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全域布局急救网络。根据全县人口分布、急救需求、服务半径等实际,构建“县急救中心—镇急救分站—村级急救哨点”一体化急救体系,其中县急救中心、镇急救分站分别由县、镇财政投入建设和保障运行,村急救哨点设在各村卫生室,由所在镇保障运行。
(二)一体推进指挥运营。县急救中心统一调度就近镇急救分站120救护车开展救治和转运,及时指导目击者和急救志愿者先行施救,同步组织专家团队提前准备,实现“报警即急救、上车即入院”。
(三)强化三级急救能力。县级建立县急诊医学中心,开展急诊诊疗、急诊抢救、复合手术等,镇级设置胸痛、创伤、卒中等急救单元,配备危重疾病的诊断筛查设备,提高对危重疾病早期识别、初始处置、规范转运三大能力,村级建立由村(社区)医护人员、急救工作人员组成的“村村救”志愿者队伍,第一时间就近开展施救,有效前移抢救关口。
(四)有效落实机制保障。配强设施设备,设立专业化培训基地,组织急救人员开展模块化岗前培训,建立多层次的志愿者培训机制,提高大众院前急救能力。
成效体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