嘉善县2024年度农业机械化主推技术简介 (一)水稻育秧中心机械化集成技术 1.技术概述 该技术采用机械化、自动化、智能化集成技术,采用“1+N”二段育供秧模式,其中:“1”为工厂化育秧中心、“N”为分布在各地的育秧点。育秧中心建有控温控湿出苗暗室,配备自动化播种流水线(配套基质提升与分配、秧盘自动供盘、叠盘等设备)、秧盘运送、育供秧数字化监测等设施设备,实现工厂化、高质量、高效率播种、催芽。秧盘在育秧中心出苗后运送到各育秧点育秧,便于育秧管理和机插作业,实现育供秧社会化服务。该技术大幅提高了水稻育供秧机械化、自动化、智能化水平,为水稻规模化生产和社会化服务提供支撑。该技术已在我省和我国主要稻区推广应用,与传统育供秧技术相比,出苗整齐,成秧率提高15%~20%,增产5%~10%,推广前景良好。 2.技术要点 (1)做好育秧中心空间规划。包括作业室、出苗室、缓苗室、秧盘存放空间设计。科学的空间设计规划可以做到占地面积最小、管理和作业人员最少、自动化装备运行效率最高。工厂化育秧中心一次性投入较大,应根据当地育供秧规模、主体投入能力设计和配备相关智能化设施设备。 (2)播种流水线和配套设备。包括播种流水线、基质自动上土机、自动供盘机、自动叠盘机、二层秧盘自动升降机、码垛机器人、托盘自动供盘机和数字智能自动化控制系统等,其中:播种流水线播种效率一般应在800盘/小时以上,播种速度应与码垛机器人工作效率相匹配。另外,种子干燥需配备离心式自动种子脱水机,秧盘运送需配备叉车。规模较小或暂未考虑数字智能化应用的育秧中心可暂不配备码垛机器人、托盘自动供盘机等。 (3)控温控湿出苗室。根据单季最大育供秧需求量、按三天一批次的频率设计出苗室数量和容积大小。用叉车将托盘上叠好的秧盘送到出苗室,在最上面放置一张装土而不播种的秧盘。出苗室温度控制在31℃左右,湿度一般自动控制在90%以上。放置48小时左右,待种芽长0.5厘米时用叉车移出,供给各育秧点摆放育秧。 (4)育秧管理。早稻摆放在温室棚内进行育秧,一般在2叶1心时通风或揭膜炼苗,培育壮秧和抗逆性,直至移栽。单季稻和连晚稻可直接摆秧田秧板育秧。推广旱地育秧技术,即选用平整后的硬地(不积水),铺上厚度1毫米左右的保湿地毯,也可再铺薄膜以阻断秧苗根系下扎;根据微喷头的喷灌半径铺设简易管路和安装微喷头,确保喷灌范围全覆盖。旱地育秧培育的秧苗成秧率提高20%~30%,根系盘结力更好,秧块质量轻,可卷叠运输。秧苗移栽后无明显返青期,发根力强,分蘖发生快,有利于早熟增产。 技术依托单位 依托单位:嘉善县农机站 联系电话:0573-84237062 (二)水田整平埋草耕作机械化技术 1.技术概述 水田保护性耕作采用免耕、少耕和复式作业方法,主推多用途履带保护性耕作。多用途履带保护性耕作是在履带式耕作机基础上进一步拓展功能,按照作业任务增配相应农具,一次性完成旋耕、开沟(起垄)、播种、施肥等多项作业。农具悬挂水平自动控制技术是将拖拉机三点悬挂中的一根斜拉杆更换成带液压伸缩油缸功能的构件,在作业时通过位置传感器获得作业机组和农具状态信号,然后由控制系统自动控制液压油缸(斜拉杆)伸缩度和三点悬挂提升臂位置,达到实时调整农具横向、纵向水平位置的目的,使农具始终保持水平作业状态,从而有效提高耕整地平整度,为水稻机插后灌水封草和使用颗粒除草剂提供条件。稻田开沟技术可以促进排水搁田,控制分蘖、改善土壤特性、促进根系生长,实现水稻稳产增产。“旋耕机+水田埋草轮”整平埋草是用水田埋草轮替换适配型号的轮式拖拉机或手扶拖拉机的车轮,同步配合拖拉机配套的旋耕机整地作业,在行进时利用滚筒式铁轮构件将作物秸秆、茎秆或石子等碾压深埋泥中,同时对保护旋耕机刀片、防止轮胎打滑和下陷起到明显作用,大幅提升整地埋草作业效率。 2.技术要点 (1)多用途履带保护性耕作。推荐使用耕幅宽度≥175厘米,整机结构和重心位置设计合理,开沟(起垄)、播种、施肥功能均可选配,播种量可调,作业效率≥3亩/小时的多用途履带耕作机。 (2)农具悬挂水平自动控制。推荐带农具水平自动控制功能的拖拉机整机,也可在原有拖拉机上改加装农具水平自动控制装置(拖拉机变速箱须配置冷却系统)。一般要求液压油缸(斜拉杆)杆径≥25毫米,行程≥130毫米,水平或纵向修正幅度≥10°,水平或纵向回正时间≤1秒(可调或自动)。 (3)水稻田机械开沟。一般采用高地隙自走式水稻田开沟机作业, 离地间隙≥1.05米,四轮驱动,方向盘转向;采用液压+连杆方式挂接由挤压式开沟器和压槽轮组成的开沟器装置,作业时,通过液压升降控制开沟器装置高度和开沟深度;开沟器在动力底盘轮子压痕基础挤压开沟成型,被挤压至两侧的泥土则由压槽轮压出出水槽。沟面宽度25-30厘米,沟底宽度10-12厘米,沟深18-20厘米。 (4)“旋耕机+水田埋草轮”整平埋草。对于耕种多年的熟田块,应先放满水(水位保持20cm左右),采取周边耕作→横向耕作→纵向耕作→平田(收起旋耕机,启用平田器)的顺序进行整地埋草作业。对于抛荒田、刚平整的生田块,应先翻耕、拖平后,再放水(水位保持20cm左右)、换上旋耕机和水田埋草轮进行耕整埋草作业,作业顺序与熟田块作业方法一致。 技术依托单位 依托单位:嘉善县农机站 联系电话:0573-84237062 (三)水稻机收减损技术 1.技术概述 该技术针对不同地区、不同季节、不同水稻品种和不同产量,提出机收减损的农艺、农机综合技术措施。目前,该项技术已在全省范围内推行。 2.技术要点 (1)选择合适收获时间。收获时,要因地制宜,以夏收、秋收为重点,准确判断确定适宜收获期,防止过早或过晚收获对水稻的产量和品质产生不利影响,减少损失。一是水稻的完熟期或腊熟期为适宜收获期,稻谷籽粒含水量15%-28%;二是根据生长时间判断适宜收获期,一般早籼稻为齐穗后25-30天、中籼稻为齐穗后30-35天、晚籼稻为齐穗后35-40天、中晚粳稻为齐穗后40-45天;三是根据稻穗外部形态判断适宜收获期,观察稻株稻穗颜色,当田间绝大部分稻株稻穗颜色变黄,籽粒变黄、坚硬、成熟饱满的为适合收获期;四是在易发生自然灾害或复种指数较高地区,为抢时间,可提前到九成熟时开始收获。 (2)机械化收割方案。实地察看作业田块土地、种植品种、自然高度、植株倒伏、作物产量等情况,选择适用机型→调试好机具状态→田块检查标识与适当处理→正确开出割道→选择合理的行走路线与合适的作业速度→注意转弯作业技巧→试割作业→检测效果→调整机具→作业质量达标→正式机收作业→在线临测(严格执行作业质量要求,随时查看作业效果)→如遇损失变多时要及时调整机具参数至良好状态→保证收获作业低损、高效。 技术依托单位 依托单位:嘉善县农机站 联系电话:0573-84237062
|