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示范点 > 五个先行区 > 生态优势转化先行区

平原河网水生态保护修复机制
发布日期: 2024-05-07 09:27 浏览次数:

实施背景

嘉善县针对境内缓流型河道水生态系统健康度、稳定性较差等问题,积极探索具有平原河网地区特色的水生态保护和修复新路径,推进全域水生态环境质量的持续稳定提升。

实践举措

一是前瞻规划。坚持整体治水理念,在开展全域水环境、水资源、水生态调查分析基础上,建立生态数据库,与中国环境科学研究院等专业机构合作,高标准编制水生态保护修复规划及实施方案。

二是分类修复。针对农田、村落、城镇、园区等不同类型、不同环境,因地置宜、因河施策采取岸线修复、水生植被恢复、生态湿地构建等综合措施,探索建立水生态分类修复体系。

三是动态管理。依托生态监测数据管理与展示平台,实时监测水生态环境、水生生物群落状况,实施动态管理、评估,落实河湖长制等长效机制。

四是价值转化。探索建立“水生态修复+”治理模式,发布浙江省首个以平原河网地区生态系统为基础的县域核算技术规范,开展平原河网地区河流沉水植物碳汇研究,推进生态产品价值可评价可量化。

成效体现

平原河网水生态保护修复推进水生态环境质量不断改善、水生生物多样性不断丰富,截至2023年,全县累计建成“水下森林”218.11万平方米,生态湿地8.28万平方米,生态缓冲带15.7公里,17个地表水常规监测断面Ⅲ类水比例达到100%,Ⅱ类水断面达到6个,全球9种水生萤火虫在嘉善就有3种。


全屏播放:开始播放后点击右键选择“缩放”中的“全屏”,双击则退出全屏。

实施背景

嘉善县针对境内缓流型河道水生态系统健康度、稳定性较差等问题,积极探索具有平原河网地区特色的水生态保护和修复新路径,推进全域水生态环境质量的持续稳定提升。

实践举措

一是前瞻规划。坚持整体治水理念,在开展全域水环境、水资源、水生态调查分析基础上,建立生态数据库,与中国环境科学研究院等专业机构合作,高标准编制水生态保护修复规划及实施方案。

二是分类修复。针对农田、村落、城镇、园区等不同类型、不同环境,因地置宜、因河施策采取岸线修复、水生植被恢复、生态湿地构建等综合措施,探索建立水生态分类修复体系。

三是动态管理。依托生态监测数据管理与展示平台,实时监测水生态环境、水生生物群落状况,实施动态管理、评估,落实河湖长制等长效机制。

四是价值转化。探索建立“水生态修复+”治理模式,发布浙江省首个以平原河网地区生态系统为基础的县域核算技术规范,开展平原河网地区河流沉水植物碳汇研究,推进生态产品价值可评价可量化。

成效体现

平原河网水生态保护修复推进水生态环境质量不断改善、水生生物多样性不断丰富,截至2023年,全县累计建成“水下森林”218.11万平方米,生态湿地8.28万平方米,生态缓冲带15.7公里,17个地表水常规监测断面Ⅲ类水比例达到100%,Ⅱ类水断面达到6个,全球9种水生萤火虫在嘉善就有3种。


信息来源: 县委推进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