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款产品已经运用于国内核电领域,成功实现国产化替代。”由浙江长盛滑动轴承股份有限公司技术副主任邹一峰开发的“核电用高温重载自润滑轴承”,获得了省首台(套)标准认定,为公司新增年销售额近800万元,他自己也获得了“浙江工匠”称号,并取得工程师职称、二级技师(车工)评定。 邹一峰的持续成长,离不开对自我价值的追求,也离不开公司持续储备、培育高技能人才的支撑。“公司经常组织外部培训、学习调研等活动,也非常重视职工的技能等级认定与职称评聘工作,鼓励大家提升技术水平。”邹一峰说。 对企业技能人才而言,技能等级认定与职称评聘,不仅是个人价值的认可,也意味着更多上升空间。 2021年,嘉善县开始探索企业技能等级自主认定试点工作。作为首批开展技能等级自主认定和职称自主评聘的企业,浙江长盛滑动轴承股份有限公司打破学历、年龄、资质等限制,对技能高超、贡献卓越的一线员工进行直接认定,给予相应待遇和晋升通道,调动企业活力。截至2023年底,通过职称评聘12人次,技能认定(车工/钳工)122人次。 “我们每年都会开展评聘工作,每个人都可以参与,企业学习氛围浓厚,凝聚力也大大提升。”公司人力资源部经理杨文予表示。 记者从县人力社保局了解到,截至目前,全县共有156家企业或组织获得技能等级自主认定资质。“企业可以根据自身需求和岗位需求,不出厂区开展认定工作。”县人力社保局职业技能培训与鉴定中心主任曹燕表示,企业如果需要开展比较冷门的职业工种认定,可以邀请县内专业学校的教师进企业开展授课活动;如果县内没有相关学科教师,县人力社保局还能帮助协调,邀请省市专家。 为激发技能人才成长动力,县人力社保局还出台了一系列对专技人员、高技能人才的资金奖励政策。“对于自主培育技能人才的企业,我们会给予一定资金补助,实现员工薪资待遇与技能等级挂钩。”曹燕说。 企业自主权扩大,社会支持力也在增强。近年来,县总工会以嘉善劳模工匠学院建设为抓手,构建县镇企三级技能人才培育体系,在镇(街道)设立9个劳模工匠学院分院、首批培育10个示范性企业“善匠学堂”,分层分类从数量、质量上加快技能人才培育工作。2023年,嘉善县开展职业技能培训33841人,新增技能人才数11303人,新增高技能人才6523人,列全市第一,高技能人才培养规模极大提升。 今年嘉善县还布局打造“30分钟职业技能培训圈”,依托嘉善县中等专业学校·嘉善技师学院(筹)、嘉善信息技术工程学校2家职业院校,9家镇(街道)成校,18家经人力社保部门备案的培训学校,结合企业需求开设课程,方便职工就近参加职业技能提升培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