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11日至6月18日,嘉善举办村(社区)党组织书记示范培训班,组织全县各村(社区)书记、市派和县派“第一书记”、部分村(社区)后备干部等进行集中“充电”,这也是我县落实省委全面加强“三支队伍”建设部署要求的实际行动。 基层工作点多、线长、面广。村(社区)党组织书记身处基层工作最前沿,是连接上级各项任务的“穿针引线人”。嘉善县委历来高度重视村社党组织书记队伍建设,连续多年把村(社区)党组织书记培训班列入县委党校主体班次。今年的培训班,更是将参训对象扩大到了驻村(社区)“第一书记”、部分村(社区)后备干部等,课程也更接地气、更加实用。 专题辅导、案例交流、考察学习、领雁论坛……在内容丰富、紧凑有序的培训中,大家提高了党性修养,拓宽了视野,开拓了思路,进一步提升了推进共同富裕、优化基层治理的能力。 铸魂提能 6月11日,嘉兴市委常委、嘉善县委书记江海洋给大家讲授开班“第一课”,村(社区)书记们聚精会神聆听,认真思考如何当好“树正气、积威望、会招法、敢担当、强队伍”的领头雁。 这次集中“充电”,“头雁”们不断更新思维理念,从学习中找思路找方法找举措。 “天不怕、地不怕,就怕信访来电话;不怕苦、不怕累,就怕信访群众有误会。”绍兴市诸暨市枫桥镇枫源村党委书记、村委会主任骆根土的这席话,道出了村(社区)党组织书记共同的心声。群众工作难不难?究竟该如何开展?基层矛盾调处有哪些实招硬招?作为“枫桥经验”的发源地之一,枫源村有发言权,骆根土分享了他们在村务决策、管理、监督以及纠纷调解、村民自治等方面的经验做法。 “都是‘真经’,实用性强。”天凝镇洪溪村党委书记陈佳杰听得仔细,笔记本上密密麻麻记录着课堂金句和工作方法。用他的话说,“90后”想要要当好“领头雁”,群众工作是“敲门砖”。 “枫源村的网格化管理很精细,一层层包联,责任落实到位。”惠民街道优家村党总支书记、村委会主任戚剑琼一直思考着骆根土课上的一句话——“不怕矛盾有,只怕信息无;不怕矛盾发生,只怕调解无人。” 他山之石,可以攻玉。跳出优家看基层治理,戚剑琼的思路打开了。她说,结课后要好好整理思路,结合课堂所学,因地制宜,进一步优化网格管理。 今年,省委作出全面加强“三支队伍”建设的决策部署,特别强调要抓好村(社区)书记队伍建设。加强村(社区)书记培训,是政治责任,也是现实需要。 翻开这次培训的课程安排,既安排了党纪学习教育、党的建设等理论课程,强化政治铸魂;又精心设置了群众工作和基层矛盾调处、党建引领三方协同共治、党群服务中心“建管用”、推动和美乡村向和美经济转化、社会组织培育等内容,注重兴村治社各项能力的提升。 “为切实提升推进共同富裕和现代化建设新能力,今年的课程安排上,专门增加了更多实用、管用的实务操作类课程,还从上海、杭州、绍兴等地邀请村社名师授课,面对面传授经验做法。培训形式上,既有专题辅导、案例交流、外出考察,还举办了领雁论坛,最大程度让大家听了有思考、看了有触动、学了可以用、用了有成效。”县委组织部有关负责人表示。 实干担当 为了促进学员之间的充分交流,这次培训班设置了“领雁论坛”环节,共有9名村(社区)党组织书记登台亮相,分享兴村治社经验。 “让孩子、老人和奋斗中的后浪青年,皆在‘家门口’找到属于自己的美好生活方式。”天凝镇天凝社区党支部书记、居委会主任计莹介绍了社区打造的三个治理新品牌——“凝趣生活”老年大学堂、“凝好伙瓣”儿童友好观察团、年轻人的“青凝夜校”,以“全龄”为媒,覆盖三代人的需求。 大云镇曹家村党总支书记、村委会主任黄伟利分享了旧厂房翻倍盈利背后的运营理念。通过科学布局,实现“家宴中心+文旅项目+青少年教研基地”等功能兼容,不仅提升了村域环境,更激活了村级集体经济新动能。 “打造电商助农‘共富’服务新网络。”惠民街道大泖村党委书记、村委会主任富志刚介绍了自己学习直播带货,争当“新农人”的经历,畅谈如何借助网络流量让村里的特色农产品拓宽销路。 “头雁效应”不仅是一只“头雁”发挥作用,需要群雁积极响应,团结合作。论坛中,西塘镇礼庙村党委书记、村委会主任吴斌分享了“抓好班子、带好队伍”的“治村密码”。这位有着20年农村工作经验的“领头雁”,带着一批“90后”村干部探新路,立足村民需求,推行党群服务中心的延时错时机制,实施“十户联防”工作机制,进一步织密了党群“连心网”,赢得了工作的主动权。 “以轮岗形式让每一位村干部都能了解到其他条线的工作,目标培养全科型村干部。”吴斌认为,只有村干部的能力提升了,班子的凝聚力、群众的支持力自然得到提升。 “带新人”的重要性,也在杭州市拱墅区文辉街道京都苑社区党委书记、居委会主任王晓燕的课堂上被提及:“社区书记要带着班子成员一起干,把班子里的同志给带出来了,让他们独当一面,我们的工作才可以一任接一任更好地延续下去。” “头雁”领航、“群雁”齐飞,唯有锻造过硬的群雁方阵,才能真正实现强村富民、强社惠民。 “启动‘归巢计划’,利用乡贤资金助推人才创业,新建集创业、餐饮、农事培训、体验于一体的村级创新平台,为所有到曹家创业的英才搭建舞台,也为曹家的经济增收再拓新源。”黄伟利在培训中,启发了乡村振兴的新方向。 “学到了很多兴村的‘制胜法宝’,尤其在美丽经济转化方面,听到了很多新奇的想法,值得借鉴思考。”干窑镇范东村党委副书记王雪冰作为后备干部参加培训,受益匪浅。他说,回去后,要认真学习乡村运营,补齐自身短板。 一周的集中学习告一段落,但兴村治社的学习之路永不结束。事不避难之勇、进位争先之责、十指弹琴之智,这是培训期间大家取到的“真经”,也将化作基层治理的不竭动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