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据《中国共产党党务公开条例(试行)》《中共浙江省委贯彻〈中国共产党党务公开条例(试行)〉实施细则》《中共嘉兴市委全面深化党务公开工作实施方案》《中共嘉善县委全面深化党务公开工作实施方案》等有关规定精神,现就县综合行政执法局党委全面深化党务公开工作,制定如下实施方案: 一、指导思想 全面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新时代党的建设总要求和新时代党的组织路线,全面加强党的建设,以提高党的执政能力、加强党的先进性建设为目标,坚持党要管党从严治党,尊重党员主体地位,推进基层党内民主建设。探索党务公开的有效途径,以落实党员的知情权、监督权和增强党组织工作的透明度为要求,全方位构建党务公开透明体系,有重点、有步骤地逐步公开党务事务,发展党内民主,加强党内监督,进一步提高党组织的凝聚力、号召力、创造力和战斗力,为全面助推嘉善“双示范”建设提供坚强有力的政治保证。 二、基本原则 1.坚持党的领导的原则。坚持维护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权威和集中统一领导,认真贯彻落实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牢固树立“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把党务公开放到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伟大实践中来谋划和推进,把坚持和完善党的领导要求贯彻到党务公开的全过程和各方面。 2.坚持依规依法的原则。遵循《中国共产党章程》《中国共产党党内监督条例》《中国共产党党务公开条例(试行)》《中共浙江省委贯彻〈中国共产党党务公开条例(试行)【】〉实施细则》《中华人民共和国保守国家秘密法》等相关规定,党内事务除涉及党和国家秘密不得公开或者依照有关规定不宜公开的事项外,一般应当公开。 3.坚持发扬民主的原则。首先要在党内公开,保障党员民主权利,落实党员知情权、参与权、选举权、监督权,更好调动全党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及时回应党员和群众关切,以公开促落实、促监督、促改进。其次对不涉及保密以及群众关注的重要事项,要按照规定及时向党外公开。 4.坚持积极稳妥的原则。积极适应党内基层民主建设新要求,不断完善公开制度,丰富公开内容,创新公开形式,努力探索党员在党务公开中发挥作用的途径和方式。注重党务公开与政务公开的衔接联动有机结合,统筹各层级、各领域党务公开工作,一般先党内后党外,分类实施,务求实效。 5.坚持因地制宜的原则。将本局实际和群众要求相结合,科学规范党务公开的内容、形式和程序。切实提高党务公开的针对性和有效性。公开内容真实、具体,公开形式多样、便捷,保证党务公开的时效性和经常性。坚持“四公开”:即固定内容长期公开、常规工作定期公开、重点事项分期公开、热点问题即时公开。 三、党务公开的实施范围 党务公开的实施范围为局党委、局党总支和直属各党支部。 四、党务公开的主要内容 1.学习贯彻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和上级党组织决议决定和工作部署,坚决维护习近平总书记党中央的核心、全党的核心地位,坚持维护党中央权威和集中统一领导情况。 2.局党委重要决策及执行情况,年度工作目标、任期内重要工作部署、阶段性工作部署、重点工作任务及落实等情况。 3.加强思想政治工作、开展理论学习及落实、党内学习教育、组织党员教育培训及落实、执行“三会一课”和党员主题党日活动制度等情况。 4.党组织的设置、班子职责分工、机构调整、党内选举、党员发展及转正、民主评议、创先争优、贯彻执行民主集中制、召开民主生活会和组织生活会、保障党员权利、党费收缴、考核评价、党员教育、党员管理、党员监督等情况。 5.纠正“四风”,联系服务党员和群众,听取、反映和采纳党员群众意见建议,帮助党员和群众解决生产生活实际困难,接待来信来访、排查化解矛盾纠纷,办理涉及党员和群众切身利益重要事项等情况。 6.落实党要管党、从严治党政治责任,加强党风廉政建设,落实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和责任分工情况,落实党内监督制度情况,班子廉洁自律情况,述职述廉情况;违纪违法案件查处情况,党员干部反腐教育管理情况,发挥党组织领导核心和战斗堡垒作用等情况。 7.干部选拔任用、轮岗交流、考核奖惩、干部监督制度及执行、职务职级晋升等情况。 8.其他有必要公开的,且不涉及党和国家秘密的党务事项。 五、党务公开的程序、形式和时限 (一)公开的程序 1.制定目录。按照党务公开的内容要求,经保密性初审后,分层级编制具体的党务公开目录,规范公开的内容、范围、方式、时限,并根据职责任务要求进行动态调整。 2.审查核实。日常性公开依照公开目录,按照“谁承办、谁提出”的要求,由本级党组织负责人审核后进行,目录外需要公开的事项须报经党务公开工作领导小组批准同意后进行。以上公开内容必须经过保密性、必要性、准确性等审核。 3.实施公开。按照方案规定的形式和时限,对确定的内容予以公开。公开的时限与公开的内容和范围相适应。对上级党的组织已经公开的党务事项,可以在上级党的组织明确的公开范围内予以转载公开。未经审批,下级党组织不得自行公开上级党组织的党务事项。 4.收集、处理意见及反馈。通过设立意见箱、12345热线电话、民主恳谈会等形式,及时收集党员群众的意见和建议,并做好调查核实和处理结果反馈。 5.立卷归档。按照档案管理的要求,对党务公开的有关资料进行立卷归档,妥善保存,归档备查,并做好管理利用工作。 (二)公开的形式 1.网络“线对线”公开。通过“中国嘉善”门户网站县综合执法局党务公开子栏目,将局党委的重大部署和重要决策向社会公开。在“IN嘉善”APP上设立微信公众号,对群众关注的热点问题进行及时公开,并动态跟踪及时反馈处理。 2.上墙“点对点”公开。主要是通过党务公开栏、电子显示屏等形式将党委(总支、支部)的重大决策、重要工作部署及有关事项以文件、简报、公示、公告等形式向党员公开。 3.告知“面对面”公开。对外通过局新闻发言人,对内通过党内会议和党组织活动等形式,及时对重大事件、重大决策或党员群众密切关注的热点问题给予公开,并接受质询和解答,实现“零距离”公开。 4.六进“心连心”公开。主要是通过“进学校、进社区、进工地、进企业、进市场、进农村”,宣传党务公开内容,听取群众意见建议,加强工作交流和沟通,畅通信息公开反馈渠道。 5.评议“实打实”公开。主要是建立社会督察员民主评议制度,通过征求意见、查找问题、定期评议、督促落实、改进工作,落实群众对党组织的监督评价权。 (三)公开的时限 1.长期公开:党的有关政策规定、工作制度、工作程序以及党组织的机构设置等具有长期性、固定性的内容。 2.定期公开:一定时期内相对稳定的常规性工作,如发展党员、党费收缴等情况。原则上每月或者每季度公开一次。 3.分期公开:动态性、阶段性的重点事项工作应根据进展情况分期逐段公开,如党组织活动情况、年度目标进展情况等重点事项。 4.即时公开:临时性、应急性工作,如干部考察预告、任前公示、发展党员公示、职级晋升公示等热点内容问题,应当根据实际情况随时进行公开。 六、健全保障机制 1.预公开机制。在决定或办理与群众利益密切相关的重要事项时,在作出正式决定之前将方案向群众公布,充分听取意见,并做好意见的收集和反馈工作。对于多数人有不同意见或存在重大分歧的问题,暂缓作出决定,待进一步调查研究后再作出决定。处理情况和结果在相应范围内公开。 2.例行公开机制。列入党务公开目录的事项,按规定及时主动公开;暂时不宜公开或不能公开的,报上一级党组织备案。公开事项如需变更、撤销或终止,由制定党务公开目录的党组织批准,报上级党委备案后及时公布并作说明。 3.依申请公开机制。党员群众可按有关规定申请公开相关党内事务。对申请的事项,可以公开的,局党委(党总支、各支部)向申请人公开或在一定范围内公开;暂时不宜公开或不能公开的,可以不作公开,及时向申请人说明情况。申请事项及办理情况报上一级党组织备案。 4.党内民主机制。根据实际情况,逐步建立党内事务听证咨询、重大决策征求意见、党务公开信息反馈、党员定期评议等制度,推动党务公开工作的规范化、制度化。 5.监督检查机制。通过专项督查等形式,组织经常性的专项检查。通过定期召开社会督察员会议、恳谈会、征求意见等形式,对党务公开工作进行监督。以公布电子邮箱等形式,广泛征求意见建议,并及时进行核实处理。 6.考核评价机制。把党务公开工作纳入党建工作目标责任制考核、党组织领导班子及其主要负责人考核的重要内容,明确党务公开的量化考核标准,实施定性定量考核,提高公开工作成效。 7.责任追究机制。适时组织党员群众对党务公开情况进行评议,并及时公布评议结果。对不按规定公开或搞形式、走过场、弄虚作假的,给予批评教育,责令限期整改;情节严重的,要追究有关领导和直接责任人的责任。 七、组织领导 1.加强组织领导。建立由局党委书记任组长,以局政治处主任为副组长,局党委班子其他成员为成员的局全面深化党务公开工作领导小组。下设领导小组办公室,由局政治处主任任办公室主任,局政治处其他成员为组员,负责党务公开的牵头协调工作。局党委是本局党务公开的责任主体,主要负责人为党务公开工作第一责任人,分管领导为直接责任人。各支部书记为本支部党务公开工作第一责任人。局党委的党务公开工作由局办公室具体负责,局政治处负责审核,各支部的党务公开工作由本支部指定专人具体负责。分解工作责任,形成层层抓落实的责任机制。 2.强化工作指导。局全面深化党务公开工作领导小组要加强调查研究和督促指导,及时解决党务公开实践中存在的困难和问题,鼓励和支持本局党组织在公开内容、公开形式、公开程序、制度保障、监督考核等方面的积极探索。同时,整合工作资源,努力形成以党务公开引领政务公开,达到所有公开统一协调、统一检查、统一见效的工作合力。 3.确保完成工作。各级党组织要高度重视全面深化党务公开工作,局党委及各支部班子成员要自觉增强民主意识,带头推进党务公开。要善于总结经验,宣传推广涌现出的先进经验和有效做法,充分发挥典型的示范引导作用,形成良好的工作氛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