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示范点 > 五个先行区 > 社会共治共享先行区

聚焦营商环境大提优 打造房地产开发数智赋能“三全”模式
发布日期: 2023-11-30 10:39 浏览次数:

一、工作背景

近年来,在坚持“房住不炒”、推动房地产市场健康可持续发展的大背景下,县建设局打造智慧房产管理系统,深入贯彻中央、省市关于房地产市场发展的重要指示精神,形成服务全流程、监管全覆盖、信息全公开的一件事数字体系。

(一)政府侧。一是房地产开发过程中各个部门的信息存在壁垒,上下环节无法了解整个项目进程。二是无法了解项目的整体进程,无法全面直观了解到项目的全貌。三是数据不互通,无法形成全面的数据分析,无法预警项目是否存在风险,无法为政府决策提供数据支撑。

(二)企业侧。一是房地产开发流程涉及到几十个部门,各部门都有相应的办事系统,材料重复提交率高,开发商也很难掌握审批全过程信息。二是目前仍有部分事项的事项需要线下审批,纸质材料提交不可避免。

(三)群众侧。一是房产信息渠道繁杂,导致信息不够透明,群众对信息的辨析能力不足。二是购房流程不便利,购房者不知道购房中存在的风险、购房的流程等。

二、创新做法

(一)以数字运行为基础,建立房产大数据中心。高效整合房屋基本数据、房产交易数据以及市场主体数据等资源,打通金融、税务、自规、浙里办等多部门、多层级信息屏障,打造大数据可视化数智核心,形成多位一体的信息化主体框架和运行体系,形成1个总驾驶舱(县级)、9个区域驾驶舱(镇级)、N个项目驾驶舱的信息化主体框架和运行体系,搭载交易数据热力图等多项可视化模块,实时监测项目建设及市场运行情况,建立覆盖全县的房产大数据中心。

(二)以服务提质为根本,优化政务服务流程。系统梳理房地产开发全过程,通过系统联通、链接跳转等方式,接入浙里办、浙江省投资项目在线审批监管平台等跨部门、跨层级审批系统,整合分散审批事项,统一入口,实现“一次登录,全网通办”;针对同一环节的多项审批,以数据共享为基础,建立联合审批机制,实行关联事项打包办,大幅缩减审批流程,目标将房地产开发营业执照、土地权属证、工程许可证办理提交次数减少到“最多跑一次”。

(三)以提升效能为导向,建立全过程监管体系。通过智慧房产管理系统按照监管清单自动匹配到责任部门,利用信息快速流转特点,实现事前预警、事中处置、事后复盘,建立多元共治的全链条闭环处置机制,确保全过程监管无遗漏;借助系统大数据中心,联通统计、税务、公安等部门数据通道,自动生成去周期化分析、购房人群分析、销售均价分析等系列参考数据;通过设定限制参数,获得单一范围数据或者多维度综合报表,建立房产风险预警板块,切实解决风险预警研判意识不足、信息不全、把关不严等问题。

(四)以成果运用为目标,搭建信息安全共享网络。结合后台大数据中心和购房场景建设,将楼盘应当依法公开的全部信息,整合成全方位的信息链,购房者可借助应用楼栋模式,体验在线逛盘,真实获取任一楼盘地理位置、楼栋分布,通过在地图看房、在线搜索功能,能够获取户型、面积、价格等重要信息,实现房产信息一键可查,同时,系统也在谋划在线选房板块,通过打造一站式在线购房体验模型,实现资格核验、订房、签约、办证等全流程购房一键通办;从房地产项目在系统内登记注册开始,后台数据中心即启动资料归档程序,并根据房地产开发事项存档目录实施核对,实现“一项目一档案”。

三、取得成效

(一)系统建设成效

1.强化行业监管。截至目前,已收储276个楼盘、88家开发企业信息,22项内容实行动态更新。去年9月起,28个新增预售项目“五证”信息实现共享互认。系统G端可提供各阶段商品房共计31个维度的统计模型,基础数据源可追溯至2007年。

2.完善全过程服务流程。新建价格申报线上审批模块已受理申报30个,减少纸质材料18份。通过链接跳转,一期网站办事大厅板块已初步整合13项企业申报业务、6项个人业务。我县2006年以来开发建设的276个楼盘(含143个在售项目),已实现新房、次新房建档率100%。

3.稳定行业发展。系统共梳理出17个维度的分析场景,完成去化周期异常、预售资金异常等4项风险监控模块框架建设,分析预警结果可提供各部门具体研判。建立房产数字楼盘板块,共有143个在售楼盘可在线搜索。完善公示制度,网站对88家开发企业、83家备案经纪机构、311名经纪人进行公示,规范房地产从业人员队伍。

(二)系统推广成效

系统已列入省建设厅重点任务试点应用清单,是全省唯一一家“房地产开发一件事”试点单位,并顺利上线一期前端网站,系统相关做法获建设部建设工作简报刊发。


全屏播放:开始播放后点击右键选择“缩放”中的“全屏”,双击则退出全屏。

一、工作背景

近年来,在坚持“房住不炒”、推动房地产市场健康可持续发展的大背景下,县建设局打造智慧房产管理系统,深入贯彻中央、省市关于房地产市场发展的重要指示精神,形成服务全流程、监管全覆盖、信息全公开的一件事数字体系。

(一)政府侧。一是房地产开发过程中各个部门的信息存在壁垒,上下环节无法了解整个项目进程。二是无法了解项目的整体进程,无法全面直观了解到项目的全貌。三是数据不互通,无法形成全面的数据分析,无法预警项目是否存在风险,无法为政府决策提供数据支撑。

(二)企业侧。一是房地产开发流程涉及到几十个部门,各部门都有相应的办事系统,材料重复提交率高,开发商也很难掌握审批全过程信息。二是目前仍有部分事项的事项需要线下审批,纸质材料提交不可避免。

(三)群众侧。一是房产信息渠道繁杂,导致信息不够透明,群众对信息的辨析能力不足。二是购房流程不便利,购房者不知道购房中存在的风险、购房的流程等。

二、创新做法

(一)以数字运行为基础,建立房产大数据中心。高效整合房屋基本数据、房产交易数据以及市场主体数据等资源,打通金融、税务、自规、浙里办等多部门、多层级信息屏障,打造大数据可视化数智核心,形成多位一体的信息化主体框架和运行体系,形成1个总驾驶舱(县级)、9个区域驾驶舱(镇级)、N个项目驾驶舱的信息化主体框架和运行体系,搭载交易数据热力图等多项可视化模块,实时监测项目建设及市场运行情况,建立覆盖全县的房产大数据中心。

(二)以服务提质为根本,优化政务服务流程。系统梳理房地产开发全过程,通过系统联通、链接跳转等方式,接入浙里办、浙江省投资项目在线审批监管平台等跨部门、跨层级审批系统,整合分散审批事项,统一入口,实现“一次登录,全网通办”;针对同一环节的多项审批,以数据共享为基础,建立联合审批机制,实行关联事项打包办,大幅缩减审批流程,目标将房地产开发营业执照、土地权属证、工程许可证办理提交次数减少到“最多跑一次”。

(三)以提升效能为导向,建立全过程监管体系。通过智慧房产管理系统按照监管清单自动匹配到责任部门,利用信息快速流转特点,实现事前预警、事中处置、事后复盘,建立多元共治的全链条闭环处置机制,确保全过程监管无遗漏;借助系统大数据中心,联通统计、税务、公安等部门数据通道,自动生成去周期化分析、购房人群分析、销售均价分析等系列参考数据;通过设定限制参数,获得单一范围数据或者多维度综合报表,建立房产风险预警板块,切实解决风险预警研判意识不足、信息不全、把关不严等问题。

(四)以成果运用为目标,搭建信息安全共享网络。结合后台大数据中心和购房场景建设,将楼盘应当依法公开的全部信息,整合成全方位的信息链,购房者可借助应用楼栋模式,体验在线逛盘,真实获取任一楼盘地理位置、楼栋分布,通过在地图看房、在线搜索功能,能够获取户型、面积、价格等重要信息,实现房产信息一键可查,同时,系统也在谋划在线选房板块,通过打造一站式在线购房体验模型,实现资格核验、订房、签约、办证等全流程购房一键通办;从房地产项目在系统内登记注册开始,后台数据中心即启动资料归档程序,并根据房地产开发事项存档目录实施核对,实现“一项目一档案”。

三、取得成效

(一)系统建设成效

1.强化行业监管。截至目前,已收储276个楼盘、88家开发企业信息,22项内容实行动态更新。去年9月起,28个新增预售项目“五证”信息实现共享互认。系统G端可提供各阶段商品房共计31个维度的统计模型,基础数据源可追溯至2007年。

2.完善全过程服务流程。新建价格申报线上审批模块已受理申报30个,减少纸质材料18份。通过链接跳转,一期网站办事大厅板块已初步整合13项企业申报业务、6项个人业务。我县2006年以来开发建设的276个楼盘(含143个在售项目),已实现新房、次新房建档率100%。

3.稳定行业发展。系统共梳理出17个维度的分析场景,完成去化周期异常、预售资金异常等4项风险监控模块框架建设,分析预警结果可提供各部门具体研判。建立房产数字楼盘板块,共有143个在售楼盘可在线搜索。完善公示制度,网站对88家开发企业、83家备案经纪机构、311名经纪人进行公示,规范房地产从业人员队伍。

(二)系统推广成效

系统已列入省建设厅重点任务试点应用清单,是全省唯一一家“房地产开发一件事”试点单位,并顺利上线一期前端网站,系统相关做法获建设部建设工作简报刊发。


信息来源: 县委推进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