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位于惠民街道惠通村的渔禾家庭农场,工人正将提前放下的网笼收起,将捕捞上来的澳洲淡水龙虾等水产品放入桶内,相比于本地养殖面积较多的小龙虾,澳洲淡水龙虾的颜色偏蓝色,很多人称它为“蓝龙虾”。 渔禾家庭农场负责人陶勇杰说,今年是基地第一年养殖澳洲淡水龙虾,前期因为基地以及周边工程建设问题,延迟了苗种的投放时间,原本澳洲淡水龙虾虾苗4月下旬投放,120~150天后即可收获。今年到6月才投放,每亩投放了约3000尾,好在今年天气好,气温适宜,存活率不错,现在每亩收成也有50多公斤,价格卖得也不错。陶勇杰说,澳洲淡水龙虾除了供农场里的农家乐,客人还会打包回去,还有预定的,销售不难。“养出来一两以上的虾自卖自销的话,可以卖到每公斤160元。” 县农业农村局水产技术推广站站长陆立刚介绍,今年我县稻渔综合种养面积为1.4万亩,其中以“水稻+小龙虾”种植为主,面积约9000亩。澳洲淡水龙虾作为新品种,肉质鲜嫩,出肉率高出小龙虾两倍以上,基地稻虾共生将近300亩,水稻和虾塘的面积约为9:1。 陶勇杰介绍,养殖澳洲淡水龙虾对于生存环境要求更高,它可以自由在稻田和虾塘之间游动,每隔12天左右褪一次壳,褪壳时它会躲在稻丛里完成,而它褪下的壳,也是水稻天然的养料。除了澳洲淡水龙虾,农场还投放了河虾、黄鳝,以及新品种的禾花鱼等品种。 另外,在养殖的沟渠里,水面上浮着不少的菱,夏季也能用于遮阳。到了澳洲淡水龙虾上市的时候,菱角也陆续成熟,游客们也可以来体验采摘的乐趣。 在现场,记者看到,田中央的稻子长势十分好,已经成熟,稻穗沉甸甸的,等待收割。“稻米已经预定出去2万多公斤了,主要是上海客户。”陶勇杰介绍,生态稻米很受周边客户的欢迎,除了大批量预定的客户,来基地游玩的客户也能直接购买当年新米作为伴手礼。 陶勇杰介绍,渔禾家庭农场区别于传统的种养基地,除了种和养,基地还展示农耕文化,让游客在游玩时也能学习。另外,整体的环境打造非常有“网感”,适合年轻人打卡,三五好友聚餐,围炉煮茶,还可以垂钓。 “这个思路就是要生产出高品质的绿色生态水产品和稻米产品,这样能一起提高附加值,农户的收入会有递增。”陆立刚说,“稻虾共生”不与粮争地,可观的经济效益还能调动农民养殖生产积极性,有效促进资源综合利用和生态环境保护,推动产业升级,进一步促进农民增收。这样集农业观光、农耕体验、休闲度假等为一体的新形态农业家庭农场,让传统的种养殖户有了更多参考和思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