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政务公开 > 专题专栏 > “六稳”“六保 > 落实成效

“世界级客厅”已开建,示范区高质量发展动能正迸发
发布日期: 2023-06-07 09:14 浏览次数:

  2019年,长三角生态绿色一体化发展示范区正式批复。三年多来,总面积近2300平方公里的示范区内,制度不断创新、项目显示度不断提升,上海市青浦区、江苏省苏州市吴江区、浙江省嘉兴市嘉善县三地高质量发展动能持续迸发。

(沈海铭 摄)

  初夏时节,嘉善县祥符荡畔,鱼翔浅底、白鹭依依,就在祥符荡不远处,长三角生态绿色一体化发展示范区水乡客厅·方厅水院前不久正式开工。方厅水院两座廊桥跨越太浦河、连通沪苏浙,是示范区地标性核心项目水乡客厅的“最核心”部分。中国科学院院士、东南大学教授段进说:“我们突出了以人为本,是一个步行桥把它连在一起的,整个空间开放的,所以老百姓可以随时的进去,然后三地的科研人员可以随时在这个地方进行交流。”

(水乡客厅设计图,图片来源:网络)

  水乡客厅是长三角共建的公共空间,两省一市采用共建共投的机制,用一套标准管理。根据规划,“水乡客厅”定位为生态绿色一体化发展示范区的绿心,在生态绿色上将“更绿”,在一体化发展上将“更实”。

  作为跨省域项目,方厅水院不仅实现地理上的缝合,更突破机制上的融合。今年2月,国务院批复了《长三角生态绿色一体化发展示范区国土空间总体规划(2021—2035年)》,为示范区规划、建设和空间治理提供了基本依据。这也是全国首个获批的跨省域法定国土空间规划。

  在此基础上,长三角生态绿色一体化发展示范区执委会会同两省一市三级八方相关部门,探索形成了一套全流程新模式。示范区执委会生态规建部副部长刘群星说:“在以前,像这样的跨省域项目,一个事项要准备三套不同的资料,盖三个不同的章,现在只要跑一个地方、盖一个章,至少能够省掉2/3的工作量,让建设单位提高工作效率。”


(示范区生态格局图 来源:《示范区总规》 )

  三年多来,示范区聚焦水乡客厅、青浦西岑科创中心、吴江高铁科创新城、嘉善祥符荡创新中心“一厅三片”重点区域和生态环保、互联互通、产业创新、公共服务等重点领域,持续推进108个重点项目建设,总投资5633亿元。目前,示范区已形成112项具有开创性的一体化制度创新成果,其中38项面向全国复制推广。

  示范区一体化的制度创新引来了更多大项目。立讯智造浙江有限公司主营智能可穿戴设备,2019年落户嘉善县姚庄镇,去年年产值达258亿元,今年正在建设的三期项目投产后,预计年产值将新增300亿元。公司生产总监张士化说,公司高速的发展得益于示范区的政策红利,也进一步激发了企业自身的创新动能:“长三角示范区最大的政策就是鼓励创新,我们高速发展也是基于研发上、技术上突破,光2022年研发投入就达到11.3亿,我们一定会继续加大研发投入,始终保持核心竞争力。”

  据了解,三年来,示范区地区生产总值年均增长7.4%,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年均增长10.9%。空气质量指数优良率、地表水环境质量III类水质断面比例等指标持续改善,示范区“一河三湖”水环境质量已提前达到或优于2025年目标,两区一县高质量发展动能活力持续迸发。嘉兴市委常委、嘉善县委书记江海洋说,今年一季度,全县GDP增长10.5%、列浙江省第一:“我们的经济结构也是越来越优。我们新兴产业在三年之前占比大概只有21%,到今年一季度我们已经达到53%了。”

  值得一提的是,示范区开发者联盟朋友圈也在不断扩大,目前该联盟已集聚华为、阿里、复旦等53家高能级主体,为示范区建设持续赋能。

  记者手记丨从省界边缘到区域绿色高质量发展

  长三角生态绿色一体化发展示范区位于沪苏浙交界地带,由上海青浦、江苏吴江、浙江嘉善“两区一县”组成。三地地域相连、水脉相通、文脉相承,但在示范区成立之前,却存在跨域基础设施配置不足、流域治理权责不明、行政壁垒较多等问题。

  采访中,我发现,这些问题正在逐渐被解决,解决的方法更多的是自上而下的全面跨省域对接。

  三年多来,除了一批省际断头路被逐渐打通,眼下,沪嘉城际铁路、沪苏嘉城际铁路、嘉兴机场等项目也正在开工建设。三年多来,示范区积极探索建立统一的生态环境共保共治体系,明确生态环境准入清单,三地对水域治理进行联合执法。三年多来,示范区已形成112项具有开创性的一体化制度创新成果,其中38项面向全国复制推广。

  这样的“合力”也让“两区一县”的经济驶入了“快速路”。三年来,示范区地区生产总值年均增长7.4%,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年均增长10.9%。要有富足生活,也保持传统的地脉人文,更要“只此青绿”的真山真水真景色。能不能不要做选择题?期待长三角生态绿色一体化发展战略给我们确定的答案。



信息来源: 县传媒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