副主任陈建忠说。


信息来源: 县传媒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