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高一筹大展风采”,一条横幅高挂于浙江霸器智能装备股份有限公司装配车间的梁顶,横幅下的产线上是一张张青年技师的面孔。 沈寅东今年21岁,是嘉兴技师学院工业机器人专业的应届毕业生。在校期间,沈寅东掌握了与岗位相关的理论基础,加上个性化的实践培养方案,让他一毕业就能胜任工作岗位。 “刚开始有师傅带,慢慢锻炼起来,了解了机床的各项操作,现在已经熟悉了。”去年年底,沈寅东通过校企合作方式进入企业,签订了从实习到入职的用工合同。 浙江霸器智能装备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王海兵毕业于宁波第二技师学院,他非常明白高素质量人才的重要性。 “高素质人才对企业来说是可遇不可求的,高端人才对企业的研发、创新起着关键作用,能为企业带来更强的市场竞争力。”王海兵告诉记者,培育高素养劳动者,不仅在于政企同频的外引,更在于“产教融合”的内育。 培养技术工人是一个漫长的过程,从前单靠企业花费大量时间和人力培养一名技术人员,“产教融合”让学生和企业都感受到“入学即入职、招生即招工”的变化。 王海兵认为,让企业经验走进课堂,能使学生更好适应行业、产业需求,缩短人才培养周期。“我们计划与嘉善技师学院(筹)开展合作,把企业生产线搬进学校,从固定螺丝,到细微焊接、精密装配,培养出企业需要的技能人才。” 但实际上,由于社会对中职学历认可度不高,中职院校学生仍以升学为主要方向,真正成为企业一线技术工的很少。每年从嘉善县中等职业技术学校直接就业的人数比例不到毕业生总数的10%。 为推动技能人才培养和就业,2021年,我县开始筹建嘉善技师学院,学校招生就业培训处副主任董鑫认为,要提升学校发展规划与嘉善县域发展规划的契合度,首先要通过科学的专业设置来解决工学矛盾。 “我们在制定人才培养整体规划时,紧紧围绕县域‘3+3’产业发展趋势,对专业进行了调整,新设了4个技术专业,对部分常设专业,通过县总工会、县人力社保局引进嘉善工匠、嘉兴良匠、浙江省工匠等,作为兼职教师培养、提升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董鑫介绍。 专业匹配产业,学生对接企业。嘉善技师学院(筹)还创新冠名班、订单班、新型学徒制等培养模式,智能制造、微电子芯片等7个专业与县域13家龙头企业开展“产学研创”一体化“千人进企”教学,为企业提供更加稳定优质的技能型人才来源。 “我们计划2024年底与县内企业联合推出一场顶岗实习推介会,让企业与学生进行初步接触,为五年级学生直接进入企业顶岗实习打下基础,推进工学交替、工学一体化人才培养模式。”董鑫预测,明年技师学院的第一批毕业生直通县内企业工作比例将超5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