挂上幕布,点亮氛围灯,放音乐、做直播……近日,在魏塘街道恒利星悦城广场,商户们将汽车后备箱当作摊位贩卖商品,吸引了不少市民驻足。

与传统的地摊经济相比,“后备箱夜市”似乎就是把卖东西的载体从地上、平板推车上挪到了汽车上,有人也称其为“摊位经济升级版”。不过,如果有机会到后备箱市集走一走,看一看那些有趣的手作好物、美味的咖啡美食、创意的装饰,就会发现每一个后备箱就像是一个微缩版的创意工厂。一个个特色鲜明的后备箱摊位,既是城市的一道新风景,也是提振消费活力的“微创新”。 “这些都是我们一针一针勾出来的,美观实用。”丁雅婷是一名手工爱好者,仅凭一根钩针和一团毛线,她就能勾出各种各样憨态可掬的小动物和花色各异的小背包。“我想把兴趣做成自己的事业。”从夜市出发,丁雅婷希望将来能拥有一个属于自己的工作室。 
从事“后备箱经济”的群体以年轻人为主,对他们而言,这不仅是为了谋生,更像是年轻人在释放创业激情,抒发他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作为一种新的消费场景,满足了当下人们对“烟火气”和经济复苏的渴望。 据了解,当天除了主动报名的创业群众,魏塘街道还招募了部分有线下实体店的商家,帮助引流,扩大知名度。“我是四川来的,在魏塘街道开店卖麻辣兔头、鸭货好几年了,有这个机会来做一些宣传蛮好的。”摊主卢海峰表示,当天不少顾客在品尝过他亲手制作的小吃后,纷纷向他询问店铺的位置,或者直接互加微信,网上下单。 
当然,这不仅是一种经济现象,也是一种文化现象。在魏塘街道的“后备箱夜市”上,除了经营餐点蛋糕,以及小型游乐、服装饰品、特色纪念品、盲盒这些带有罗曼蒂克和赛博朋克色彩的项目外,还有展示售卖极具地方人文特色物品的摊位。 非遗传承人钟杏珠的剪纸、文化名人屠善良画的工笔花鸟素色折扇、现场制作的漂漆扇子、凉来西糕点、老丁头米醋……这些非物质文化遗产,每一件都镌刻着地方文化印记 ,在昏黄的灯光下历史感十足,别有一番韵味。“这些嘉善独有的文化要传承,就要有受众。”丁慧煜是一名嘉兴市漆器工艺爱好者,她希望通过夜市向大家展示传统工艺的魅力,同时了解当下流行的审美趋势,将其融入传统工艺,创新出更多符合当下审美要求的作品。 
当天,魏塘街道的IP形象“魏来”也出现在了夜市之上。“它身上既镌刻着魏塘的历史印记,又有着当下的面貌,同时包含着魏塘人民对未来的美好憧憬。”据工作人员介绍,IP的蝴蝶形象和街道的地图形状相契合,翅膀由中新产业园的logo演化而来,身上披的是魏塘历史上赫赫有名的魏塘纱。“魏来”将和大家一起奔向未来,同时展开双翅,迎接各方来客。 “‘后备箱经济’所具备的不仅仅是经济功能,同时兼具社交、文化功能,满足了人们寓’市’于’乐’的多维需求。”魏塘街道相关负责人表示,“后备箱市集”是一种大胆创新的方式,进一步激发了魏塘商圈新“夜”态,拉动消费,提振经济的同时,更是为丰富群众业余生活,弘扬善文化,充实精神世界探索出新的路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