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于中新嘉善现代产业园的浙江赛扬电子科技有限公司,是园区从上海引进的车规智能传感芯片研发制造企业。得益于嘉善的178联合审批服务,该项目从立项、供地、环评到建设规划许可,一路快速推进,目前已进入内外装修环节。 “预计在今年5月份完工,今年下半年试生产。”浙江赛扬电子科技有限公司IT部负责人李海群,在嘉善跟总部的沟通非常方便,包括跟客户的交流也非常方便。 据了解,赛扬电子的母公司为赛卓电子科技(上海)股份有限公司,是国内最早面向汽车电子的集成电路(IC)设计公司之一,总部位于上海临港新片区。一年多前,在布局这个封测基地时,企业顾虑重重,担心太湖流域生态环境准入要求高。 “像我们做封装的制造业,生产过程中会产生废弃废水,有氮磷污染物排放的情况,我们一开始也担心在浙江能不能顺利落地。后来,享受到了长三角一体化的环保政策支持。”李海群口中的政策支持,就是示范区跨域统一生态环境准入制度。 2022年12月,示范区在青吴嘉两区一县率先实施《长三角生态绿色一体化发展示范区生态环境准入清单》。这份涵盖鼓励、引导、禁止三方面事项的清单中,刚性约束高耗能、高排放行业,也对赛扬电子这样的战略性新兴产业松绑。 《清单》明确在禁止事项中提出:“除战略性新兴产业外,太湖流域原则上不再审批其他生产性新增氮磷污染物的工业类建设项目”,释放了示范区既要生态环保也要高质量发展的信号。同时,《清单》在鼓励类事项中明确,支持嘉善县积极培育数字经济、生命健康、新能源(新材料)三大新兴产业集群;支持吴江区突出发展电子信息、光电通讯、智能装备、高端纺织四大“强”制造集群;支持青浦区着力于做强做精“高端信息技术、高端装备制造”两大高端产业集群和“北斗+遥感”特色产业集群。也就是说,《清单》在两区一县的产业布局中,起到了宏观引导作用。 据不完全统计,今年以来,嘉善已有50多个战略性新兴项目在《清单》指引下,顺利落地嘉善,越来越多的战略性新兴产业在长三角建链补链延链。 从简单的“一刀切”转为精准优化、分区管控管理,在《清单》的指引下,两区一县环境管理效能也在同步提升,一套“以生态环境分区管控为空间基础,以规划环评和项目环评为准入关口,以排污许可为企业守法依据,以执法监管为兜底”的全过程环境体系已经形成。 “下一步取得排污许可证许可证之后,可以通过在线数据、区域监控等一些措施,对这些落地企业进行精准、全方位的环境监管。”嘉兴市生态环境局嘉善分局环评科科长王怡青说,“把原来的准入严控转变成宽进严管的政策方式,在后续的管理上是不会松懈的。” “我们有非常专业的处理废水废弃的设备,目前都在设施建设当中。会按照环保要求,一步步建设完成。”李海群表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