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件编号: | 发布机构: | 县委办 | |
生成日期: | 2024-08-14 | 组配分类: | 县委动态 |
“红船号”,始发!
|
|||
|
|||
“开始推进”“启动刀盘”……昨天,通苏嘉甬高铁汾湖隧道“红船号”盾构机在陶庄镇汾湖村始发。随着“红船号”盾构机刀盘缓缓转动,这一集科技、环保与高效于一体的大国重器,开启穿越汾湖之旅,标志着通苏嘉甬高铁建设进入新阶段。 “红船号”超大直径泥水平衡盾构机刀盘直径达14.82米,相当于五层楼的高度,总长115米,整机重量约3986.6吨。在通苏嘉甬高铁汾湖隧道2号始发井地下8米深处,“红船号”盾构机的主轴承部件一目了然,这是此次掘进之旅的核心“驱动力”。 “盾构机在掘进过程中,主轴承通过‘手持’刀盘旋转,切削掌子面并为刀盘提供旋转支撑。”通苏嘉甬高铁项目站前Ⅱ标一分部技术总工安斌介绍,之后旋转的盾构刀盘,将掘进过程中“啃下”的渣土,通过泥浆输送系统循环至地面泥水分离系统。 汾湖隧道是通苏嘉甬高铁的全线控制性工程,位于嘉善县和吴江区,跨越浙江和江苏两省省界,采用“盾构法+明挖法”施工。隧道全长3732米,其中浙江境内2228.59米,隧道设计为单洞双线隧道,设计速度350千米每小时,下穿汾湖段最大水深约4米,下穿汾湖段1180米。 针对汾湖隧道复杂的地质条件和超浅埋掘进风险,“红船号”超大直径泥水平衡盾构机进行了深度定制与优化,内部集成了盾构智能互联项目协同管控应用系统、隧道洞内无轨水平运输安全调度系统、绿色环保泥水分离工艺等一系列智能化系统。 “盾构机掘进相关参数、管片相关参数等实现集成,工作人员可通过信息化平台了解所有数据,便于指导现场施工。”安斌说,不仅如此,“红船号”盾构机通过配备高效的环保泥水处理系统,运用离心机、压滤机等先进设备以及智能化管理系统,成功实现了泥水的有效分离和循环利用,确保了资源利用的最大化和对环境影响的最小化,真正做到隧道施工零污染、零排放。 “一天保持8~10环的进度,也就是前进16~20米,预计每月完成400~500米。”安斌说,“红船号”盾构机将由南向北下穿汾湖水上运动中心、防洪堤(景观道)、汾湖、G318国道等,在苏州吴江1号接收井破土而出,这段穿越汾湖之旅将持续8个月,预计明年4月隧道掘通。 穿越汾湖,打通了江浙地理的界限,更为区域协同发展铺设了坚实的快车道。嘉善作为区域协同发展的重要节点,将以此为契机,进一步发挥区位优势和产业特色,加快推动产业升级和城市更新,努力打造成为长三角生态绿色一体化发展示范区的高质量发展标杆。 通苏嘉甬高铁作为我国“八纵八横”高铁网沿海通道的重要组成部分,项目建成后,嘉善至宁波、苏州实现“半小时高铁圈”,极大促进区域经济的融合发展,提升嘉善的城市竞争力,为沿线居民带来更加便捷高效的出行体验。 |
|||
信息来源:县委办〔县台办、县档案局、县委机要局(县密码管理局)、县委保密办(县保密局)〕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